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一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仪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一节 一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仪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一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仪
基础主干落实
一、地球在宇宙中
1.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更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唯一家园。
2.太阳系: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2)太阳系的八颗行星:A水星、金星、B地球、火星、C木星、土星、D天王星、E海王星。
3.可观测的宇宙:
地月系是相对较小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
二、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结论 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地球的大小
 
【填图绘图】
·在图中描出赤道。
四、地球仪
 
【填图绘图】
·在图中填出回归线、极圈的度数。
【图解知识】
生活中地球是球体实例
【教材再开发】·P21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你能举出其他形状也符合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论的例子吗
答:圆柱、圆锥、圆台等。
【立德树人—科学精神】
麦哲伦环球航行体现了前人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大致的球体。
【易错提醒】
1.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在地球上都不真实存在,是为方便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而假想的。
2.地轴穿过地球仪内部,经纬线位于地球仪表面。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太阳系各大成员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所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稳定的。地球属于(B)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2022年天文学家在地球和金星的轨道之间新发现了三颗近地小行星,其中一颗是近八年来发现的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最大天体。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新发现的三颗近地小行星位于图中的(B)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3.徐志摩的散文《想飞》节选:“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该段内容表达了作者想认识地球全貌的迫切心情。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C)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 378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纪录片《行星》结合最先进的科技向观众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奥秘,而我们人类生存的蔚蓝色的地球就是八颗行星中独一无二的行星。据此完成4、5题。
4.地球的形状是(D)
A.多边形
B.正圆形
C.正方形
D.不规则的球体
5.人类从诞生至今几百万年来,对地球的好奇和探索从没有停止过。假如你会遁地术,你从地球表面遁到地心大约要走(A)
A.6 371千米 B.20 000千米
C.40 000千米 D.5.1亿千米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在(B)
A.地球 B.赤道 C.地方 D.地面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跨学科·地理与语文】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引导我们发现一些诗句背后的地理科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是(B)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丁丁和冬冬两位同学对地理课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课后合作借助身边物品模拟各种地理现象,他们还开玩笑说要在地球上做四大工程,你认为理论上正确的是(B)
A.工程一:给地球做件全覆盖的外衣,布料面积约需要5万平方千米
B.工程二: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约4万千米
C.工程三: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隧道,隧道长约6 371千米
D.工程四:在地球上建一座四面朝北的宫殿,宫殿应建在赤道上
9.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图所示)。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铅笔头(填“铅笔头”或“铅笔尾”)先消失,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所看到的铅笔长度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铅笔头”不会(填“会”或“不会”)消失。
(3)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图体现其探索过程顺序的是B。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教材再开发·地理制作】
10.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学具名称:简易地球仪。
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彩笔等。
制作步骤
第一步:如甲图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即a线。
(1)图中a线代表赤道,它是一条纬线(经线/纬线)。
第二步:如乙图所示,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
(2)图中d代表地轴,其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存在/不存在);倾斜的d要与水平面成66.5度角。
第三步:如丙图所示,在乒乓球b、c两处各钻一个小孔,将d从乒乓球小孔中穿过,然后在d的两端用胶布裹几圈,这样既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d的中间,同时又可以使乒乓球自由转动。
(3)图中b代表北极,c代表南极。
(4)小明制作的简易地球仪的半径只有2厘米,请你用两个数据描述地球的实际大小。
答: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 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实验演示】
(5)用笔在球上画上线条代表经线和纬线。同学们制作出来的地球仪模型如图所示,其中比较科学的是①(填序号)。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一 地球在宇宙中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仪
基础主干落实
一、地球在宇宙中
1.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蔚蓝色的星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 生命的天体,更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唯一家园。
2.太阳系:
(1) 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 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 系。
(2)太阳系的八颗行星:A 、金星、B 、火星、C 、土星、D 、E 。
3.可观测的宇宙:
地月系是相对较小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又是 系中的一个星系。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很多,他们被统称为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
二、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 说 说 船队的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结论 天圆地方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证实地球是一个
2.地球的形状: 、 的不规则球体。
三、地球的大小
 
【填图绘图】
·在图中描出赤道。
四、地球仪
 
【填图绘图】
·在图中填出回归线、极圈的度数。
【图解知识】
生活中地球是球体实例
【教材再开发】·P21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你能举出其他形状也符合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论的例子吗
【立德树人—科学精神】
麦哲伦环球航行体现了前人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大致的球体。
【易错提醒】
1.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在地球上都不真实存在,是为方便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而假想的。
2.地轴穿过地球仪内部,经纬线位于地球仪表面。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1.太阳系各大成员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所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稳定的。地球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2022年天文学家在地球和金星的轨道之间新发现了三颗近地小行星,其中一颗是近八年来发现的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最大天体。如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新发现的三颗近地小行星位于图中的( )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e之间
3.徐志摩的散文《想飞》节选:“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该段内容表达了作者想认识地球全貌的迫切心情。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 378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纪录片《行星》结合最先进的科技向观众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奥秘,而我们人类生存的蔚蓝色的地球就是八颗行星中独一无二的行星。据此完成4、5题。
4.地球的形状是( )
A.多边形
B.正圆形
C.正方形
D.不规则的球体
5.人类从诞生至今几百万年来,对地球的好奇和探索从没有停止过。假如你会遁地术,你从地球表面遁到地心大约要走( )
A.6 371千米 B.20 000千米
C.40 000千米 D.5.1亿千米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在( )
A.地球 B.赤道 C.地方 D.地面
【关键能力·提升练】
7. 【跨学科·地理与语文】地理课上,老师经常引导我们发现一些诗句背后的地理科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地球形状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丁丁和冬冬两位同学对地理课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课后合作借助身边物品模拟各种地理现象,他们还开玩笑说要在地球上做四大工程,你认为理论上正确的是( )
A.工程一:给地球做件全覆盖的外衣,布料面积约需要5万平方千米
B.工程二: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约4万千米
C.工程三: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隧道,隧道长约6 371千米
D.工程四:在地球上建一座四面朝北的宫殿,宫殿应建在赤道上
9.把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图所示)。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1:铅笔在篮球上由近到远移动时,发现 (填“铅笔头”或“铅笔尾”)先消失,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 (填“长”或“短”)。
(2)实验2:铅笔在木板上移动时(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所看到的铅笔长度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铅笔头” (填“会”或“不会”)消失。
(3)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 。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图体现其探索过程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教材再开发·地理制作】
10.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学具名称:简易地球仪。
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彩笔等。
制作步骤
第一步:如甲图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即a线。
(1)图中a线代表 ,它是一条 (经线/纬线)。
第二步:如乙图所示,将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
(2)图中d代表 ,其在地球上实际 (存在/不存在);倾斜的d要与水平面成 度角。
第三步:如丙图所示,在乒乓球b、c两处各钻一个小孔,将d从乒乓球小孔中穿过,然后在d的两端用胶布裹几圈,这样既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d的中间,同时又可以使乒乓球自由转动。
(3)图中b代表 ,c代表 。
(4)小明制作的简易地球仪的半径只有2厘米,请你用两个数据描述地球的实际大小。
【实验演示】
(5)用笔在球上画上线条代表经线和纬线。同学们制作出来的地球仪模型如图所示,其中比较科学的是 (填序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