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阅读学习目标了解登临诗的特点,反复诵读,从意象入手,体会意境特点。通过合作探究,深入把握两首诗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在鉴赏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理解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文情怀。活动情境孔子有言:“君子登高必赋。”古人在攀登山岳、亭台、楼阁、台榭等处时,常因各种情感触发而心生感慨,于是吟诗作赋,以抒发胸臆。此类诗歌我们称之为“登临诗”。学校文学社将开展“异览登高景,同抒家国怀”的诗词研讨会,引领我们感受文学作品中登高远赋的魅力。走近两位伟大诗人杜甫:。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杜甫识登临之诗学习活动一:登临诗一般创作思路是:登临何时何处?生发何感何怀?目见何景何物?为何生发这样的情感?自主探究根据创作思路,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比较诗歌 登临之地 背景 景象 情感《登岳阳楼》《金陵怀古》岳阳楼金陵写作背景在公元767年,杜甫年届五十七,生命之火仅余两年。彼时,他身处逆境,生活困顿,身体衰弱,饱受肺疾和风湿之苦,左臂不遂,右耳失聪,唯有依赖药物维系生命。到了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自夔州沿江而下,途经江陵、公安,一路漂泊至岳阳。在此,他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岳阳楼,凭窗远望,面对着辽阔无边的洞庭湖,湖面烟波浩渺,诗人不禁由衷地赞叹。随后,他联想到自己晚年的流离失所,以及国家的多灾多难,心中感慨万分,遂在岳阳留下了《登岳阳楼》这首诗。写作背景此词创作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受挫,被免相担任江宁知府之际,词中流露出对金陵的怀古情怀。作者在二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深刻洞察了宋朝君臣缺乏自强意识、社会上下苟且偷安的现状,对国家未来充满忧虑。身处金陵美景之中,登高远眺,心中涌起无尽的忧愁:时光的流转,仕途的波折,家国的忧虑,人生的艰辛,这些情感汇聚笔端,化作一篇传世佳作。诗词研讨会这两首诗在写作背景上有何相似之处?当时,国家正处于忧患时期。一个动荡不安,一个积贫积弱。赏登临之景学习活动二:任务一:我来绘景请细读两首登临诗,选取诗句中的意象,为这两首诗分别绘登临图景。任务一:我来绘景《登岳阳楼》洞庭水岳阳楼吴 楚乾 坤孤 舟营造雄浑壮阔博大深远的意境任务一:我来绘景《金陵怀古》千里江水营造雄浑壮阔苍凉肃爽的意境簇立翠峰归帆残阳酒旗彩舟白鹭任务二:我来赏析请选择写景的句子进行赏析(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角度)力量感动态感化静为动,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及其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任务二:我来赏析坼浮“坼”,分裂。仿佛洞庭湖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冲开分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浮”,飘荡、浮动。洞庭湖几乎包容整个天地万物,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这景象又何等宏丽!任务二:我来赏析画图难足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动静结合 色彩鲜明比喻借代任务二:我来赏析01比喻千里澄江如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江蜿蜒澄澈,山峰峭拔堆聚有致的特点。02用典(化用)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之句,写出了江水澄澈平静的特点。03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任务二:我来赏析04远近交错“澄江”“翠峰”“归帆”是远景,“酒旗”“彩舟”是近景,“白鹭”是远景,时空交错,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05注意绘色“练”“翠峰”“残阳”描画景物点染色彩,使画面色彩明丽,景象开阔高远。“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壮丽的金陵风景图。洞庭山水图诗人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洞庭水势浩浩茫茫,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金陵晚秋图词人以清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山峦、穿梭的舟船、余晖中的残阳、江面上的白鹭为景,描绘出一幅秋日黄昏的画卷。在晚秋时分,草木凋零,诗人登高远眺,只见长江清澈如练,群山苍翠且挺拔;江面上,夕阳映照着归来的帆船;江畔,酒旗在秋风中飘扬;淡云映照着彩色的船只,白鹭点缀着夜空中的星辰。画面从远及近,展现了一幅清朗、辽阔的金陵秋景图。赏登临之景``说说这两首诗在登临之景上有何相似之处?雄浑开阔``为何两位诗人笔下的登临之景能如此雄浑开阔?胸怀眼界感登临之情学习活动二:诗歌 异 同《登岳阳楼》《金陵怀古》感登临之情诗词研讨会 : 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感登临之情感登临所抒之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色,都引起了诗人的情思,请说说你从诗中哪一个词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思?《登岳阳楼》《金陵怀古》从《登岳阳楼》看杜甫的情怀诗人为何流泪?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从《金陵怀古》看王安石的怀古情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诗人为何而叹?怀古诗中,有人抒发个人遭际,有人感叹朝代兴替,作者在这首诗里面写到了哪些古人、古事,抒发了什么感慨呢 感叹历史 渴望改革门外楼头六朝旧事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穷奢极欲,贪图享乐忘记教训,不思进取感登临之情感登临之情谈谈你对“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中历史兴衰之感的理解。杜牧曾对秦朝的覆灭教训感慨道:“后人哀悼却未能吸取,致使后人亦将哀悼于后人。”许多文人墨客在山水之间登高望远,往往只是感叹朝代的更替,若不能超越个人的荣辱得失,便难以从六朝的接连衰亡中领悟到历史的真谛。历经千百年,人们在高处凭吊,大多只是徒然抒发兴衰的感慨。感登临之情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至今”商女“时时”犹唱背后,是词人对社会现实的殷切观照,一种锐意改革、振兴北宋的愿望已在心中萌芽。这正是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兼济天下精神的体现。古今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余秋雨曾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振兴北宋观照现实兼济天下从《金陵怀古》看王安石的怀古情诗人为何而叹?词人通过对六朝连续覆亡的历史教训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向当时的统治者发出了严肃的警告和劝诫。其意图在于指出北宋某些人士未能从南朝的灭亡中汲取教训,缺乏进取心,满足于现状,仍旧沉溺于粉饰太平和享乐之中。比较诗歌 登临之地 背景 景象 情感《登岳阳楼》 岳阳楼 唐王朝动荡不安。年老体衰,靠饮药维持生命。 洞庭水、 岳阳楼、吴楚、 乾坤、孤舟 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感。《金陵怀古》 金陵 宋王朝积贫积弱。熙宁变法失败,被罢相。 澄江、翠峰、归帆、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星河、白鹭、寒烟、衰草 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感登临之情诗歌 异 同《登岳阳楼》《金陵怀古》 身世之悲对朝廷不思自强,苟且偷安现状的担忧自然美景的喜爱国家命运的关心感登临之情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异同从登临诗看两位诗人的情怀他们在登临之时,仍能够心怀家国,心系天下。这是诗人最伟大的地方!课堂总结宽广的胸怀孕育了深邃的视野,同时也塑造了卓越的诗人!尽管这两位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视野也有所差异,但他们都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怀揣着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渴望国家的安宁与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