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第2节 弹力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 弹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节内容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内容构成。这节课的学习既是对力的概念的加深,也是对力的三要素的巩固提升;所学的弹簧测力计是力学测量的基础,对接下来学习重力、摩擦力、浮力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在力学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认知角度来讲,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体会到物理学的乐趣,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看,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弹力以及与弹力相关的现象,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拉弹弓等,但看似熟悉的现象中却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弹力是如何产生的?什么物体会产生弹力?学生很少有深入地思考与分析,不能理清这些问题。 从方法上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的方法。弹力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力,教师将生活的实例与物理课堂相融合,拿身边的现象举例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做”“看”“感受”“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归纳、对比、推理得出科学结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炼物理方法。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了解物质的弹性,知道弹力的概念,知道弹性有一定的限度。 2.了解生活中的弹力,会判断弹力方向,及弹力大小影响因素。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思维 1.通过感受日常物品形变时的力,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能据此推理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 2.能利用弹簧拉力与伸长的关系,对测力计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科学探究 1.能观察选用的弹簧测力计特点,制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方案。 2.能亲历实践操作测量拉力;能反思总结注意事项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小组合作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了解弹力、各种测力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视频演示】 魔术表演“丝带变彩棒”。 将手中的丝带在面前晃动几下,晃动的过程中丝带就变成了彩棒。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丝带是如何变成彩棒的?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秘。 观看魔术表演。 学生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新知探究 一、弹力 (一)弹性 【活动一】游戏“分类大比拼”: 1.教师演示手压气球,气球发生形变,松手后会自动恢复原状。 2.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这些物品,对物体施加力,并观察物体受力和撤去力之后的情况。找出和气球同类的物品。思考:这一类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对总结,进而得出弹性的概念。 【总结】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二)弹力 1.体验弹力 我们把尺子压弯,把橡皮筋拉长时,都可以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 【活动二】将平时积攒的废旧圆珠笔中的小弹簧分发给学生进行以下分组实验。 用手压缩弹簧,观察弹簧受到压力时的形状改变情况,感受弹簧对手的力,撤去压力,感受力的变化。 (2)采用较小的力(适度)、较大的力(可以将弹簧拉直)拉伸弹簧,观察弹簧受到拉力时的形状改变情况;逐渐增大拉力,当弹簧被拉直后,撤去拉力再观察弹簧的形状恢复情况。 【总结】 (1)弹力的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被压缩或拉伸的弹簧,产生弹力。方向:与弹簧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相同;大小:与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2.学以致用:生活中的弹力 生活中也有很多弹力,这里我们以蹦床为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并思考:在人向下跳至蹦床使蹦床下陷时,蹦床由于发生了_____而产生了弹力的作用。该弹力的方向为_____,随着蹦床形变程度越来越大,蹦床产生的弹力越来越_____。 3.弹力中的微小形变 【问题】生活中我们还发现书桌上的书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手捏玻璃瓶产生压力;那么支持力和压力是弹力吗?桌面和玻璃瓶发生弹性形变了吗?这个形变我们看得见吗? 【演示实验】感受微小形变的变化。 1.激光笔中发出的光经过两次平面镜反射到光屏上,观察并记录光屏上光斑的位置。在桌面上放置重物,观察并记录光屏上光斑位置的变化。 2.一个装满带颜色水的透明玻璃瓶,瓶口密封,并在盖子上插入一根透明吸管,用戴有橡胶手套的手捏玻璃瓶瓶身,观察吸管中水柱的变化。 【总结】 1.桌面和玻璃瓶都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我们把这种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叫作转换法。 2.生活中常见的压力、拉力、支持力和推力等都是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一)弹簧测力计 【提出问题】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已经感受到弹簧受到的弹力越大,弹簧的弹性形变就越大。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比较力的大小,那么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测量力的大小呢? 【总结】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测力计,叫作弹簧测力计。 【图片展示】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弹簧测力计。 【分组讨论】一起认识一下我们手边的弹簧测力计。观察其结构,并讨论给出这些弹簧测力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总结】 1.相同点:都有一根弹簧;都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的原理工作;都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2.不同点:都有刻度,但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不同。 (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了解了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特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说明书的阅读,学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结】 1.