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4 孙权劝学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从《孙权劝学》中了解。情境导入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学习目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资治通鉴》文学常识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背景链接吕蒙 ,吴国大将。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听录音,注意读音和停顿。基础知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qīngyégēngsuìshè读懂文意初步感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蒙曰:“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蒙乃始就学。自以为大有所益。”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考一考你讲故事的能力精析课文精读析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2.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讲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不悦、责备。3.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语重心长,言辞恳切。4.感叹句,惊讶赞叹。5.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孙权吕蒙鲁肃劝辞惊豪非吴下阿蒙军中多务不可不学当刮目相待(现身说法)(侧面描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方法)(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孙权劝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明白事理、事势这么迟呢?鲁肃赞学孙权吕蒙鲁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劝赞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吕蒙孙权鲁肃善劝关爱部下好学听劝学有所进爱才敬才就学劝学赞学结构梳理考一考你的领悟能力请同学们以“我从《孙权劝学》中学习到了……”句式,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拓展出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布置作业1.熟记课文下面的注释2.完成课后练习。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有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