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课件(共52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课件(共52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第一部分 中考核心考点系统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构体系·明逻辑·记观点
理考点·固基础
辨易错·避陷阱
析材料·练思维
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
【核心观点补充】
1.易错点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
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
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认识)
4.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5.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6.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做法)
8.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
仲裁和诉讼等。(做法)
9.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内容)
10.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总结)
11.易错点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1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
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做法)
13.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
定的义务。
14.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15.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做法/要求)
第三课 公民权利
考点一 公民基本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P35~41)[2023.14]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的自由;③监督权。
(2)人身自由: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
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
(4)文化教育权利:①受教育权;②文化权利。
(5)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
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公民的政治权利。(P35~36)
内容: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等。 选举权 和被选 举权 满足条 件 (1)年龄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
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
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权利方面的条件: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重要性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
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言论、 出版等 自由 内容 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重要性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 权 内容 (1)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
和建议的权利;(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
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
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重要性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续表
3.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重要性。(P36)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
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4.人身自由的地位和重要性。(P37)
(1)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重要性: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
地生活。
5.★人身自由的具体内容。(P37~38)
人身自 由不受 侵犯 (1)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
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
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联系情境:举报企业违法行为被关起来教育;
超市保安私自搜查顾客身体。
人格尊 严不受 侵犯 (1)原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
社会尊重的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
权、姓名权、隐私权等),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
告陷害。联系情境:网络上侮辱、谩骂他人;编造虚假事件,造谣陷害
他人
住宅不 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
宅。
联系情境:私闯民宅
通信自 由和通 信秘密 受法律 保护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
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
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联系情境:贩卖公民的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续表
6.★我国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P39)
财产 权 重要性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宪法规 定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表现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
和进行处分
侵权表 现 捡拾、借用他人物品后占为己有;政府非法冻结、扣押公民的合
法财物
劳动 权 重要性 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
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
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宪法规 定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表现 (1)保障劳动权:男女同工同酬;给患病或身体残疾的劳动者
提供工作
(2)侵害劳动权: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强制员工无偿加班;没
有按照劳动法给予员工该有的福利
续表
物质 帮助 权 宪法规 定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保障措 施 为了保障公民享受这些权利,国家发展相关的社会保险、社会救
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联系情境:年过八旬的张某领取高龄补贴
续表
7.★我国公民享有的文化教育权利。(P40~41)
★受 教育 权 含义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
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重要性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
族和国家的未来
国家政策 (1)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
义务教育
(2)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
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文化 权利 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
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
和帮助
国家保障 措施 教材探究与分享 表彰科学研究;组织艺术表演;修建阅览
室;修建文化广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等等
续表
1.(教材相关链接)网上评议政府★网上评议政府的意义有哪些?(P36)
(1)对政府:①有助于政府接受公民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
效率;②有助于督促政府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
(2)对公民:①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
翁精神;②有助于拓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等等。
2.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P39)
(1)受教育权角度: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保障公民平等接受教育
的权利。
(2)教育的重要性角度: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
的期盼。
(3)共享发展角度:有利于让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
感和幸福感。
(4)社会公平角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人权角度: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考点二 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P43~44)
(1)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
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
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
骤和过程进行。①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
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③维护权
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维护权利守程序的意义: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P44)
3.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P44~46)
方式 依据 实施方式 具体方 式 适用范围
和解(当事人之 间通过协商自行 解决纠纷的方 式) 法律 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 谅的基础上,依据法 律,直接对话,分清责 任,达成协议,解决纠 纷 — 一些常见的消费、
劳动争议和交通事
故纠纷等
方式 依据 实施方式 具体方 式 适用范围
调解(通过调解 组织解决纠纷的 方式) 国家法律 法规和政 策以及社 会公德 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 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 解,进行协商,自愿达 成协议,解决纠纷 人民调 解、行 政调 解、司 法调解 广泛适用
仲裁(通过仲裁 机构解决纠纷的 方式) 《中华人 民共和国 仲裁法》 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 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 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 仲裁裁决约束 —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
组织之间发生合同
纠纷和其他财产权
益纠纷
续表
方式 依据 实施方式 具体方 式 适用范围
诉讼(通过人民 法院解决纠纷的 方式) 法律 公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 院起诉,维护自身权益 民事诉 讼 公民遇到人身关系
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刑事自 诉 某些侵犯公民人
身、财产权利的行

行政诉 讼 公民认为行政机关
的行政行为侵犯了
自己的权益
续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23.11]
(1)作用:是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2)消费者的权利: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
权等多项权利。
(3)维权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
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课 公民义务
考点一 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P48~52)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劳动;受教育;夫妻双
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
2.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具体表现及要求。(P48)
原因 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
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具体 表现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
公德
要求 (1)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
范。
(3)要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
氛围。
(4)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
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及做法。(P48~49)
(1)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做法: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关联链接】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九上第四单元第七课)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内容及重要性。(P49)
(1)内容:①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
