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构体系·明逻辑·记观点理考点·固基础辨易错·避陷阱析材料·练思维聚焦河南·精练命题点考点一 创新改变生活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创新与生活的关系。)(P15~17)[2021.15](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①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②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③创新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④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对个人的影响有哪些?(P16、17、28)(1)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2)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3)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4)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5)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3.★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的地位/重要性。)(为什么要发挥创新的引擎作用?)(P14~25)(1)国家发展角度: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④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2)国际竞争角度:时代发展呼唤创新。①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人类社会角度:①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②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4)企业发展角度: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4.改革与创新的关系。(P18~19)(1)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2)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1.(教材探究与分享)有人说,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对此你怎么看?(P16)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创新有利于满足个人兴趣,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②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所以,创新不仅可以满足个人兴趣,同时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2.(教材探究与分享)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P18~19)(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2)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3)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4)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考点二 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1.★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P20)(1)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2.6](2)差距: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2.★怎样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请你为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提出合理化建议。)(P18~25)[2024.4、5](1)国家:①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④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⑤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2)企业: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3)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②发扬创业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③开发创造潜力,培养批判精神;④进行创造性学习,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知行合一。3.为什么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什么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P24~P25)(1)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2)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3)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4.创新精神的表现。(P26)(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3)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5.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P27)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1)对个人: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2)对国家和社会: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发扬创新精神,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6.保护知识产权的做法。(不同角度做法。)(P27)(1)国家: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2)社会:①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公民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3)公民: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①学习相关法律,如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②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③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④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7.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P28)1.(教材探究与分享)你参加过哪些科技创新活动?你在这些活动中有哪些收获?(P23)(1)参加校园科技节、评选“科技小达人”、参观科技创新企业、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2)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了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激发了自己的好奇心,培养了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团队精神,提高了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能力等。2.(教材探究与分享)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原因。)(P23)(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青少年才思敏捷、富有创新活力,国家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4)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科技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3.(教材相关链接)谈谈党和国家每年高规格举办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的意义。(P24)(1)有利于我们尊重和保护创新,尊重知识和人才;(2)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有利于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4)有利于营造创新的舆论氛围,鼓励创新、创造。4.我国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 (1)我国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4)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发扬实干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5)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5.★我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和教育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和教育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③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④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等等。6.★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能力?(1)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升个人素养。(2)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3)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培养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5)积极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点三 教育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P22)[2019.11](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八下P40)(5)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6)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关联链接】受教育权(八下第二单元第三课)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P23)(1)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2)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3)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4)教育质量稳步提升。1.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已全面领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2.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无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源泉;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的条件和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自主创新至关重要。3.有人说,我国发展起点低,创新必须从模仿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是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5.发展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①我国发展起点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可以从模仿开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技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最终形成自主创新体系。②如果我们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无法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因此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九年级(2)班每日重大时政摘录:“新质生产力”材料一 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强化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材料二 我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引进技术、模仿学习到高铁核心技术完全国产化的发展历程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高铁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这是中国的骄傲。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还有很多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知识链接】①创新的重要性②激发创新活力③改革和创新④创新强国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⑥⑦我国的科技成就与面临的挑战1.时政解读时间,主持人小强围绕“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等观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你列出小强的主要观点。[答案] ①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就是创新,创新改变生活,时代呼唤创新;②我国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位居首位,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③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国家走向富强;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有人说,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也有人说创新就该原创。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创新的看法。[答案] ①原创还是模仿,要依据具体国情、依据具体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而定;②对于我国与世界先进技术有较大差距的领域,还不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可以从模仿开始,在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③对于我国已经具备一定创新实力,某些领域如“高铁”,已经实现了从“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这些领域就必须坚持原创,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3.谈谈青少年能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哪些力量。[答案]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好奇心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为人先;②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等。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政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②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③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从粗放到集约,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等。1.(2022河南6题2分)观察、分析下图,所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DA.2013—202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逐年增加B.2013—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排名有明显上升C.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D.只要增加科研投入,就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排名2.(2023河南B卷2题2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由此可见( )C①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③国家要重视教育,坚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④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河南B卷4题2分)这些年,国际高端制造业有一个新的标杆,叫“灯塔工厂”,指的是代表当今世界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的企业。2023年1月13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132家“灯塔工厂”名单中,中国以50席领跑。10年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这说明,我国( )AA.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B.坚持创新发展,把高端制造业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C.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制造”全方位转型为“中国智造”D.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把传统产业全面优化升级为先进制造业(2024河南A卷4题2分)2023年,河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6%,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军。光通信芯片、传感器、超硬材料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这表明我省( )A①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丰硕③经济全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④公有制经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河南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省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丰硕,故①正确;②正确;“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国情不符,③错误;材料未体现具体的经济成分,④排除。故选A。(2024烟台23题4分)材料 航天工程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发展。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已成为全球导航领域的璀璨明星。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信通信、灾害救援、气象环保等领域,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 362亿元人民币,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北斗的高精度服务正像水、电一样,成为触手可及、随需而用的公共服务,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答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因创新而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