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和教师演示实验,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通过经历“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探究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探究乐趣,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演示实验,完善压强概念的建构过程,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重点: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难点:理解压强并能解释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自主学习】1.压力:(1)定义: 叫压力.(2)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 。2.压强:(1)定义: 叫做压强。(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3)公式: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F: ;S: 。3.控制压强大小的方法:①增大压强的方法: 、②减小压强的方法: 、【合作探究】【器材】形状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海绵【步骤】A. ,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B.再换用 分别竖直、水平放在海绵块上,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C.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总结实验结论【实验证据】智慧”物理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分析论证】根据上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归纳整理】名师点拨固体压强计算思路梳理1.常规情况【例题1】某同学利用体重计测得自己的质量是50 kg,他通过图所示的方法测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75 cm2。这个同学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总结】应用压强公式时,应注意下列几个点:(1)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 和 。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时,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与物体 大小相等。(2)压力F和受力面积S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压强p和F、S之间却有密切的关系,在S一定时,p与 成正比。在F一定时,p与 成反比。(3)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应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特别是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是 。【例题2】如图所示,物体A重30 N,B重15 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 cm2,物体B的底面积为5 cm2。则A对B的压强是 Pa,B对桌面的压强是 Pa。【例题3】一头质量为6×103 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 cm2,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它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取g=10 N/kg)2.特殊情况对于放在水平面上、密度均匀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可以利用公式 分析或计算,推到此公式。【例题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丙三个高度一样的铝制实心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g、130g、170g,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甲最大 B.丙最大C.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例题5】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 m和0.1 m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2×103kg/m3,ρB=8×103kg/m3。则物体A的质量为 kg;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 Pa。(取g=10 N/kg)【例题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的密度可能大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书包带做得宽大是为了( )A.减小压强 B.减小压力C.增大压强 D.增大压力2.如图,若将砖块从中央沿直线竖直切掉一半,则剩下的一半跟原来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减半,对地面的压强减半 B.压力减半,对地面的压强不变C.压力减半,对地面的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强减半3.如图,一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沿虚线竖直切割成完成相同的两部分,分别按照甲乙方式放在水平面上,若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p乙为( )A.1∶2 B.1∶1 C.2∶1 D.3∶14.一块长方体合金块,重1.2N,侧放于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合金块对桌面的压强是1.2Pa ②合金块对桌面的压强是1200Pa③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④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与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分析正确的是( )A.hA:hB=1:3 B.hA:hB=2:3 C.mA:mB=3:2 D.mA:mB=1:26.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甲∶S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②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③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④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7.如图,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和B平放在水平地面上(ρA>ρB),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pA___________pB。现竖直切去左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则pA′___________pB′,pA′___________pA。(均选填“>”“<”或“=”)8.在放假外出旅游时,小明发现所乘坐的汽车窗边放置有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安全锤,如图3所示。这种逃生安全锤有一端设计成锥形,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________受力面积的方法,从而________压强来破坏玻璃窗逃生(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第7题图 第8题图【课后巩固】知识点1:压力1.关于压力、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大小就等于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D.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受力面受的压强也越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C.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指向受力面 D.压力的大小一定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知识点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小明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2.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和转换法。(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通过比较图________(填序号),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__p′(选填“>”“<”或“=”)。(5)实验时,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知识点3:压强1.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A.牛顿 B.帕斯卡 C.托里拆利 D.伽利略2.将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10-2m2的物理书平放在水平课桌中央,课桌面积为0.2m2,则书对课桌的压强为(g取10N/kg)( )A.5Pa B.10Pa C.50Pa D.5000Pa3.如图所示,材料、粗糙程度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所受的拉力为F甲、F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乙,底面积S甲 >S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 > F乙 p甲 < p乙 B.F甲 < F乙 p甲 > p乙C.F甲 = F乙 p甲 = p乙 D.F甲 = F乙 p甲 < p乙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受力面积相同时固体压强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图像是(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若用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1∶4 B.1∶8 C.1∶2 D.8∶16.、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A.,B.,C.,D.,7.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和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 PA<PB8.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 F2,p1 p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9.切割大理石、钢板的“水刀”可以对切割表面产生高达108Pa的压强,那么“水刀”作用在10-7m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为 N。10.如图,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方格纸,质量为54Kg的人左脚单脚站立时,在方格纸上留下的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每一个方格的面积为4×10-4m2,数方格时,超过半格的算一格,不足半格的忽略不计,请回答:此人左脚单脚站立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约是 m2,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Pa。