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课件(共38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8-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课件(共38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部分 中考核心考点系统复习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构体系·明逻辑·记观点
理考点·固基础
辨易错·避陷阱
析材料·练思维
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
【核心观点补充】
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与生活
的关系)
2.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
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含义)
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的必由之路。(意义)
5.易错点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
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6.易错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
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认识)
7.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
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作用)
8.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作用)
9.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
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原因)
10.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
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11.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
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做法)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考点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P85~86)[2023.13]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2022.10②]
(2)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
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
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法律的本质和功能。(P87)
(1)本质: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2)功能: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
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内涵、要求和重要性。(P87~88)
(1)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要求: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
法律,依法办事。
(3)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的必由之路。
4.★法律的特征有哪些?(P91~92)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教材探究与分享)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的关系。(P90)
类别 区别 联系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适用对象 法律 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 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 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法律、道德、纪律
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
行为规范,共同约束
人们的行为,调整社
会关系,维护社会秩
序;②道德与法律相
辅相成,有许多法律
上的义务,同时也是
道德的要求
道德 在社会生活中约 定俗成、自然而 然形成 依靠社会舆论、 信念、习俗和教 育等力量保证实 施 普遍适用,约束 范围比法律更广 泛 校纪 校规 学校制定 依靠教育和行政 力量保证实施 全校师生 6.★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P92)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7.★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92~93)[2023.13;2022.10④;2019.12]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
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
履行的义务。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
我们的合法权益。
▲(教材探究与分享)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P92)(1~2)
1.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说明了什么?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不可违,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我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我国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
2.我国严惩“保护伞”及涉黑腐败分子对我们青少年有哪些警示?
(1)要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
(2)要依法行使权利,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3)要行己有耻,防微杜渐,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
(4)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树立法治意识,捍卫法律权威。
3.(教材拓展空间)与同学分享我国历史上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并谈
谈你的体会和启示。(P89)
(1)①包拯。惩治贪官、廉洁公正、不服权贵、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冤。②
海瑞。面对皇帝的昏庸,他敢于泛颜直谏;面对官场的腐朽,他选择洁身自好。
(2)体会: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人类社会法治的脚步不断迈进。
(3)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法治中国的积极参与者、
建设者。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考点一 特殊保护
1.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P96~97)
(1)必要性(自身角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
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重要性(人类社会角度):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
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P97~98)
(1)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法》。
(2)其他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3.未成年人保护的六道防线。(P99)[2022.16A;2020.12(3);2019.2A]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
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
良好风尚。
家庭 保护 含义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
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地位 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表现 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孩子生病时及时带孩子就医;保
证孩子按时入学;孩子犯错后父母进行教育等
学校 保护 含义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 起着重要作用
表现 定期对校园、教室进行全面消毒;校长陪餐制度;举办校园安全教
育日活动,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体育活动

社会 保护 含义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
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 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表现 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社区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
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宣讲课堂、儿童手工坊等
网络 保护 含义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意义 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
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表现 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建立未成年人网
络防沉迷系统;取缔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产品、服务等
续表
政府 保护 含义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

地位 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表现 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对未成年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建立未
成年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机制;收留、抚养无监护人
的未成年人等
续表
司法 保护 含义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
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
的专门保护
地位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表现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
人判罚缓期执行;人民法院不得将失信未成年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
名单等
续表
4.(教材探究与分享)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P96)
(1)国家: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②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用法律的手段
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
(2)社会:加强社会保护。①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②加大对不良信息的
监管;③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3)学校:认真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①加强对未成年人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
②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重视学生的品德、法治和安全教
育;③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措施。
(4)家庭: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①自觉履行抚养、监护和保护的义务,以
健康的思想品行影响子女;②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生活上
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5)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①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
立法治意识;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③自觉纠正不良
心理和不良行为,明善恶,辨是非,学会拒绝不良诱惑;④遭受校园欺凌时,不要
忍气吞声,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求助、主动揭发;⑤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培养广泛兴趣,丰富文化生活,培养高雅情趣。
考点二 学会依法办事[2020.12]
1.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P101~102)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
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
的功能。
(4)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为什么要依法办事?)(P101)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
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依法办事的要求。(怎样做到依法办事?)(P102~103)
(1)依法办事,就要树立法治意识。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
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
集体的合法权益。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材拓展空间)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
建设贡献哪些力量? (P103)
(1)学习法律方面: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树立法治意识。
(2)遵守法律方面: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依法
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和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依法维权方面:在权益遇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如:法律服务所、
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通过和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
【关联链接】厉行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四课)
1.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2.法律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所有的利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法律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
3.政府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司法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第二十二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
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避免加重未成年
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
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知识链接】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家庭保护
③规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行为
④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通过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一特征?该法律
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的哪一保护?
[答案]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家庭保护。
2.请结合法律条款,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
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是规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行为;“避免加重未
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规定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特殊保护。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将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
到“国事”的原因。
[答案] 在我国,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
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
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答案]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
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2023河南B卷8题2分)校园安全关系社会民生、千家万户。近年来,河南某地
公安局高度重视“护校安园”工作,充分发挥辖区责任民警法治副校长作用,深入学
校积极宣传法 律常识、自防自护等安全知识,给学生上好“安全课”。这是对未成
年人进行( )
A
A.政府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2023河南13题2分)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
犯罪类型之一。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
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22
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
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
( )
A
①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只对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人具有约束力
④能让公民不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河南10题2分)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
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
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谐
安宁。该法的修订与施行表明( )
C
①噪声污染防治只能依靠法律
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的
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
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宜宾4题3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
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
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该法的出台( )
C
①给予了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②解决了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问题
③旨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④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苏州10题1分)2024年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出
要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这是因为( )
A
A.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B.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C.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D.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保护最有效
[解析]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我国施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加强未成年
人网络保护,这是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沉迷
网络,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侵害;故A符合题意; “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表述错误,未成年人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故B错误;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
的基础,而不是学校保护;故C错误;网络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一环,但不
能说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保护最有效,多种保护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
年人;故D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