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共31张PPT+视频)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共31张PPT+视频) 2024-2025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
“屈辱、软弱”——靖康之耻,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宋还需给西夏和辽乃至后来崛起的金岁币。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
“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这个看似“不争气”的朝代究竟有何吸引力?
情境思考
学习目标
1.掌握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以及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思考对今天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启示意义。
探究导学
1.农业的发展
(1)原因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中原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 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
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政府重视生产
a.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b.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c.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占城稻俗称“百日黄”,成熟早,抗旱力强,产量高。
①粮食作物
(2)表现
史料记载金国准备在全国设置常平仓,以防备饥荒,当时尚书省奏称:今上京、蒲与、速频、曷懒、胡里改等路,猛安谋克民户计一十七万六千有余,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似不必置。
由于上京各路地广人稀,人均粮食产量较高,因而没有饥荒的风险,于是金国没有在此设置常平仓,这也说明了东北的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考古学者在上京路覆盖的黑龙江、吉林和外东北都发现了大量的铁农具,这说明了金代东北的农业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②经济作物:_____和_____
茶 树
棉 花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a.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b.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c.元朝时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
会通河:位于须城,起初,会通河的范围较小,仅临清——须城(东平)间的一段运道。后来,范围扩大,明朝将临清会通镇以南到徐州茶城(或夏镇)以北的一段运河,都称会通河。
通惠河: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崇文门)外向东,在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张家湾村)入潞河(北运河故道),全长82公里。
“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陆游《老学庵笔记》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发展迅速;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多;
③元朝时,江南棉纺织业发达,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④毛纺织业是西夏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1)丝织业
2.手工业的兴盛
①出现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名窑;
②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③辽金的制瓷技术相当进步;
④元朝时烧制的青花瓷,代表了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
定窑
汝窑
钧窑
哥窑
官窑
宋代瓷器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
(2)制瓷业
景德镇极致手工:徒手削出纸一样薄的瓷器
①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②金的煤产量和使用相当客观;
③辽的铁制农具制作水平较高;
④西夏兵器制作精良。
(3)矿冶业
①宋朝时,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了指南针。
④金造出了撞冰船。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指南针
(4)造船业
3.商业的繁荣
西市
东市
晓市
夜市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商业城市的发展: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①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②早市和夜市进一步发展;
③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
④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通要道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区。
(1)城市
库尔勒上演剪纸版《清明上河图》
①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②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元朝时:纸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
④作用:携带方便,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2)纸币
北宋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元朝纸币——至元宝钞
商业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纺织中心
苏湖粮仓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完成
宋代经济分布图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完成于南宋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南方
北方
经济重心
历史时期 南方经济的发展阶段 经济重心的南移阶段
魏晋南北朝
唐朝中期
南宋
得到开发
为南移奠定基础
迅速发展
开始南移
超过北方
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南方战乱少,较北方安定
②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
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要重视科技发展
采取利于经济的措施
要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人口南迁
农 业 发 展
手 工 业 兴 盛
北方战乱
商业繁荣
经 济 重 心
南 宋 完 成
南 方 经 济 发 展
课堂小结
黄 河 流 域
长 江 流 域
1.宋朝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从而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以及“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两则谚语描绘的是宋朝(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达
C.商业经济的繁荣
D.文学艺术的变化
A
训练评价
2.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这表明宋朝(  )
A.人口数量增长
B.粮食产量增加
C.外来物种引进
D.经济作物推广
D
3.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宋代(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瓷器功能的多样
C.制瓷技术的高超 D.青铜工艺的精湛
C
4.《东京梦华录》记载: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
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
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宋朝(  )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生活多彩
C.奢靡之风盛行
D.社会阶层分化
A
5.如图为汉、唐、宋经济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从汉代到宋代(  )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始终重合 B.中原王朝疆域持续扩大
C.自然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 D.经济重心逐步完成南移
D
懒惰像铁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