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春季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一框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健全人格: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责任意识:体会中华传统美德强调的“明伦”“尽责”,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学习目标:1.通过分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探究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通过探究历史人物故事,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培养道德修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中华传统美德强调的“明伦”“尽责”,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教学难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处世的根本准则,养成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2024年12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思考:视频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过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运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65-68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学习任务一:感知中华传统美德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学习任务二:解析传统美德内容要求和价值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要求和价值?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要求和价值?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要求和价值?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要求和价值?三、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学习任务一:感知中华传统美德探究一: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观看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论述》,思考: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课堂归纳】:(笔记)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③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探究二: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观看视频】:《孔融让梨》,结合【生活观察】P65-66,小组合作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孔融让梨体现友爱孝悌,谦让待人的美德。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认为上卿蔺相如功劳不如自己,官位却在自己 之上,为此他非常不满,便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 处退让,表示将相不和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廉颇听闻后,觉得自己为了争 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负荆请罪的故事蕴含了以下传统美德:宽宏大量 、知错能改 、团结协作 、以大局为重 、勇于承认错误。这些美德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受到推崇,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晋末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有个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希望报效国家。有一天,他们在半夜听到鸡鸣,心情振奋,于是披衣起床,拔剑练武。《闻鸡起舞》的故事蕴含了以下传统美德:勤奋自律 :故事中的主人公祖逖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展现了勤奋和自律的精神。珍惜时间 :鸡鸣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祖逖抓住这个时刻勤奋练习,体现了对时间的珍视。把握机会 :祖逖与刘琨共同立志报国,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坚持不懈 :故事强调了持之以恒地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才能实现梦想。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程门立雪的故事蕴含的传统美德是尊师重道。课堂归纳:《笔记》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容?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学习任务二:解析传统美德内容要求和价值探究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要求和价值?【观看视频】:《古代“八德”》,思考: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探究与分享】P66,小组合作讨论: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①这句话的大意是,梨看似无主,可以随意摘取,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通过反问表达了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原则,即尽管外在环境可能混乱无序,但个人的内心应当保持正直和自律,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②这体现了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规矩,做事情要符合道义,要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用典释义】——“由义为荣,背义为辱”出自陆九渊的《与郭邦逸》。意思是遵循道义是值得荣耀的事情,背信弃义则是令人耻辱之事。【课堂归纳】:(笔记)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要求和价值?(1)要求:①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②“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2)价值: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探究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要求和价值?【探究与分享】:小组合作讨论: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并说说它们反映了怎样的传统美德。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见到有德行或才干的人要向之学习,见到不道德的人要自我反省。这句话鼓励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寻求进步,通过观察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他人的错误来警示自己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善的语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观看视频】:《墨悲丝染》,结合P67阅读感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 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课堂归纳】:(笔记)2.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要求和价值?(1)要求:“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2)价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探究三: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要求和价值?【观看视频】:《精忠报国的情怀》,思考:视频告诉我们了什么?提示: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探究与分享】:阅读下面的古语,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这句诗的完整句式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的坚毅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说的是当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应该不考虑自身的安危祸福,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不论生死。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具有的爱国情怀!【课堂归纳】:(笔记)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要求和价值?(1)要求:“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2)价值: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探究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要求和价值?【探究与分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想一想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顾炎武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出自于《日知录》。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繁荣和衰败,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这是因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那么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反之,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国家的发展,那么国家就会陷入衰败。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探究与分享】:中华传统美德强调“明伦”“尽责”“明伦”指的是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伦理道德。儒家文化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明确人伦关系,即家庭、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和相互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尽责”在明确了人伦关系之后,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儒家文化鼓励人们根据社会角色去行动,各尽其责,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尊重他人的身份和权利。同时,也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课堂归纳】:(笔记)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要求和价值?(1)要求: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2)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要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让青春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板书设计五、学以致用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涵养新家风,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能,需要继承家风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之所以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因为传统美德( )①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②需要青少年身体力行③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能够体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故事有( )①背水一战 ②孔融让梨 ③程门立雪 ④一诺千金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清代有位官员叫叶存仁,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一次离任时,他的部属在夜里送来很多礼物。叶存仁见状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叶存仁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坚守了( )A. 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B. 脚踏实地的思想文化C. 革故鼎新的思想观念 D. 谦虚谨慎的思想行为4.下列能够体现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句子有( )①满腔热血洒疆场, 精忠报国铸辉煌 ②愿将满腔热血洒, 只为守护这神州③若问吾辈来世愿, 仍愿身披华夏裳 ④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北宋时期,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著称于世。这启发我们要具有( )A.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C.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6.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这是因为 (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 ③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④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物质财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探究分析】:材料一 致敬功勋模范, 弘扬英雄精神, 在全社会激发出澎湃的爱国主义热情。2024 年 9 月 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 授予王小谟等 10 人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胸怀强国之志,以国家富强为念,以人民幸福为盼,忠心爱国、矢志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1)请运用本课的相关知识,试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材料二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而对祖国,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边防战士陈祥榕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面对祖国、我想说……(2)请结合材料二,续写“面对祖国,我想说……”参考答案: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C 2.D 3.A 4.D 5.D 6.D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请运用本课的相关知识,试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①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②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有利于激发中华儿女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③有利于激发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重要支撑。(2)请结合材料二,续写“面对祖国,我想说……”示例:面对祖国,我想说:“位卑未敢忘优国。请祖国放心,强国有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无止境,德高者必有所成。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感知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