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四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讲道德构体系·明逻辑·记观点理考点·固基础辨易错·避陷阱析材料·练思维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核心观点补充】1.社会规则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重要性)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重要性)3.易错点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要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4.公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做法)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考点一 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内容。(P23)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P23)(1)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遵守社会秩序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3.社会规则的形成及种类。(P25)(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种类:道德(约定俗成、风俗)、纪律(集体制定)、法律(国家制定或认可)等。【观点辨析】有人认为,维护秩序靠规则,只要制定了社会规则,就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制定了社会规则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2)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公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公民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规则、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以保障良好社会秩序的实现。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社会规则是怎样维护社会秩序的?)(P25)(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5.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措施。(P25)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考点二 遵守规则1.★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为什么说自由与规则不可分?)(P27~28)(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①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②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2.公民对待社会规则的做法是什么?(P28~31)[2021.10](1)公民应遵守社会规则。(2)公民要坚定维护规则。(3)公民要积极改进规则。3.我们应怎样遵守社会规则?(P28~29)[2020.3](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和自律(自我约束)。(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我们应该怎样坚定维护规则?(P30)(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5.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与做法。(P31)(1)原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①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②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教材探究与分享)打电话的“自由”请你评析该男士的言行。(P27)该男士的言行是错误的。(1)公民有打电话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有限制的,它受社会规则的约束。(2)一方面,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该男子打电话声音过大影响孩子睡觉,侵犯了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障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3)自由与规则不可分,我们要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行使自由,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2.(教材探究与分享)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有人看完这则故事后说:许衡这样的做事风格太死板,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这句话进行反驳。(P28)(1)许衡不随意采摘梨子,既是一个人道德修养高的表现,也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并不是死板。(2)社会规则与自由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遵守社会规则有利于促进社会有序运行。(3)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要遵守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又需要严于律己,不断反省自己,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同时还应该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4)除此之外,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还应该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社会规则。3.(教材探究与分享)闯红灯评价。(P29)(1)是缺乏生命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盲目从众的表现;(2)是缺乏自律意识的表现;(3)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增强规则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不能闯红灯。4.日常生活中违反规则的表现、评价以及改变状况的倡议。(1)违反 (破坏) 规则的表现:①生活秩序方面:高空抛物,地铁饮食、外放音频,不文明养犬,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嬉戏打闹、吸烟,考试作弊,违法违规占道经营,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草树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景区攀爬雕像、乱刻乱画、损坏文物等。②交通秩序方面:过马路闯红灯、开车超速、超载运输、酒后驾驶等。(2)评价:①上述行为是缺乏规则意识的不文明行为;②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不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3)倡议: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②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③积极宣传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人树立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考点一 尊重他人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P32~34)(1)对个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2)对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②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③尊重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022.11]2.★怎样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做法。)(P35~36)(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①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②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关注、重视他人的表现。)(2)平等对待他人。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②社会生活中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平等待人的要求。)(3)学会换位思考。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的要求。)[2019.5](4)学会欣赏他人。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②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欣赏他人的要求。)3.(教材拓展空间)“尊重从我做起”的表现 (P36)(1)尊重动物:珍爱野生动物,不随意抛弃宠物。(2)尊重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3)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人格、权利。(4)尊重社会: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社会秩序,践行道德要求,遵纪守法。(5)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礼仪习俗和风土人情,尊重、欣赏和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考点二 以礼待人1.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P37)(1)含义: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2.★文明有礼有哪些重要性?(文明有礼的意义。)(P37~39)(1)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②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①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②文明有礼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①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到以礼待人?)