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一部分 中考核心考点系统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构体系·明逻辑·记观点理考点·固基础析材料·练思维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核心观点补充】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作用)2.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做法)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做法)4.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认识)5.易错点 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6.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认识)7.易错点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8.易错点 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做到尊敬、聆听、感恩父母双亲。(做法)9.化解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要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做法)10.建设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需要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做法)第六课 师生之间考点一 走近老师1.教师的作用。(P60~61)(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4)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解析补充)2.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P62~63)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3.为什么老师会呈现不同风格?(P63)(1)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2)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4.(教材方法与技能)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P64)如何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2021.16D](1)承认老师的差别,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寻找接纳老师的理由。(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更好地理解老师。(4)主动和老师交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需要老师吗?(1)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知识,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老师。(2)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我们可以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知识,获取新知。但是交给我们思考的方法,激发我们求知欲望和交给我们做人道理的是老师。(3)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巨大力量在做出榜样,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信息时代,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又要在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健康成长。考点二 师生交往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表现。)(P66)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1)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2)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2.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P68)3.如何与老师交往?(如何建立亦师亦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P66~69)(1)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②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弥补不足;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3)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促进,和老师成为朋友,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4)学会正确处理师生交往中的矛盾。4.尊重老师的原因。(P68~69)(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2)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3)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5.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P68~69)(1)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尊重老师不仅体现了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2)平等相待、相互促进,和老师成为朋友。(3)关心老师、理解老师。6.(教材方法与技能)正确处理与老师的矛盾。(P69)(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第七课 亲情之爱考点一 孝亲敬长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P71)2.家的作用/重要性有哪些?(P72~74)(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3.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孝亲敬长的原因。)(P74)(1)精神: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2)道德: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法律: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4.如何孝亲敬长?(P74~75)(1)行动: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理性地与他们沟通。(3)聆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聆听他们的心声。(4)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①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②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③平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材探究与分享)家规、家训(P74)1.家规、家训有何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1)作用: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形式;优秀的家规、家训,是构建和谐家庭、建设美好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撑;传承优良家规、家训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2)正确对待:对于家规、家训,我们要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2.继承和发扬优秀家规、家训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有利于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3)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4)有利于形成良好家风,建设和谐家庭;(5)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3.对于培育并传承优良家风,你有哪些设想和建议?(1)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表彰最美家庭和优良家风的典范,形成良好的示范力量。(2)社会:加强舆论监督,弘扬优良家风,谴责违背家庭美德的行为。(3)家长:弘扬和培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规范。(4)青少年:理解父母,有效沟通,建设和谐之家;孝敬父母和长辈,建设友爱之家;传承优良家风和美德,建设文明之家;带动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建设学习之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父母一起打造健康之家;崇尚节约,合理消费,建设勤俭之家。4.良好家风对青少年成长有何教育意义?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积极承担家庭责任,共创和谐家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考点二 亲子冲突1.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P79~81)(1)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2)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3)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4)作为两代人,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2.亲子冲突的影响。(P80~81)(1)积极影响:体现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2)消极影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3.★如何化解亲子冲突?(怎样解决亲子之间的矛盾?)(P81~82)(1)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2)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3)学会运用应对冲突的智慧。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4)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5)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4.(教材方法与技能)和父母沟通的技巧(P82)(1)关注事实;(2)把握时机;(3)留意态度;(4)选择方式;(5)考虑环境。考点三 让家更美好1.现代家庭的变化。(P83~84)(1)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P84)(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2)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3)参与社区活动等。3.怎样建立和谐家庭?(P85~86)[2021.12①③](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2)我们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生的变化。(4)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我们可以充当“黏合剂”,用智慧化解矛盾和冲突。1.(教材方法与技能)我是小小“黏合剂” 我们应当怎样应对家庭矛盾?(P85)(1)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2)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3)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4)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2.(教材探究与分享)积极参与家务劳动(P85~86)不少同学认为,家务劳动是父母的事,与中学生无关。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2)积极参加劳动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提高身体素质。所以,我们要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为建设和谐家庭作贡献。3.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家风(1)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教材七上P7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4)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司马光《家范》(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朱子家训》(教材七上P74)(6)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朱子文集》(7)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之推《颜氏家训》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家庭建设良好家风的名言哲语(1)爱子,教之以义方。(家庭教育)(2)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亲敬长的做法)(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敬双亲长辈的做法)(5)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在当下)(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亲敬长的做法)(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对子女的爱)(9)夫孝,德之本也。(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0)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材七上P74)(1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子女的爱)(1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孝敬父母的做法,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尊师孝亲 传承美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孝:会意。从老省,从子,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说文解字》师:会意。从帀(zā),从垖(duī)。垖是小土山,帀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最初来源于“为防止农民起义(帅)而部署的军队”;后逐渐发展为“教导所有人(包括贵族子弟和众人)和平、稳定、文明”的人 。【知识链接】①孝敬亲长的原因②孝亲敬长③教师的作用,构建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1.“百善孝为先”,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为什么要重孝?[答案]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是“孝”字本身的应有之意。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2.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古人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亲其师而信其道。”你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答案]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③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④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⑤主动理解、关心、体谅老师,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发生的矛盾。⑥学会接纳风格不同的老师,尊重老师的不同。3.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因此,小明认为未成年子女现在只能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孝顺父母。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答案] 不认同。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1.(2022河南B卷11题2分)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CA.师生之间要携手共进、教学相长B.每个人心目中好老师的形象都不尽相同C.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D.当今时代,教师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2.(2021河南16题2分)在初中学习生活中,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下列情况处理得当的是( )BA.同桌小刘请我给他讲数学题——让他自己看参考书,考试时我们可是竞争对手B.我和小李是异性好友,我怕别人误解——与小李交往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C.来不及吃早饭,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请妈妈学会放手,尊重我的生活规律D.我不喜欢语文老师严肃的讲课风格——主动与老师沟通,劝诫老师要反省自己3.(2021河南12题2分)下面漫画《各有所学》给我们的启示有( )A①未成年人应树立劳动意识,积极主动学做家务②人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③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能够增进家庭和谐幸福④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学习能力差,不必强制学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4扬州6题2分)下面漫画《家风》告诉我们( )AA.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 B.迁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C.学会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D.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解析] 漫画《家风》中长辈关爱晚辈,晚辈尊重长辈,体现了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故A符合题意。5.小峰同学在毕业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想要帮他分析各科成绩的失分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小峰却很不耐烦地说:“我的实力我知道,我对自己有信心,就不劳老师费心了。”结合所学知识,对小峰的言行进行辨别与分析。(8分)[答案] ①小峰的言行是不正确的,他相信自己,但不该拒绝老师的帮助。②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小峰相信自己的实力,是自信的表现,值得肯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或: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小峰不愿接受老师的谈话,不利于认识自己,也不利于改进自己的学习。③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小峰对老师的不耐烦态度,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不礼貌的行为,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④小峰应尊重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分析,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现状,与老师共同寻找学业提升之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