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学习目标】1.掌握"两弹一星"和神州系列飞船。2.知道"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和青蒿素的研制成功。【重点难点】1.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2.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自主学习】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核弹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人造地 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精神 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漫步太空20世纪 90年代 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杂交 水稻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他被称为“ ”青蒿素 中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文化事业的发展(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合作探究】1.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科技大大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试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他荣登“2010年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上榜理由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于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探究思考】(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 ,结合所学指出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世界粮食奖”的原因。从他的成就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结合材料二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优秀品质?【当堂达标】1.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而被美籍华人杨振宁称作“中国的奥本海默”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李四光3.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是在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C.1967年10月 D.1971年10月4. 2010年1月11日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卫星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亚洲一号 B.神州一号 C.东方红1号 D.嫦娥一号5.“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B.“长征一号”运载火箭C.“神舟五号”飞船D.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材料二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www.中考资源网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材料三 中国人实现了迈步太空的梦想,宇航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步。材料四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1)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什么时间?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2)材料二中卫星的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3)你知道材料三指的哪一事件?中国人实现迈步太空的梦想的第一人是谁?(4)材料四中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我的收获】【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原子弹 东方红一号 国防实力 神舟五号 翟志刚2.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青蒿素【合作探究】1.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育成籼杂水稻。原因:这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落后导致科技落后。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中央政府有又重视科技,所以发展很快。4.答案:(1)袁隆平;原因: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许多人口。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学习他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的优秀品质。【当堂达标】1.A 2.B 3.B 4.C 5.C6.答案:(1)1964年10月16日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3)“神州七号”发射成功 翟志刚(4)原子弹、导弹和卫星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预习案·自主学习训练案·效果评价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成就预习案·自主学习1964核弹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人造地 球卫星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氢弹1970东方红一号(2)成功的原因:党和国家的领导;以钱学森、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3)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 2.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邓稼先核垄断国际地位(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五号三翟志刚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称为 。 (2)贡献: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 . ,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 也有重要贡献。2.青蒿素(1)概况:中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粮食安全饥饿问题屠呦呦青蒿素(2)影响: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 2.表现: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发展(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映 时代风貌的作品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 ,推动 .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 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改革开放莫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训练案·效果评价1.(2024云南)陈能宽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在1964年10月16日写道:“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这里的“春雷”指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D.“辽宁舰”航空母舰交接入列A2.下面是某本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可以判断这本书所描写的人物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C.袁隆平 D.杨利伟C3.(2024遵义期末)从下面关于屠呦呦事迹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科技发展( )A.在继承中创新 B.舍弃传统文化C.脱离社会实践 D.提倡节俭节约A4.下表反映出我国( )A1970年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99年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007年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2020年 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升空A.科技研究水平提升 B.打破有核大国的核垄断C.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D.人民生活方式变化5.下面左、右两图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A6.中国航天人把探索浩瀚宇宙的心愿寄托在一些美好的名字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航天器 名字由来 寓意东方红一号卫星 取自《东方红》乐曲 中国人民对“东方雄狮”崛起的追求和希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期盼中国航天事业能够继承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不惧任何艰难险阻“问天”实验舱 取自屈原楚辞《天问》,屈原向天发问,体现古人渴望探索太空奥秘的求知精神 “问天”,叩问苍穹,寄托着中国人寻求真理的心愿与决心“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取自《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 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寄托着中国人探索太空无形的暗物质的心愿“北斗”卫星导航 系统 取自北斗七星,中国人自古就有依靠北斗辨认方向的习惯 光明和方向“嫦娥”月球探测器与“玉兔”月球车、“鹊桥”中继卫星 取自“嫦娥奔月”与“牛郎织女” 故事 中国人在不断追逐航天梦的过程中,让神话不断变为现实,架起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桥梁“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 取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的传说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1)为纪念发生于1970年的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扬中国航天精神,我国将这一事件发生的日期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请你说说这一节日的由来。(4分)答案: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此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2)“问天”“悟空”“北斗”“嫦娥”等航天器的命名有什么重要意义 (4分)答案:这些命名将现代科技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是对中华民族渴望探索太空奥秘的求知精神的传承。这些命名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3)(新考法)某中学拟举办《航天强国 筑梦有我》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定一份发言提纲。(4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观点正确)答案:①我国航天事业兴起时的国际国内背景;②我国航天领域的杰出代表及感人事迹;③我国航天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意义;④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⑤传承“航天精神”,为航天强国之梦贡献力量。(共35张PPT)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了解我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幸福安康作出贡献的动人事迹;了解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知道我国在文艺上取得的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唯物史观)3.认识到科技文化成就背后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学习目标视频:直击神舟十七号发射现场,出征!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九号,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展示着中国航天源源不断、催人奋进的力量——来自航天精神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探究一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氢弹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看图思考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思考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国防科技思考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爱国敬业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思考“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成功原因:“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一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发展“两弹一星”?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根据图片思考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太空漫步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思 考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④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看图思考探究新知探究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袁隆平思考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知道袁隆平的主要事迹吗?他被称为什么?思考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思 考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屠呦呦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我国哪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这一发现有什么医学价值?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知识链接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①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③1978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⑤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⑦进入新时代,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阅读材料思考探究新知探究三 文化事业的发展材料一 我们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市、区委书记会议上还谈到这一点,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这个问题曾经谈过。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1956年5月2日)材料二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真理发展。对于那些有毒素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可以采取这个方法,因为同那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进行斗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这是在对立面的斗争中的发展,是合于辩证法的发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思考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就: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总结“双百”方针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来仍然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了解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慕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科技文化成就“两弹一星”漫步太空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国防实力解决粮食问题健康事业保障“双百”方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堂演练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成就辉煌,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2.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C3.人们常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C.袁隆平 D.焦裕禄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的时间是( )A.1964年 B.1966年C.1967年 D.1970年CA5.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6.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这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实施了科技兴国战略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docx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度部编版历史.pptx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习题课件.pptx 视频3.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