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②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的尊
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③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
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2)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联链接】国家利益(八上第四单元第八课)
5.依法服兵役。(P50~51)
原因 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
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我国的兵役 制度 我国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要求 ①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
战斗。
②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应召参战,保
卫祖国
6.依法纳税。(P52)
原因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不履行义务 的后果 任何逃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
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教材探究与分享)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
应该怎么做?(P49~50)
(1)捍卫国家主权,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2)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3)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
(4)为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5)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6)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2.(教材探究与分享)你认为兵役机关和当地政府退逃避赴兵役者进行处罚的做法
是否合理?说明你的理由。(P51)
合理。(1)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逃避服兵役属于触犯《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2)兵役机关和当地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不履行兵役义务的行为作出处罚,
是在依法履行职权,是依法行政的表现。
考点二 依法履行义务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54)
权利义务相统一。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
的履行促进权
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
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例如,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
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公民实现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P54)
(1)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
造更好的条件。
3.(教材探究与分享)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P55)
(1)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
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
法定的义务。
4.法定义务的含义、重要性和要求。(P56~57)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重要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3)要求: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联系情境: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依法纳税、遵
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秩序、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物等。②法律
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联系情境:虐待老人、
妇女和儿童,侵占他人财产,破坏森林植被,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
5.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P57、59)
(1)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
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法律责任:①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②违反行政法律,
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6.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
比较 法定义务 道德义务
区 别 产生 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 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依靠力量 靠国家强制力做后盾 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
联 系 ①道德义务的范围比法定义务的范围广泛得多;②有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是相通的,有些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如:爱 护公共财物、尊重社会公德、尊重他人隐私等 1.(教材探究与分享)归还失物能否索要报酬?请谈谈你的看法。(P55)
(1)一般情况下,不能索要报酬:①从道德的角度看,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作为公民,应当自觉弘扬;②从法律的角度看,捡到失物归还失主是法定
义务,作为公民应该自觉履行。
(2)拾到者为了寻找失主支出一些费用(如电话费、交通费)等,向失主索要是
受法律支持的。
(3)如果双方在事前有有关酬金的约定,就是一种合同行为,双方都应该遵守约定。
2.中学生应如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珍惜学习机会,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2)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
3.(教材探究与分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54)
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请你对此观点
进行辨别与分析。
此观点是错误的。
(1)权利义务相统一,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
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
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3)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不能以享受权利多
少作为履行义务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
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劳动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2.人格尊严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3.仲裁是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方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
4.网络问政有效扩大了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权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网络问政拓宽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材料一 学生小云生活在一个普通而幸福的家庭。爸爸开办了一个水果加工厂,今
年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小云哥哥在北京某大学读书 。每天吃完早餐后,小
云去上学,爸爸妈妈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
材料二 小云家的邻居张爷爷迷上了甩鞭打陀螺,经常一大早就到小区中心的广场
上练习。鞭声刺耳,影响居民休息,因此被举报扰民 。警察到了之后,张爷爷还
说:“打陀螺是我的权利,你们管不着 。”
材料三 在我国,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
【知识链接】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受教育权
③劳动权
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
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⑤权力的滥用
⑥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1.小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体现了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答案] 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
2.张爷爷的说法对吗?运用所学知识对张爷爷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 张爷爷的说法不对。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
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
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 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2022河南B卷14题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
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这些内
容共同说明( )
C
A.我国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C.我国宪法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2.(2024长沙7题2分)小颖和妈妈到百货商店购物,在试背书包时,不小心将车钥
匙落在书包里。她们返回商店寻找,捡到钥匙的店员要求买一杯饮料“请客”。对此
分析正确的有( )
C
①小颖支付报酬感谢店员是履行法定义务
②店员索要报酬与拾金不昧传统美德相悖
③店员归还失物后索要少量报酬无可厚非
④小颖可以拒绝请客并要求店员归还钥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天津16题2分)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
管理社会的基础是( )
D
A.享有受教育权 B.享有物质帮助权
C.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2024苏州13题1分)202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
例》,规定经营者自动续费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同时规定消费者不
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上述规定说明( )
C
A.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B.公民一切权益受法律保护
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D.权利意识比义务观念更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
例》规定,经营者自动续费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保障了消费者的
知情权等合法权利;同时规定消费者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这是对
消费者义务的要求。这说明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
有无义务的权利;故C符合题意;权利与义务不是完全对等的,而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离的,故A错误;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是一切权益,故B错误;权
利意识和义务观念同等重要,不能说权利意识比义务观念更重要,故D错误;故本
题选C。
下列对如图漫画理解正确是( )
C
①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享有多少权利就只履行多少义务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不能重权利而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

5.(2024河南19题8分)中学生小刚课余时间喜欢上网,他在网络上多次散布同学
小德的隐私,给小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小德和家长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赔礼道
歉,但是小刚不予理睬,小德和家长最后选择了报警。面对警察的询问,小刚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我是未成年人,国家法律
给予我特殊保护,就算违法我也不用承担责任。”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小刚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答案] 小刚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他认为未成年人违法不用承担责任的观点是
错误的。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
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刚有上网发表
言论的自由,但在网络上散布小德的隐私,侵犯了小德的隐私权,违反了法定义务,
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又事关国家的未来,我国法律
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违法行为一
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所以,小刚作为未成年人,在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同时,
依然应该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要从小刚的身上吸取教训,提高媒介素养,增强法治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相
统一,做自觉守法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