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选必三《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5.1 判断的概述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准确把握概念正确运用判断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第二单元知识体系【课标要求】【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了解判断的含义,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判断的表达与类型2.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预习提纲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2、什么是判断?3、判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什么是真判断?什么是假判断?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形式(判断与语句的关系)2、判断的类型有哪些?判断及其基本特征01《笑林广记﹒ 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答曰:“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探究与分享思考: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给我们什么启示?送信人认为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判断显然是错误的,不恰当的。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这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假判断。启示: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定。什么是判断?判断有何基本特征?判断的表达与基本类型有哪些?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使用判断的原因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牛顿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2、判断的含义:P30-1下列语句都属于判断句吗?(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2)你真是太漂亮了。(3)你觉得这次考试怎么样?(4)逻辑学真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啊!(5)小明啊!(6)你觉得这次考的怎么样?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即对认识对象的性质或属性、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是肯定判断是肯定判断不是判断,是疑问句是感叹 判断不是判断,仅是感叹不是判断,是疑问句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反问句,是判断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你是如何理解的?小张和小赵的话都是真判断吗?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所以他们两个的话是判断。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所以不是一个判断。特征之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是判断的一个重要特征。探究与分享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请思考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请思考1:判断来源于哪里?思考:小张和小赵的话都是真判断吗?(1)特征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2)特征二:有真假之分。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②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3)断定和真假的关系:P31-3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3.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示例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请你用“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该事例。不是判断判断判断真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社会实践误区: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P31 相关链接】哲学认识论、形式逻辑和日常生活三个领域断定判断真假的标准哲学认识论“这个梨是黄的”若梨的属性确实是黄的,即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达到了一致性,“这个梨是黄的”就是真判断。形式逻辑假设“这个梨是黄的”这个判断是真的,则“这个梨不是黄的”就是假的。形式逻辑关注的侧重点只在于判断的形式,以及判断形式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现在是上午8点整”其一,这是一个判断,理由在于对当下时间有所断定;其二,这个判断究竟是真还是假,要看说话者所指的时间在什么时区等其他因素。侧重于思维的内容侧重于思维的形式需要借助于语境1、判断是我们对事物进行断定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揭示了某一思维对象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据此分析,下面语句是判断的是( )①难道钟南山院士不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②钟南山院士是不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③南山院士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④钟南山院士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认识论判断认识的真假和形式逻辑中研究判断的真假之间( )①没有关系,毫不相干 ②相互联系,有一定关系 ③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需要实践的检验 ④符合实际的判断也一定经得起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D判断的表达与类型02思考:如果说概念是用语词来表达的,那么判断是用什么来表达的呢?(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语词)表达的。(补充:离开语句的判断是不存在的。)(2)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的表达语句判断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今天是第三组值日。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3)有的语句不能表达判断如: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补充)(4)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1、判断的表达如, 语句:蝙蝠到底属于鸟还是属于哺乳动物?今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如, 语句:这是新学生宿舍。“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需要根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要有真假断定要排除语句歧义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1.这是新学生宿舍。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分析以下四个判断:◆他 是 中学校长。◆张华 认识 雷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复合判断。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2)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2.判断的类型: P32-2、3例如: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归纳总结:类型 含义 举例性质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雪是白色的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联言判断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小明不但是班长,而且是团支书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面对困难要么迎头而上,要么退缩不前假言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就去爬山。简单判断复合判断1.他是优秀班干部。2.张华认识雷锋。3.我们可以出发吗?4.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就在沉默中灭亡5.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6.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探究与分享:P32页】区别不同判断类型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不是判断判断拆解后不包含其他判断——简单判断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复合判断课堂小结简单判断复合判断(1)性质判断(2)关系判断(1)联言判断(2)选言判断(3)假言判断判断的类型社会实践判断的表达形式来源判断的含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概述有所断定判断的基本特征有真假之分检验标准通过语句表达练一练1.如同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一样,判断与语句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判断的表达,要借助于语句。判断和语句的关系表现为( )①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②同一个判断用相同语句表达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现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详解】①②③④:判断和语句虽然是思维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语句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判断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③④正确,①②错误。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文:“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阳退阴生、生气闭蓄,万物开始收藏。由此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形式②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实践的反映③人们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都是真判断④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B【详解】①:材料旨在说明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没有体现判断和语句的关系,①错误;②④: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由材料可知,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实践的反映,判断必须对认识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断定,②④正确;③:依据社会实践作出的判断并不都是真判断,③错误。3.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①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②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③高二(1)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④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详解】②③: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性质判断,“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高二(1)班的有些同学不是团员”的对事物某种性质的判断,属于性质判断。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张三比李四大五岁,李四比王五大五岁”,这两项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关系判断,①④与题意不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