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学习目标理解异化的内涵,分析人物变形后的特点。01细读文本,探究人物变形的原因。02探究主题,理解其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学会从小说的异化中观照现实,获得启示。03我校文学社团即将举行一场以“探索异化,审视当下”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推荐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阅读与分析。目前,已有众多同学推荐了诸如《促织》和《变形记》等中外知名作品。情境任务读书分享会“探究异化, 观照现实”两篇小说所描绘的荒诞虚构其实都是指向人的“异化”,什么是“异化”呢?广泛的意义:在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仍失去自我,失去价值、尊严、地位,乃至躯体,成为非人。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异化海报设计,归纳异化之形活动一:我校文学社拟邀请同学们对《促织》与《变形记》的异化之形进行海报设计。请同学们归纳出成名之子与格里高尔变形后的特点。人物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特点主要手法共同点促织之形第六段: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促织之形第七段: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骁勇善战,本领超凡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第1段: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甲,他稍稍抬起头,看见自己的肚子高高隆起,棕色,并被分成许多弧形硬片……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第9段: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第10段: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第14段:丑陋笨拙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第29段: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上,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第29段: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第23段:脆弱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第7段: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第21段:【总结】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与人的自由活动差别极大。格里高尔逐渐丧失了一个“人”的基本功能——行动与语言能力。失语归纳二人异化成虫的特点人物 成名之子 格里高尔特点主要手法共同点 身材短小,其貌不扬骁勇善战,本领超凡夸张、对比丑陋、笨拙、脆弱、失语,保留着人的意识外貌、动作、心理描写荒诞,都是社会的“机器”、“奴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海报展示:异化之“形”填写表格,思考异化之因活动二:成名之子为什么会化身成促织?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大甲虫?请思考异化的原因,填写下面的表格。社会角度 家庭角度 个人角度《促织》《变形记》成名之子为什么会化身成促织?社会角度: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天子偶用一物,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康熙年间,当时的统治集团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熙、乾隆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是以制盆扬名于世。曲笔抨击现实,借古讽今成名之子为什么会化身成促织?第2段末: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家庭角度:父亲落榜秀才、为人迂讷,家无薄产。家里急需一只蟋蟀救命。虫价值连城,人却一文不值,人的地位与虫的地位差距悬殊。“业根,死期至矣!”第5段末:成名之子为什么会化身成促织?个人角度:害怕责骂,只能化身促织将功补过。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成大甲虫?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第4段)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内心烦恼人情淡漠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我一定办理这件事。(第5段)格里高尔不能支配、主宰自己的生活,他潜意识里想要逃避这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和事。这是他变成甲虫的主观的、内在的原因。为父母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遭压榨、遭猜忌、猜疑、遭歧视等。老板对公司和每位员工实施严格的管控,秘书主任不断监视着员工的一举一动,连医生也总是站在老板一方,从不为员工发声。格里高尔的职业是旅行推销员,这份工作“异常辛苦”,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床赶火车,常年在外奔波,饮食不规律且质量差,由于职业性质,他甚至没有一位知己朋友。这使得他感到迷茫和困惑,“神情恍惚”。