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板块一 国情教育-专题一 坚持科技创新 建设科技强国课件(共21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1-板块一 国情教育-专题一 坚持科技创新 建设科技强国课件(共21张PPT)-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部分 中考热点专题复习
板块一 国情教育
专题一 坚持科技创新 建设科技强国
常考设问串体系
热点命题解读
热点新题精练
1.(是什么)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2)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3)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5)党的正确领导,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创新。
(6)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7)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2.(为什么)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哪些因素?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我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3.(怎么做)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祖国最需要的人才;
(2)不断培养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实践能力;
(3)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4)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勇攀知识高峰,增长自身才干;
(5)明确自身责任,肩负历史使命,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4.(怎么做)你认为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2)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
(3)勤于动脑、动手,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4)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5)开放的胸怀。
(6)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角度一 航天再创辉煌 加快自立自强
【热点素材】
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①②。
6月28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经初步
测算,此次采集到月球背面样品1935.3克。随后,月球样品运输至实验室,正式开
启科研工作③。
【知识链接】
①科技创新现状;
②自力更生;
③自主创新。
1.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加快航天科技自立自强?
(1)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
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2)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3)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4)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有什么意义?
(1)为我国深空探测活动持续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将推进我国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
(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4)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创新设问全国举办航天开放日、科普讲堂、知识竞赛等活动,相关航天展馆、航
天设施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进行
科普宣讲,这些举措有什么意义?
(1)见证了中国航天发展的成就,彰显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
(2)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全民科学梦想。
(3)极大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
4.谋航天事业的未来就要谋科技创新。为此,请从国家角度为实现航天强国目标提
出两条合理建议。
(1)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
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
(3)加快形成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航天事业
发展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航天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们应如何向航天英雄学习?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开发创造潜力。
(3)培养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4)培养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5)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
角度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热点素材】
材料一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
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①。
材料二 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
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②,
书写下新中国科技事业气势恢宏的篇章。
【知识链接】
①创新做法: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
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1.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4)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
(5)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2.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有哪些意义
(1)有利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人才引领驱动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
(2)有利于激励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
(3)有利于汲取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向着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建设目标砥砺前进。
(4)有利于弘扬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创新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5)有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社会共识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6)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奠定坚实基础。
(7)有利于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振
奋民族精神。
3.培养造就更多的科学家,推动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请你建言献策。
(1)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
大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科学家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
(2)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
设规模宏大的科学家队伍。
(3)广大科技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
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1.下表中的素材给我们的启示是( )
8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
进入预定轨道
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
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
高速磁浮技术的发展,让“贴地飞行”的梦想不再遥远;1分钟,量子计算原型机
“九章”可完成经典超级计算机1亿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D
①亿万中国人在创新中过上美好生活 ②创新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重心
③中国已经驶上了创新强国的快车道 ④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
1999年设立,2000年首次颁奖,是中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20多年来,已有37
人获此殊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活动( )
C
A.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B.表明工程师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最重要力量
C.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创新争先
D.凝聚价值追求,尊重保障了公民的名誉权
3.我国某油田采油厂,过去每10天就要对油井压力数据进行录取,使用数字化设备
后,可以每10分钟获取一次现场数据,数字化技术正在为油田迎来“新生”。由此可
见( )
C
A.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 B.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C.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发展 D.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4.议题式学习某班同学围绕“我眼中的创新”话题展开讨论。
甲:我今天创新了一道菜的做法,得到了妈妈的肯定,我高兴极了。
乙:手机支付,手机导航,视频会议,网络学习,生活因互联网而更美好。
丙:人工智能在给我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和问题。
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种想法会浇灭创新的火花。
从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创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创新的目的、弘扬创新精神
和营造创新氛围等角度作答。
[答案] 示例:创新无处不在;创新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以增进人类
福祉为目的,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弘扬创新精神,提高个人素质,适应时
代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