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14 驿路梨花俄国作家普希金说:“有美与生命的地方就有诗。”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悬知寒食朝陵史,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在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的作者笔下,云南边陲驿路边那盛开的梨花又蕴含着怎样的“美与生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1.学习本篇叙述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3.学习雷锋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文本解读文学常识彭荆风(1929—2018),祖籍江西萍乡,作家。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红指甲》获首届金盾奖,《蛮帅部落的后代》获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三等奖;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获1987年全军当代军人风貌奖;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阴阳有隔》荣获第二届边疆文学·昊龙年度文学短篇小说奖。优秀作品背景链接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以来,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竹篾陡峭撵走寨子麂子修葺恍惚菌子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修葺:修理、修建。在室外或郊野住宿。露宿:(dǒu)(miè)(niǎn)(zhài)(jǐ)(huǎng hū)(qì)(jùn)基础知识给红色字注音,解释词语两个三个四写五件误会悬念梨花好事初步感知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以下关键词:两个误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我、老余,见到小茅屋。茅屋主人是谁?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来送粮食的。主人是他?喂!你们谁是梨花啊?茅屋定是你们的啦?是他们盖的小茅屋呀!这才是梨花!可你见不着喔!她出嫁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 悬念一悬念二悬念三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瑶族老人吗?解放军叔叔吗?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四写梨花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五件好事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五件好事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过去现在精读析文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我们”路过住宿,修屋12345插叙插叙插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设置悬念驿路梨花发现小屋解除饥饿疲劳老人述说小屋来历热情赞美梨花解放军以花喻人周到、细心梨花、小屋雷锋精神结构梳理趣味讨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拓展出文本文从学习雷锋的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字词。2.完成课后练习。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我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雷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