第九章 压强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 压强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本节课对应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液体压强部分明确要求,“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既包含了对实验探究的具体规定,也涵盖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教材在编排上,依然注重让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液体压强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以提升;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应用实例相结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相吻合。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以及压强等知识,为液体压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大小计算,仍需进一步强化。 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看,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现象、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意识。他们经历过根据现象提出猜想、利用器材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过程,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他们在深入剖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加以完善。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并会将其与实际现象联系起来。 2.能熟练应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说出连通器的构造、特点及原理,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辨认连通器。 科学思维 1.能在液体中抽象出液柱模型,并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的相关现象。 科学探究 能结合具体现象提出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猜想,能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验证猜想,通过实验探究收集信息,并基于证据总结归纳出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形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我国潜水器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物理学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激发科技强国的理想抱负。 3.通过了解我国三峡船闸的工作原理,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论推导。 教学难点 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通过观看视频——“塑料袋被水撑起”引入本节课,启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你知道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吗? 【观察思考】 学生集中注意力观看“塑料袋被水撑起”的视频,观察方形冰块慢慢熔化成水后把塑料袋撑开。思考:液体压强具有怎样的特点? 创设情景,通过视频引入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知探究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1.实验一:在装有红墨水的塑料瓶的侧壁上钻一个小孔,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射出来,说明水对侧壁有压强。 2.实验二:分别在自制容器的顶部、侧壁和底部钻孔,沿直管向容器中注入带有颜色的水,观察每个小孔中水喷射的情况。 总结: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观察分析】 观看实验视频并进行分析,归纳出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观察总结】 观看视频,根据压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三个要素,分析现象。水从底部流出,说明液体内部有向下的压强;水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壁有压强;容器顶部有水向上喷出,说明水内部也有向上的压强。 由生活现象过渡到物理原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使学生直观地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且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实验探究 (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情境】 将六个面全部粘有橡皮膜的空正六面体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情况。 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向烧杯内分别装入体积为1 000 ml的水和酒精,将它们分别放在电子秤上,观察秤的示数。 问题: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 1.微小液体压强计 (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构造:主要由探头、橡皮膜、橡皮管和U形管组成。 (3)测量原理:将橡皮膜处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合猜想,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2)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实验思路: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如何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3)如何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过程: (1)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水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 (3)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如酒精、盐水等),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结论: (1)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观察思考】 1.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为什么不同? 2.电子秤的示数为什么不同? 【学生猜想】 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跟方向、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学生认识液体压强的测量仪器——微小液体压强计,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思考分析】 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使用微小液体压强计、水、盐水、酒精等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 改变探头的方向,探究液体内部各个方向的压强; 改变探头的深度或把探头放在其他液体中,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收集证据】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液体压强与方向、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视频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液体内部存在大小不同的压强,并引导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提出猜想。 使学生认识微小液体压强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微小液体压强计的使用方法,为后续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准备。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液体压强与方向、深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新知探究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创设情境】 播放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视频,提问:你知道如何算出液体压强的大小吗? (一)结合压强的定义式,对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演绎推理。 1.明确研究对象——液柱。 2.根据压强的定义式,液柱对所设想平面的压强等于什么? 3.液柱对平面的压力与液柱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4.液柱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5.根据液柱的质量与密度、体积的关系,以及体积与底面积、深度的关系,得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平面S受到的压强: p===ρgh (二)与液体压强有关的事迹 我国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四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圆满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 【观察思考】 学生观看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的视频。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桶会裂开?液体压强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如何进行计算? 【思考分析】 学生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直到最后能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公式。 学生了解事迹,感受祖国在科技事业方面的进步与强大。 通过引入帕斯卡裂桶实验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探讨液体压强的大小创造情境。 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还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同时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通过这些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或工程领域的兴趣,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题精讲 有人说,设想你在万米深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海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2 0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的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例题演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例题演练。 通过例题演练,教师讲解计算题解题的要点和规范,同时加深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理解。
课堂练习 经测量,当水桶破裂时水柱高度约为2.5 m,水的密度取1.0×103 kg/m3,请估算一下模拟帕斯卡裂桶实验中,水桶受到的液体压强大约为_______ Pa。 【课堂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题及时巩固,加深对计算公式的理解。 及时巩固液体压强的计算,同时通过定量计算解释了帕斯卡裂桶实验的现象。
新知探究 三、连通器 【创设情境】 播放利用水和透明塑料管将画挂正的视频。 提问:为什么用水和一根透明塑料管就可以保证下边框水平? 教师播放讲解连通器工作过程的视频。 (一)连通器的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二)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提问:为什么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中的各个部分液面总是相平的? 假设容器底部有一个竖直方向的很薄的液片,分析图中F1与F2的大小。 F1=p1S=ρgh1S F2=p2S=ρgh2S 当两侧液面相平,h1=h2时,F1=F2,液体不流动。 (三)连通器的应用 1.茶壶:茶壶的壶身与壶嘴构成连通器。若壶嘴太高,则倒不出水;若壶嘴太低,则装不满水。 2.地漏:正常使用时存水杯中应装满水,阻止下水道内的臭味从下水管进入洗手间内。 3.存水弯:洗手池下的U形存水弯是一个连通器,正常使用时应充满水,阻止下水道内的臭味从下水管进入洗手间内。 【科学世界】 阅读教材“科学世界”栏目的内容。 【播放视频】 《三峡五级船闸》 【观察思考】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观察思考】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连通器,知道它的工作特点。 【思考分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性分析出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思考分析】 学生结合连通器的知识讨论并分析生活中茶壶、地漏、存水弯这些应用的工作原理。 【观察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并观看《三峡五级船闸》视频,感受我国在工程科技方面的强大,并思考船闸的工作原理。 创设情景,通过视频引入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引出连通器的概念。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工作特点。 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同时增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认识科学的本质,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后任务 认真研究船闸的工作情况,尝试制作一个船闸模型,模拟轮船通行时的情景。 学生查阅资料,并利用身边材料,尝试制作船闸模型。 通过实践作业,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小结 学生从知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板书设计
9.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p=ρgh 三、连通器及其应用: 1.连通器的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相同液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同的。 3.连通器的应用:茶壶、地漏、存水弯、船闸。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