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理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课程标准: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学习目标:1.明白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原因。2.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容,并能够利用材料总结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你肯定会想到中国速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就可以么?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还存在许多关键领城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偏少、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随着传统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供给质量不高,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经济增长动力不均衡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简单追求数量和增速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首要目标)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2、高质量发展的特点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1)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领域);(2)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空间);(3)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时间)。(1)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P39相关链接)(4)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P39相关链接)3、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①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量)【特别提醒】经济增长≠经济发展②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质和量的统一)基础P39 相关链接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 生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核心:全要素生产率特点:质优关键:创新本质:先进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素质高:人才技术高: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范围广: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跃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是要素质量以及组合方式变革形成的产出贡献水平。经济发展方式: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为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提高采用的途径和方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前 转变后依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粗放型发展、劳动密集型 集约型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消费)拉动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 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使用效率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工业)带动 主要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强调使用外资的数量、进出口数量 强调使用外资的质量、进出口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提醒】(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6)总体要求二、构建新发展格局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求)1、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①需求角度: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②供给角度: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③总体角度: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构建新发展格局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求)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生 产消 费决定反作用决定作用桥梁和纽带国内大循环的环节相关链接 P4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根本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特别提醒】(主要解决供给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名词点击经济结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1.供需结构——供给结构(生产要素),需求结构(消费、投资、出口)2.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的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等3.区域结构——我国各个区域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4.城乡结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进出口结构——进出口产品结构,顺差与逆差6.消费结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所占的比重和关系问题。(1)含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2)内容(构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体现效率 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彰显优势 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 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基础创新引领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体制)6体系,1体制(3)为什么: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特别提醒】现代经济体系相关链接 P40(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钱生物)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虚拟经济(钱生钱)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体育经济”、“收藏业”等。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求)名词: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地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既可以服务实体经济,也可以服务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相关链接 P41针对某市郊区的乡村经济发展,专家建议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要搞好农作物种植(第一产业),而且要进行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还要推动农产品销售和农业观光(第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考:结合材料,说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联系实际,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专家的建议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反响。探究与分享1.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①有利于形成农业和第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②有利于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③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2.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食品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②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③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特色产业。④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⑤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电商发展。参考答案(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拓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产业振兴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人才振兴 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激励各类人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文化振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生态振兴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进“厕所革命”,打造美丽乡村。组织振兴 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求)(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②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重大战略(3+2+1):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体功能区战略: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按开发方式(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按开发内容(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按层级(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制度型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其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在学习规则和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更多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求)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要求)(6)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总要求)①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④ 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课堂小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怎么样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点:——是什么1、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3、 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怎样总体要求加快构新发展格局具体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④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⑤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第二课)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一课)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四课)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知识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