(取g=10N/Kg)11.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底面积为1m2,放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7.8×104N,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N,若沿如图甲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如果沿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12.两个正方体A、B的质量相等,底面积之比为4:1,物块A对物块B的压强PA与物块B对桌面的压强PB之比PA:PB=________,如果A的密度为ρA=1×103kg/m3,则B的密度ρB=_______kg/m3。13.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质量之比,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_________,对地面的压强之比________。14.甲、乙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上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4.0×103kg/m3,则圆柱体甲的高度为________cm。当切去的高度为12cm,将各自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个圆柱体的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1,乙剩余部分和甲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2,且p1:p2=3:2,则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第13题图 第14题图知识点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1.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2.下列生活事例采取的做法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火车钢轨下垫上枕木 B.禁止货车超载C.刀刃磨得锋利 D.雪橇板做得比较宽大3.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一般由两种砖铺成,一种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砖上的条形或圆点高出地面5cm,当盲人走在上面时( )A.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B.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C.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产生感觉 D.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产生感觉1.如图水平雪地上,穿着雪橇的小明总质量为70kg,没有陷入雪地;而穿着运动鞋的欣欣总质量为50kg,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B.小明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C.小明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2.如图所示,将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1向右缓慢推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由图甲到图乙)。推动木板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p不变,f变大 B.F、f不变,p变大 C.F变小,p、f变大 D.F、f不变,p变小3.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 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①③⑥ B.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4.“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征。下列动物体征中,能达到增大压强效果的是 ( )A.骆驼有宽大的脚掌 B.鱼有流线型的的身材C.啄木鸟有尖细的嘴 D.泥鳅体表有光滑的粘液5.“海宝”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如图所示。点缀在上海街头的各种“海宝”中,有一座是材质均匀、实心的,其质量为3.0×103kg,密度为1.5 ×103kg/m3,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g取10N/kg,则( )A.这座“海宝”的重量为3.0×103NB.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力为3.0×103NC.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为3.0×104N/m2D.这座“海宝”的体积为20m3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的密度一定大于B的密度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C.A的质量一定小干B的质量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7.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宽:高为4:2:1,若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P2等于( )A.8:l B.4:1 C.1:4 D. 1:88.在生活中,我们有过以下的体验或观察:①写字的笔杆握笔处凹凸不平;②厨房的菜刀刀刃磨得很薄;③装订试卷时用力按压订书机;④运动鞋底花纹做的很深。其中主要目的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增大摩擦的是 。(填写序号)9.体重为500 N的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时发现冰面有破裂的危险!他及时卧在冰面上匍匐前进,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已知两只脚与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400cm2,则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 Pa,平卧时能避免意外发生的原因是 。10.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底面积最小。哪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一:正方体铁块A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猜想二: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猜想三:三个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1)以图中长方体铁块B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压强表达式的推导:p= 。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 有关,所以猜想 是正确的。(2)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11.“马踏飞燕”又称为“马超龙雀”,是我国汉代的艺术杰作,现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如图所示是一“马踏飞燕”旅游工艺品,采用密度为8.0×103kg/m3的合金材料制造,总体积为2×10-3m3,“马踏飞燕”与水平底座的接触面积为4×10-3m3,求:(g取10N/kg)(1)该工艺品的质量是多少?(2)该工艺品对水平底座的压强是多大?12.如图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某品牌纯电动公交车,其质量为,静止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它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路程是,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2倍。(g取)(1)公交车匀速行驶过程中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2)计算公交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公交车起步时,乘客会听到“车辆起步,抓好扶手”的温馨提示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13.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力均为G,甲的边长a为3h,乙的边长b为2h。求:(1)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2)正方体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3)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厚度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相等,请计算截去的厚度。【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相等2.(1)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2)压力作用效果(3)p=;帕斯卡(Pa);牛顿(N);平方米(m2)3.①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合作探究】A. 把一长方体金属块分别竖直、水平放在海绵块上;B. 同样形状的木块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名师点拨】1.常规情况例题1:同学站在水平面上,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受力面积 =0.035同学对地面的压强总结:(1)压力 受力面积 重力(2)F S(3)Pa m2例题 2:3×104Pa 9×104Pa。例题3:2.5×105Pa 不变。2.特殊情况例题 4:C例题 5:16kg 8×103Pa例题 6:A。【课堂练习】1.A 2.B 3.B 4.B 5.B 6.A7.>;>;= 8.减小 增大【课后巩固】知识点1:压力1.D 2.C 3.A知识点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3)错误,未控制压力不变2.(1)海绵的凹陷程度;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5)未控制压力不变知识点3:压强1.B 2.C 3.D 4.B 5.A 6.A 7.D8.等于;小于 9.1010.2.8×10 ;1.929×10 11.7.8×10 ;3.9×10 ;3.9×10 ;1.95×10 ;3.9×10 12.1:3;4×10 13.2:1;3:8 14.20;1:2知识点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1.A 2.C 3.B【能力提升】1.C 2.B 3.D 4.C 5.C 6.A 7.C8.②③;①④9.1.25×10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10.11.12.(1)公交车匀速行驶过程中速度是(2)公交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车辆起步,由于人具有惯性,人保持静止状态,而车子已经往前运动,故人落后,即后倾,若没有抓稳扶好,易向后倾倒。13.(1)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2)正方体甲的体积正方体乙的体积实心均匀的正方体甲、乙的重力均为G,根据可知质量则正方体甲、乙的密度之比(3)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厚度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根据,我们可得压强由,可得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