(P39~40)(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①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①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②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教材相关链接)中华文化宝库中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P39)[2021.13](1)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2)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3)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4)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5)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考点三 诚实守信1.诚信的地位。(P41)(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角度)(2)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法律角度)2.★为什么要诚实守信?(诚信的重要性。/为什么说“诚信无价”?)(P42~43)(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①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②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3)对社会和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①诚信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②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③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如何践行诚信?(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P43~45)(1)树立诚信意识。①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我们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③做错事时,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②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如何正确处理对人诚实和保护隐私的关系?)(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1.★构建诚信社会的做法有哪些?(1)国家: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讲诚信的违法犯罪行为;②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③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2)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利用媒体对不诚信现象进行曝光,树立诚信榜样,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3)学校:①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评选校园“诚信标兵”;②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诚信的重要性。(4)企业:以诚信为本,依法诚信经营。(5)公民(中学生):①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②坚守诚信美德,不说假话,言行一致,信守承诺;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④积极参与各种诚信宣传活动等。2.请你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对考试作弊、制假售假、诈骗等行为进行评析。(1)道德角度: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损害了自身的信誉和形象;是非正义行为;是对自己、他人、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2)法律角度: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诈骗等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超越了法律许可的范围,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违反道德等规则会受到道德的谴责。2.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时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社会规则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时可以作出修改,但并不是随时修改。3.宽容他人就是要原谅他人的一切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有原则的。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就会变成纵容。4.说谎就是不诚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应该拒绝撒谎,但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准则。技术要有边界学校邀请科学家和法律专家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做讲座,科学家介绍道:“人工智能带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有可能触犯法律。我时常警醒自己不要犯法 ,包括我们同行交流的时候也都会相互提醒 ……”人工智能法律专家:“人工智能可能会侵犯人身安全权、肖像权、名誉权。不过现在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还没有完善,国家部门正在逐步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知识链接】①使用AI的时候要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红线。②自律,自律的意义。③他律,他律的意义。④我国的法律不断完善,我们应自觉遵守规则、遵守法律。听完两个人的介绍后,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请你从“自律与他律”(限定知识范围)的视角完成一份150字左右的发言稿。[答案] 合理使用AI大家好,AI给我们生活提供很多便利,我们在使用AI的时候也应该要严守法律红线……我们应该遵守社会法律规则,离不开自我约束,即自律。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思克服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同时,在发明AI的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侵犯肖像权,说明我国的法律需要不断完善改进。我们使用AI需要以法律为准绳,需要外在的约束即他律,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应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道德与规则,合理使用AI。1.(2023河南12题2分)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对以下情况的处理,能体现上述要求的是( )BA.正在攻克难题时有客人来访,小光认真做题不予理睬B.买早餐时店主无意中多找了钱,小乐发现后立刻退还C.朋友和别人发生争执,小海不问缘由帮朋友斥责对方D.碰到昨天刚批评过自己的老师,小岩装作没有看到他2.(2021河南10题2分)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秩序。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二条对公民维护公共秩序作出了具体规定。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的是( )C①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 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 ④劳动者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2021河南13题2分)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下列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BA.这箱书太沉了,能劳驾您帮忙抬一下吗B.这事儿是我不对,大家的批评我包涵了C.你们不用再送了,就到这里,请留步吧D.不好意思,我有事得先走一步,失陪了4.(2024北京7题2分)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日益增加。为让大家拥有更好的体验,不少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但个别人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改进完善规则②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③专用道使用者应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④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可按个人意愿任意使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积极改进规则、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为了满足人们骑行和步行的需求,公园将原有的混行路道调整为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公园在改进和完善规则,以适应新的需求,故①符合题意;个别人随意乱用专用道,影响他人安全,说明使用者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加强自律,故③符合题意;题文未体现公园赋予骑行者和步行者平等的社会经济权利;骑行和步行不属于社会经济权利,故②不符合题意;人们有使用道路的权利,但必须遵守公园的规定,不能随意乱用,影响他人安全,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讲文明,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观察下边漫画《不戴头盔》,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对小华的行为进行辨别与分析。(8分)[答案] ①小华以各种借口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文明的,也是不负责任的。②因头盔太贵、戴上太热等借口,在骑电动自行车时不戴头盔的行为,既因小失大,没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又割裂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没有认识到自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会受到交管部门的批评教育。③佩戴头盔,有利于增强参与交通的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保障个人出行安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转。④综上所述,骑电动自行车时,小华应当佩戴头盔,把安全、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做到文明参与社会生活,珍视、守护和敬畏生命、自觉遵守交通管理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