弹簧测力计的指针需指在零刻度线上。 2.水平或倾斜测量时,也要调零。 3.所测力不要超过最大测量值。 4.保护面板,避免过度拉扯弹簧。 【教师活动】 相信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请大家认真观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视频,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探究】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调节弹簧测力计,使指针与零刻度线重合。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在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 4.测量拉力 (1)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量拉力F1=_____。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_____。 5.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总结】 1.测量前: (1)弹簧测力计的指针需指在零刻度线上。 (2)看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3)拉伸挂钩几次,防止弹簧、指针与外壳之间存在过大摩擦。 2.测量时: (1)测量时拉力的方向需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保持一致。 (2)读数时视线需要和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图片展示】除了实验室用测力计,人们还制造了其他种类的测力计。这些测力计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重点讲解数显式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拓展视野。 【讲解】数显式测力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检测物体受到的外力,将机械形变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和数字转换等处理,最终在数字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数显式测力计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生产中的力测量和控制。 实验室中的力学实验和测试。 生物医学领域的力量测量。 体育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和监测。 其他需要精确力量测量的场合。 三、科学世界 弹性只是我们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之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科学世界”部分,深度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四、揭秘导入魔术 学习了这节课,你现在能不能揭秘课前我们的丝带是如何变成彩棒的? 【解释】原来是因为丝带系在具有弹性的钢片上,筒状钢片受力被挤压在一起,体积变小,松开卡扣后,又恢复成筒状,并将丝带拉入其内,藏了起来。 学生观察、思考。 【回答】 1.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金属夹、海绵、弹簧、钢尺、橡皮筋分为和气球是相同的一类。 2.受力时都发生了形变。撤去外力时恢复了原状。 1.学生动手体验:拉伸和压缩弹簧时,都会感受弹簧对手的力,即弹力。 2.学生观察:力的大小和弹簧形变程度的关系。学生讨论:拉伸过大,弹簧无法恢复原状的原因。 学生观察、讨论: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思考、作答。 【回答】弹性形变、向上、大。 学生讨论问题,进行猜想。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微小形变的发生。 学生讨论并总结:生活中的支持力和压力也是弹力。 学生观察并思考:拉力大小和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分别说出三种弹簧测力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与老师一起归纳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交流互动、实验探究。 学生了解数显式测力计的使用原理。通过课后阅读的方式开阔视野。 学生自学教材,对科技前沿进行了解和阅读。 学生讨论和解释丝带变彩棒的原理。 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归纳的能力,启发学生由表及里,启发思维。 学生试着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现象和感受,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生通过体验、对比,对实验现象进行二次加工,并总结。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建立知识框架,将知识进行衔接,启动知识迁移,联系生活。 通过微小形变的实验,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渗透给学生。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讨论并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力,语言概括能力。 学以致用,学生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加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技巧和规则,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对于生活中不常见测力计的了解,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未知领域,并提高学习兴趣。 首尾呼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现知识的迁移。课堂练习 1.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弹力工作的是( )。 A.运动员撑竿跳高 B.磁铁吸引小铁球 C.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去 D.拉开的弓将箭射出去 2.如图是一个弹簧测力计,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测量前需要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处 B.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此时的示数是2.2 N C.测量前要确认指针和弹簧不被外壳卡住 D.施加力的方向应该和弹簧测力计轴线的方向一致 学生解答。 B选项中利用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即磁力的作用。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选项中没有关注到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所以,此时示数应为2.4 N。 通过实例分析,加强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验过程的回顾,强化重点知识点的理解,检验学生是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课堂小结 学生从知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板书设计7.2 弹力 一、弹性 二、弹力 1.定义 2.原因 3.大小 4.方向 三、弹簧测力计 1.原理 2.结构 3.使用注意事项 4.应用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