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课件(共66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课件(共66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知识串讲】
第一部分 河南中招核心考点系统复习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构体系·明逻辑·记观点
理考点·固基础
辨易错·避陷阱
析材料·练思维
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
【核心观点补充】
1.易错点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的本质)
2.易错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
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地位)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易错点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
共产主义。
5.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6.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认识)
7.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8.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9.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
10.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11.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
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3.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14.易错点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5.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
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6.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考点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
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P4)
(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P4)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先锋队。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2021.7;2020.10(1)]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
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九上P8)
(6)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九上P12)[2022.3]
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2019.10]
(1)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
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2)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
(3)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
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我们党坚守初心,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教材相关链接)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及领导机关(P4)
(1)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2)领导机关:①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
会;②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
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6.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P3、5)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
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3)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4)党的领导地位通过宪法得以确立,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7.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摘自《“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
指南》)
①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②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③是我国新时代
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所要求的。
考点二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5、8)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尊重和保障人权。
2.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宪法规定。)(P5~6)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
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3.(教材探究与分享)人民当家作主 列举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途径和形式。(P5~6)
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法律法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村民参加村务公开会;
年满18周岁的学生投票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等。
4.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P6)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
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5.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和要求。(P7)
(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要求: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考点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最大的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P8)
2.我国人权的显著特点:我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P8)
3.★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广泛的表现。)(P8)
(1)主体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
也包括群体。
(2)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
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因。)(P8~9)[
2020.10(2)]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
基本要求。
5.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P8~10)
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
广泛权利和自由。
(1)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
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
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
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
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守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教材探究与分享)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
具体措施/实例。(P7~8)
实施义务教育;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开办农家书
屋;开展再就业培训;等等。
2.(教材探究与分享)中学生通过模拟政协活动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有何重要意
义 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P7)
(1)意义:①有利于青少年了解我国政治制度,增强民主参与意识,培养政治认
同;②有利于开启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承担公共责任的实践之路;③有利于践行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④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
接班人的养成路径。
(2)启示: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有
权利和责任参与国家事务;②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民主意识,积极参与国家政
治生活,主动承担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考点四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P13)
2.我国宪法是如何设置国家机构的?(P13)
(1)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
的关系)
(2)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
它负责,受它监督。
3.宪法和国家机构的关系。(P14)
(1)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
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2)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5)
(1)原则:民主集中制。
(2)主要体现: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
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在中央与地方
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
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
实行民主集中制。
5.★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为什么要把权力关
进制度的笼子?)(P16、18)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
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
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3)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
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4)意义: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6.★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
职权?)(P15~18)
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国家机关、社
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
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
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法无授权不可为)
(2)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
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
诿。(法定职责必须为)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
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按照法定
程序行使权力)
1.(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和场所有哪些?(P12)
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场所: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外交部、使馆、领馆。
2.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
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P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②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
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③党的重大职责是:执政兴国
4.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
生读本》补充)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地位。(“两个维护”)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考点一 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构成和性质。(P20~21)
(1)构成:
(2)性质: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我国宪法的内容有哪些?(P21)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
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我国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我国宪法的重要性。)(P2、21~22、24~25)
[2023.18;2022.19;2019.12(1)]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
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4.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P22)
(1)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
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5.★怎样维护宪法权威?(P22)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
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6.★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和联系。(P24~25)
比较 宪法 其他法律
区别 规定内容 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 性的问题 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
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
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

法律效力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 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宪法的
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
因违宪而无效
比较 宪法 其他法律
区别 制定和修 改程序 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①制 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② 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 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 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 数通过 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
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
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
数通过
联系 ①都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②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③都是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④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续表
7.★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P24~2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从规定的内容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2)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
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
违宪而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P25)
(1)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2)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3)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
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9.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什么意义?(P25)
(1)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2)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教材探究与分享)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过程说明了什么? (P21)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行良法善治。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考点二 加强宪法监督
1.★宪法监督的主体有哪些?(P26)
(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
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2)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2.(教材相关链接)宪法监督。我国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7)
(1)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
宪法不抵触。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3.为什么要建立宪法监督制度?(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P26~27)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
将导致腐败。
(2)宪法监督制度在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是保证国家
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的需要。
(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
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4.我们应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P27)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
地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
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5.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P27~29)
(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3) 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6.★怎样增强宪法意识?(P29~31)
(1)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
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并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
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
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
生活中,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
的行为。
7.为什么要推动宪法的实施?(P31)
(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
推动宪法实施。
1.(教材阅读感悟)增强宪法意识。为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国家采取了哪些重要
举措?(P28)
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建设宪法主题公园、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
陈列馆、举行宪法诵读活动、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等。
2.怎样保障宪法实施?
