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八下 第3单元 第5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 精讲本】八下 第3单元 第5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高频考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7.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频考点)
8.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易错点)
考点梳理
考点1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内容。(P63)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我国人大代表的职权及履职要求。(P63)
(1)职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出议案(提案权)和质询案(质询权)。
(2)履职要求: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P65)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5)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考点2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62)
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爱国统一战线?(P67)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P67)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及职能。(P68)
(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P68)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3)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不是反对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在中国,民主党派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等8个。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69)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3)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规定、地位和特点。(P69—70)
(1)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特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民族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8.民族自治地方是如何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P70)
(1)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级: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2)实行民族自治的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3)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9.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P70)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及组织形式。(P71)
(1)含义: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组织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1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内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比较)(P72—73)
比较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性质 产生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方式 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 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决策 程序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管理与 监督 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12.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越性)(P73)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考点3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P74—77)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确立依据及意义。(P74—75)
(1)确立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2)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P74—75)
项目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内容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含义 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 政策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76)
5.按劳分配的依据(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及要求。(P76)
(1)依据(决定因素):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要求: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6.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76)
(1)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2)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7.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调节机制(手段)及优越性。(P76—77)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调节机制(手段):①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②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易错辨析
1.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点1根本政治制度
1.(2022·随州)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这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2024·武汉)这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前后的工作日记摘录:
◎1-2月,广泛调研,准备提交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3月5日上午,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大会;下午,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中下旬,深入社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以上内容反映了(B)
①人大代表应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点2基本政治制度
3.(2023·黄冈、孝感、咸宁)厘清概念间的关系是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方法,图示有利于直观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图示关于概念间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B)
A. B.
C. D.
4.(2024·武汉)小华同学在社区门口看到一则会议通知(见下图)。下列宣传标语适合本次会议内容的是(C)
通 知 各位居民议事会成员: 拟于6月23日上午9点,在社区会议室召开本年度第三次议事会,议题如下: 1.商讨小区加装电梯事宜。 2.商讨增聘垃圾分类管理员。 ××社区居民议事会
A.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D.发展协商民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命题点3基本经济制度
5.(2022·襄阳)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概念之间所属关系的是(C)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中考道法
一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道法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讲本
八年级下册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考点梳理
中考真题体验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高频考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7.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频考点)
8.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易错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内容。(P63)
根本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我国人大代表的职权及履职要求。(P63)
(1)职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出议案(提案权)和质询案(质询权)。
(2)履职要求: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P65)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5)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62)
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爱国统一战线?(P67)
基本政治制度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P67)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及职能。(P68)
(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P68)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3)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不是反对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在中国,民主党派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等8个。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69)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3)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规定、地位和特点。(P69—70)
(1)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
治权。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特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民族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8.民族自治地方是如何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P70)
(1)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级: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2)实行民族自治的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3)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9.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P70)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及组织形式。(P71)
(1)含义: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组织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1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内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比较)(P72—73)
比较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性质 产生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方式 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 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决策 程序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管理与 监督 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12.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越性)(P73)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P74—77)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确立依据及意义。(P74—75)
基本经济制度
(1)确立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2)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P74—75)
项目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内容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含义 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
项目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 政策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76)
5.按劳分配的依据(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及要求。(P76)
(1)依据(决定因素):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要求: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6.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76)
(1)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2)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7.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调节机制(手段)及优越性。(P76—77)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调节机制(手段):①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②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1.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3.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4.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
×
×
×

1.(2022·随州)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这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命题点1
根本政治制度
A
2.(2024·武汉)这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前后的工作日记摘录:
以上内容反映了( )
①人大代表应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月,广泛调研,准备提交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3月5日上午,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大会;下午,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中下旬,深入社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B
3.(2023·黄冈、孝感、咸宁)厘清概念间的关系是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方法,图示有利于直观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图示关于概念间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命题点2
基本政治制度
B
4.(2024·武汉)小华同学在社区门口看到一则会议通知(见下图)。下列宣传标语适合本次会议内容的是( )
A.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D.发展协商民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通 知
各位居民议事会成员:
拟于6月23日上午9点,在社区会议室召开本年度第三次议事会,议题如下:
1.商讨小区加装电梯事宜。
2.商讨增聘垃圾分类管理员。
××社区居民议事会
C
5.(2022·襄阳)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概念之间所属关系的是( )
A. B. C. D.
命题点3
基本经济制度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思维导图
核心观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高频考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7.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频考点)
8.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易错点)
考点梳理
考点1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内容。(P63)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我国人大代表的职权及履职要求。(P63)
(1)职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提出议案(提案权)和质询案(质询权)。
(2)履职要求: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P65)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2)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4.★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65)
(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3)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考点2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62)
2.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爱国统一战线?(P67)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P67)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及职能。(P68)
(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P68)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3)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4)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知识拓展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不是反对党,也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在中国,民主党派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等8个。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69)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3)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规定、地位和特点。(P69—70)
(1)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特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民族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8.民族自治地方是如何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P70)
(1)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级: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2)实行民族自治的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3)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9.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P70)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及组织形式。(P71)
(1)含义: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组织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1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内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比较)(P72—73)
比较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性质 产生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方式 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 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决策 程序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管理与 监督 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12.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越性)(P73)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考点3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P74—77)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确立依据及意义。(P74—75)
(1)确立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2)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P74—75)
项目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内容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含义 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家 政策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76)
5.按劳分配的依据(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及要求。(P76)
(1)依据(决定因素):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2)基本内容: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要求:在现阶段,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6.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76)
(1)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
(2)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可以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帮助。
7.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调节机制(手段)及优越性。(P76—77)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调节机制(手段):①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②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易错辨析
1.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中考真题体验
命题点1根本政治制度
1.(2022·随州)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这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2024·武汉)这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前后的工作日记摘录:
◎1-2月,广泛调研,准备提交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3月5日上午,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大会;下午,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中下旬,深入社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以上内容反映了(B)
①人大代表应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点2基本政治制度
3.(2023·黄冈、孝感、咸宁)厘清概念间的关系是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方法,图示有利于直观揭示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图示关于概念间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B)
A. B.
C. D.
4.(2024·武汉)小华同学在社区门口看到一则会议通知(见下图)。下列宣传标语适合本次会议内容的是(C)
通 知 各位居民议事会成员: 拟于6月23日上午9点,在社区会议室召开本年度第三次议事会,议题如下: 1.商讨小区加装电梯事宜。 2.商讨增聘垃圾分类管理员。 ××社区居民议事会
A.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发展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D.发展协商民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命题点3基本经济制度
5.(2022·襄阳)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概念之间所属关系的是(C)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