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件(共35张PP+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件(共35张PP+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辐”水难收——日本核污水排海与人类命运的交织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幕
危机·全球生态挑战
——毒害海洋 祸及全球
危机·全球生态挑战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宣布启动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入海洋的计划,目前已完成三批次排放。
此举动引发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韩国、俄罗斯都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来敦促日本放弃核污水排放的计划,然而日本依然一意孤行。
什么是核污水?
什么是核污水?有何危害?
顾名思义就是含有放射性的污水。不同于核电厂正常运行产生的核废水,核污染水直接接触反应堆堆芯,放射性“强”,成分“杂”。
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除了氚以外,还含有碳-14、锶-90、铯-137、碘-129、钚-239、镅-241等63种放射性物质,有的“寿命”长达几十万年,这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1.影响生物多样性
首先,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直接对生物造成伤害。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进入水生生物的体内,干扰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过程。会导致生物发育异常、致死或导致繁殖能力下降,最终影响种群数量和生物多样性。
核污水有何危害?
2、对公众健康造成影响
核污染水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危害。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导致慢性的辐射暴露,引起致癌、遗传突变等问题;通过食物链从低到高传导进入人体,放射性物质累积,加重骨癌、白血病等的风险;
核污水有何危害?
3、造成基因损害
核污水中的铯、锶、碘和钚等,可以通过辐射能量直接破坏细胞内的DNA分子结构。当细胞受到辐射时,放射性物质可以直接与DNA相互作用,导致DNA链断裂或碱基损伤。这种直接的DNA损伤可以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和调控。
核污水有何危害?
全球国家表态
美国大力支持日本核污水排海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2021年4月13日表示,美国政府支持日本政府公开、透明的制定排放核废水决策 。
2023年8月,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记者会上表示,对日本排放计划的安全性和该计划符合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标准在内的国际标准而感到满足。
全球国家表态
日本民众的反对态度
日本福岛县和平论坛以及“原子能资料情报室”和“禁止原子弹氢弹日本国民会议”等多个民间团体,向日本政府递交了一份超过20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立即停止将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全球国家表态
韩国国内政治斗争被激化
2022年尹锡悦上台后,韩国政府和执政党将改善韩日关系视为重要目标,在包括核污水排海在内的诸多敏感问题上“配合”日方立场。一是积极宣传日本核污水处理过程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二是主动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调查报告“证明”。三是发布独立调查结果证明排核污水入海对韩国周边海域“影响不大”。
全球国家表态
韩国国内政治斗争被激化
而韩国各地的环境团体、公民团体群起发声,揭批核污染水排海的危害性,谴责日本政府的决定。同时批评尹锡悦政府偏袒日本的行为。在政界,最大的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通过“无限期绝食静坐”,抗议尹锡悦政府的“亲日行为”。韩国国内政治斗争再被激化。
全球国家表态
中国强烈反对日本“极端自私”行为
8月22日,在日本宣布排海日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责日本政府此举是“极端自私,极不负责任”。同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就日本政府宣布将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提出严正交涉。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
议学思考:面对世界各国的反对,日本为什么仍然一意孤行,坚持排海?
治理原则
对于如何处理核污染水,日本政府不能单方面作出决定,而应当以理性、科学态度,同各有关方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后,再作出妥善、负责任的决定,真正做到对本国民众利益和国际公共利益负责。
主体冲突
利益错位
共识缺乏
181个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110+个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可右键“更改图片”进行替换
但是该事件的妥善解决实际上受制于主体冲突、利益错位、共识缺乏等问题。究其根本,所有问题都源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
治理困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提供解决场域
第二幕
面对危机·中国智慧
——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背景)
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可右键“更改图片”进行替换
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要求(内涵)
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政治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安全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经济
181个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文化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态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要求(措施)
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政治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安全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经济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文化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生态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对中国: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对世界: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第三幕
应对危机·中国实践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对于日本政府在2021年4月13日所做出的决定表示强烈谴责,并表示核废水的排放计划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并指出日本政府不顾国内与国外的声浪作出相关决定。4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表示,“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方应重新审视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 。
赵立坚:日本不能将福岛核废水往海里一倒了之
2022年9月19日,有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东京电力公司一度表示,对净化后的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进行采样分析,发现锶-90的活度浓度约为日本国家标准值的3倍;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毛宁:敦促日方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2023年2月27日,外交部部长秦刚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高级别会议表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核污染水排海十年后,有关放射性核素将蔓延至全球海域,“这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各国应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国际社会合理关切,履行应尽国际义务,以公开、透明、科学、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
秦刚:“这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
7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表示,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仓促出台报告表示遗憾。“我们认为,机构报告不能成为日方排海的‘护身符’和'通行证’。机构因授权所限,没有审查日方排海方案的正当合法性,没有评估日方净化装置的长期有效性,没有确证日核污染水数据的真实准确性,相关结论存在较大局限性和片面性。”发言人表示。
外交部:国际原子能机构权威性存疑
8月22日,在日本宣布排海日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责日本政府此举是“极端自私,极不负责任”。同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就日本政府宣布将于8月24日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提出严正交涉。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交涉,要求立即撤销进口禁令。
汪文斌:“极端自私,极不负责任”
中国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
发出正义声音 展现大国担当
5.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中国实践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国际和平事业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2019.4,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多边贸易机制)2022.1.1正式生效
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2016G20杭州峰会
2017金砖领导人会晤
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5.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中国实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1)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推进国家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中国实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3)塑造大国形象: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4个定位中国形象)重点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高铁外交、杂交水稻外交、菌草扶贫、在各国建立孔子学院、举办亚运会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怎么办(措施)
中国行动
是什么(内涵)
为什么(原因意义)
中国智慧与方案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1.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缔造光明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强调,要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下列做法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的是()
①伙伴关系方面,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结伴又结盟
②经济发展方面,谋求开放创新、包容平衡,弃零和博弈
③文明交流方面,追求文化同一、兼收并蓄, 尊重多元化
④生态建设方面,坚持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创美丽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伙伴关系方面,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结伴而不结盟,①错误。文明交流方面,“追求文化同一”说法错误,应尊重文化多样性,③排除。②④正确切题。答案B
B
2.从杂交水稻到玉米大豆,从热带农业技术到旱作农业技术,从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中国农作物品种和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打通田间到市场的通道,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这表明中非合作( )
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以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有利于增进中非共同利益  
④契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构建公正国际新秩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一座座农业合作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打通田间到市场的通道,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这表明中非合作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正确。
②: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错误。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农作物品种和农科技术跨越山海,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这表明中非合作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有利于增进中非共同利益,③正确。
④:题干强调中非农业贸易合作,不体现构建公正国际新秩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A
3.中国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落实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海洋和森林资源保护等领域双边多边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清洁美丽世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原则有助于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②开展气候治理等公共外交旨在塑造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③我国推动环保领域双边多边合作是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
④构建全球生态治理新格局主要是为了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中国坚定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落实作出历史性贡献,这表明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原则,有助于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①符合题意。
②: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有利于展现我国的大国形象,但这不是目的,②说法错误。
③: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双边多边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这体现了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③符合题意。
④:构建全球生态治理新格局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但是构建清洁美丽世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才是主要目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A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