格里高尔所处的正是这样的环境,从事着这样的工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沦为工具,变成了“非人”。人变成甲虫这一荒谬的现象,却深刻而尖锐地揭示了社会与个人之间的一种令人恐惧的“异化”关系。深层原因:社会环境的严酷和劳动本身的机械、繁重。社会角度 家庭角度 个人角度《促织》《变形记》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天子偶用一物,而奉行者即为定例。父亲落榜秀才、为人迂讷,家无薄产。家里急需一只蟋蟀救命。害怕责骂、只能化促织将功补过。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缺少关爱和友情。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巨额的债务。工作太辛苦,高度紧张,无法掌控命运。思考:格里高尔为何要变成“甲虫”,而不是其他的动物?甲虫的特点沉重而坚硬的外壳细瘦难以支撑的腿含糊不被理解的语言低等动物格里高尔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隔膜,自我封闭不堪生活重负无法交流和沟通,孤独封闭底层卑微处境格里高尔与成名之子的相同点:两者的异化都有被迫的因素,都受制于当时严酷的社会背景。格里高尔身处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成名之子身处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社会。读书分享,探究异化之思活动三:小组探究思考异化的结局探究异化的实质感悟异化的现实观照“探究异化,观照现实”读书分享会《变形记》是赤裸裸的悲剧,那么《促织》的结局是真正的喜剧吗?思考异化的结局不是。《促织》的故事更是悲剧的极致。主人公成名之子变成虫子、克服困境、恢复清醒,这些情节无不建立在虚幻的设想之上,这样的结果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相反,故事的真正结局可能是成名一家的彻底毁灭,这种虚幻的幻想反而更加凸显了现实的残酷性。都是异化者,但异化的实质不一样。探究异化的实质成名之子促织恢复神智,返回肉身,其乐融融,同享荣华。小而有用,价值连城“无出其右者”“应节起舞”“免成役”“俾入邑庠”“厚赉成”“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以促织富,裘马扬扬。探究异化的实质格力高尔甲壳虫大而无用失去语言能力、行动不便、丧失劳动力、丧失自身的价值……为家人所厌弃、憎恶,最终在孤独和饥饿中死去。都是异化者,但异化的实质不一样。探究异化的实质格里高尔:成名之子:格里高尔是“虫”身“人”心,虽外在化为了甲壳虫,但他还具有人性和情感。成名之子是“魂”化为虫,只有“虫性”,没有了“人” 的智识。都是异化者,但异化的现实观照不一样。感悟异化现实观照他的异化变形犹如一面多棱镜,检验着人性的深浅,映射出家人、公司高层等对他真实情感的反映,无情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这反映了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类处境的预兆,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和绝望情感。格里高尔:都是异化者,但异化的现实观照不一样。感悟异化现实观照成名之子:他的异化过程,使得家人时来运转,地位骤升,最终赢得了人的尊严,但这实际上是以他变成非人的形态——将灵魂囚禁于蟋蟀之躯——为代价的,是以让他的父母陷入极度的绝望为前提的。这样的结局充满了讽刺,它批判了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对民众的压迫,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失去人性化的残酷真相。“变”与“不变”促织 变形记变不变 魂化促织人性中的善良、忠厚没有变。成名的儿子在井中昏迷后,其灵魂化作蟋蟀,仍心系父母,以助他们摆脱因自己意外扑杀青麻头所引发的紧迫困境。格里高尔变形为甲虫后,他的心智和情感依旧人类般敏锐,他最关心的并非自己变成昆虫的事实,而是自己的迟到、可能的失业,以及这些可能给父母和妹妹带来的生活负担。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满怀深情和爱意,回忆起那些早已对他心生嫌弃和厌恶的家人。变成甲虫“变”与“不变”从微小的蟋蟀到巨大的甲虫,形态虽变,荒诞性与凄凉感却恒定不变。从蒲松龄到卡夫卡,尽管时代、国籍和文学流派各异,对人性的挖掘却始终如一。在《变形记》中,象征手法与真实细节交织,而在《促织》中,写实主义与传奇元素相融合。这两部作品虽各有特色,却都描绘了人的异化与变形,传达了荒诞与凄凉的情感,并共同控诉了在时代动荡中人性所受的摧残。课堂小结蒲松龄与卡夫卡,一位身处中国的封建时代,另一位则生活在西方的工业文明之中,尽管他们分属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却都以艺术家独到的视角,洞察了扭曲社会中小人物的生存难题,触及了人性的主题,体会到了人性在异化力量面前的脆弱性。尽管两篇小说的结局一个是喜,一个是悲,但它们在“变化”与“不变”之中,都深刻地揭露了社会黑暗面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与冷漠,展现了两位作家对于人在面对社会黑暗时的无力感所共有的深刻反思。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当代社会,每个人多少都可能成为变形的个体。阅读这类小说的目的,正是在洞察现实的荒谬之余,仍能关注自身、珍惜生活。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真实反映的生活,文学既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的价值,或许正是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树立自我意识 实现自我价值 主宰自己的命运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振旗鼓。——莫言《致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不要被大风吹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