(1)国家:①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加强宪法
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
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
(2)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
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3)公民个人:牢固树立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理念,增强宪法意识,坚持宪法
至上,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3.(教材拓展空间)宪法宣誓 ★为什么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要进行宪法宣誓?
(P31)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3)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
(5)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捍卫宪法地位,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保证宪法实施。
(2)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使其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
自己的行为。
(3)有利于塑造公众的宪法信仰、法治信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宪法、宪法至上
的氛围。
(4)有利于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彰显我国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
(5)有利于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营造宪法至上、人人信仰的社会氛围,进
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5.(教材阅读感悟)为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你班级设计了以“宪法在我
心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P28)
活动主题:宪法在我心中。
活动准备:①设计活动方案;②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③邀请讲解嘉宾;④活动结
束后进行总结。
活动形式:宪法诵读、宪法知识竞赛、参观宪法主题公园、模拟宪法宣誓。
活动注意事项:①要着装得体、整洁、规范;②遵守活动规则和秩序;③齐唱国歌
时要严肃认真,面向国徽;④诵读誓词时,声音洪亮、节奏一致;等等。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宪法意识,弘扬了宪法精神,维护了宪
法权威,增进了学生对宪法的认同。
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依照法
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务 。”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
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
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知识链接】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宪法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1.结合材料一,谈谈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这一基本原则得
以实现的?
[答案]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①国家性质方面: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经济制度方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
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政治制度方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
径和方式。
④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
保障措施。
⑤国家武装力量方面: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2.结合材料二,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答案] ①规定内容: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
一方面的规定。
②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
法律根据宪法制定,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答案] ①学习宪法,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
尊崇。③践行宪法,坚决维护宪法权威。④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
极推动宪法实施。
4.创新设问说说你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两点即可)
[答案] 示例:①我认真学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学校组织学生义务劳动,清扫街道垃圾,我与同学们积极参加。
1.(2024天津15题2分)我国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
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
则……”这体现了宪法( )
A
A.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总和
C.着重规范公民的民事活动 D.规定国家生活中一般性问题
2.(2021河南7题2分)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卫生部驻扎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
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看她盖的是破棉絮,临走时,3名女红军坚持把
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她。徐解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
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句话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即( )
D
A.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2024扬州18题1分)扬州市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全市
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学习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此举
( )
C
①有利于政府依宪执政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
③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 ④确保学生能够将宪法精神外化于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扬州市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宪法学
习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维护宪法
的尊严和权威,故②③符合题意;政府是行政机关,应依法行政,依宪行政,故①
说法错误;“确保”夸大了这一宣传教育行动的意义,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024成都12题2分)2023年12月1至7日是我国第6个宪法宣传周,主
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期间,各地各学校开展了形式
多样的普法活动。此举有利于青少年( )
A
①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和原则 ②认同宪法,接受宪法的要求与指引
③践行宪法,运用宪法解决实际问题 ④尊崇宪法,杜绝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各地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
普法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有利于青少年认
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接受宪法的要求与指引;有利于青少年践行宪
法,运用宪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杜绝”错误,
夸大了宣传宪法的意义;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4.(2024洛阳三模)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系统
思维,整体思维,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注
重知识间的联系。复习课上,老师带领大家
构建知识导图,下列对图示中①和②所缺内
容的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C
A.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①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C.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D.①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②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5.(2022河南19题6分)小治同学喜欢学习法律知识,他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国家宪
法日”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一份资料卡片,请你一起观察与思考。
资料卡片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四五”普法规划,将现行宪法颁布实施日
即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
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014—2021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为:
2014年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2019年 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21年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续表
(1)分析资料卡片内容,能得出哪些结论?(4分)
[答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尤其是宪法宣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重大事项决定权;我国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国家宪法日的主题与时俱进;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坚持依宪治国;等等。
(2)尝试为2022年国家宪法日拟订一个主题,在法治主题班会上交流。(2分)
[答案]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宪法精神。
6.(2023河南18题6分)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
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立
法法第五条明确规定:“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
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运用宪法相关知识,谈谈对“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的理解。
[答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
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
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立法要践行宪法精神;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