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是我惹的祸吗?
“红颜祸水”是导致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吗?
杨玉环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情境思考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2.了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及发展。
3.知道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4.了解五代十国的建立与更迭;正确认识五代十国的实质及影响。
5.认识唐末农民起义的意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玄宗在位44年
姚崇、宋璟等贤臣,协助
玄宗开创“开元盛世”
以开元为年号29年
以天宝为年号14年
探究导学
1.安史之乱
(1)政治腐败:
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口蜜腹剑、野无遗贤
李林甫
杨国忠
“妒贤嫉能,举无比者”。
——《旧唐书·李林甫传》
身兼41职,他不仅任意处理政务,
更对正直有才能之人,百般打击排
挤……杨国忠还广收贿赂,集缣多
至3000万匹。
——明秀丽《试析玄宗心态对
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
——唐玄宗李隆基《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
669年唐朝疆域图
741年唐朝疆域图
材料 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2)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材料 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平卢 范阳 河东 朔方 河西
3.75 9.14 5.5 6.47 7.3
陇右 剑南 北庭 安西 岭南
7.5 3.09 2 2.4 1.54
解决边境与地方问题——设立节度使
边镇驻军49万,中央守军9万
(3)军事失当: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外重内轻。
(4)重兵在握: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势力逐渐膨胀。
安禄山
“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
(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755年-763年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垂老别
—杜甫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春望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
①经济: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②政治: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图(820年)
遇见沙堆烽,“对话”唐朝戍边将士
中央
地方
宦官专权
兼并战争
唐朝后期政治
藩镇割据
政治腐败
百姓生活
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黄巢起义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①背景:
②经过:
③结果:
④影响:
a.唐朝后期,政治腐败;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b.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c.连年的灾荒
失败
874年,王仙之在今河南起义,死后,黄巢领导起义,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
881年,建立大齐政权
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后梁
东京
①时间:
②标志:
③意义:
唐朝是在何时被何人所灭?
标志着唐朝灭亡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2)唐朝灭亡
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先后并存)
吴、南唐、吴越、前蜀、
后蜀、楚、闽、南汉、
南平、北汉(割据太原)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帝国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存在16年-3帝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存在13年-4帝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存在12年-2帝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存在3年-2帝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节度使 存在9年-3帝
归纳表格,说说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什么?
特点1: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特点2:南方证据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特点3:各地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
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实质: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春秋战国
五代十国
隋朝
秦朝
①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开元盛世”
黄巢起义、唐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替
安史之乱(755-763)
节度使制度
藩镇割据
逐渐形成
藩镇割据继续发展
唐末以来藩镇
割据局面延续
课堂小结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材料评述了安史之乱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A
训练评价
2.唐朝在开元年间,设置了安西、北庭、河西等十节度,主要职责是守边备塞、镇抚边境。后来,节度使兼任营田使、屯田使、支度使成为常例,还兼任经略使、转运使、盐池使、海运使、水运使、押诸蕃部落使等。这种情况导致了(  )
A.守备力量削弱 B.外重内轻局面
C.世家大族形成 D.民族关系紧张
B
3.“这是中华文明遭遇的前所未有的一次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材料中的“战火”指的是(  )
A.八王之乱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D
4.“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黄巢起义后,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
立,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B.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的统治
C.唐朝灭亡后形成藩镇割据 D.唐末五代社会危机的根源
D
5.唐朝曾经向世人展示了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是,最后盛极而衰,走向灭亡。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的爆发
B.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C.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D.五代十国的出现
C
6.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藩镇割据的延续
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
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D.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