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驿



彭荆风
主题情境
参加“颂美德·讲故事·传精神”悦享会
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值得代代传承下去。为此,班级将开展“颂美德·讲故事·传精神”悦享会,请参与此次活动,将《驿路梨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情境任务导入
共一课时
任务一:基础入门·识记字词文常
任务二:梳理情节·明确故事主角
任务三:比较鉴赏·确定讲述顺序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学习任务群
1.认识生难字
2.了解作者:彭荆风
3.了解写作背景
任务一:基础入门·掌握字词文常
1.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驿路( ) 竹篾( ) 麂子( ) 修葺( )
菌子( ) 撵走( ) 寨( ) 陡峭( )
晶莹( ) 简陋( ) 蕈( ) 恍惚( )
露宿( ) 休憩( ) 荆棘( ) 折损( )

miè


jùn
niǎn
zhài
qiào
yínɡ
lòu
xùn
huǎnɡ hū


jīng jí
zhé
任务一:基础入门·掌握字词文常
(1)(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
(2)(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
(3)损失。文中指对方行礼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
(4)精神振作,力求进取的气概(跟“暮气”相对)。( )
(5)修理房屋。葺,用苇草覆盖房顶。( )
(6)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
(7)形容简单而鄙陋。( )
(8)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
(9)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
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陡峭
恍惚
折损
朝气
修葺
修长
简陋
悠闲
晶莹
任务一:基础入门·掌握字词文常
3.了解作家作品。
彭荆风,(1929一2018),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祖籍江西省萍乡市,中国当代军旅作家,历任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品有:《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秦基伟将军》、《孤城日落》、《解放大西南》、《太阳升起》等。
任务一:基础入门·掌握字词文常
4.了解写作背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彭荆风遭批斗,《鹿衔草》被打成了“大毒草”,原稿被劫掠去一焚而空。1968年10月,因“反林彪”等一些凭空捏造的罪行,被带上高帽,未经审判便被投进监狱待了7年,期间待过了云南的四大监狱。
1975年8月出狱,并在之后得到平反。1977年11月27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小说《驿路梨花》,这是“文革”结束、彭荆风蒙冤平反后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任务一:基础入门·掌握字词文常
《驿路梨花》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打算把谁定为故事的主角呢?请结合以下任务,明确故事主角,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梳理情节·明确故事主角
1.略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的人物,明确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解放军
“我”和老余
梨花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房顶加草,
挖排水沟,
修葺茅屋。
送粮食,给房顶加草,
挖排水沟,修葺茅屋。
照料小茅屋
砍树,
割草,
盖小屋。
照料小茅屋
任务二:梳理情节·明确故事主角
2.他们谁才是茅屋的主人呢?
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因为人人都参与了建设和照料小茅屋。十几年来,“小茅屋”就像是一根接力棒,从解放军叔叔到梨花,从梨花到哈尼族的小姑娘们,再到瑶族老人,再到“我”和老余。
任务二:梳理情节·明确故事主角
在讲故事之前,你需要确定故事的叙述顺序。你会坚持原文顺序还是调整叙述顺序?说一说你选择的叙述顺序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任务三:比较鉴赏·确定讲述顺序
1.请寻找出文中关于时间的词语,拟出课文的记叙顺序。再按照小茅屋修盖、维护的时间先后顺序梳理课文内容。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课文顺序
时间顺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任务三:比较鉴赏·确定讲述顺序
2.比较“课文顺序”与“时间顺序”这两种记叙顺序哪一种好,你会选择哪种顺序来讲述故事呢?理由是什么?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课文顺序
时间顺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序
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
任务三:比较鉴赏·确定讲述顺序
3.小说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有什么妙处?请找出文中设置的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屋的主人是谁
误会一
悬念一
主人家是谁
“我”和老余在深山里发现小茅屋
以为是瑶族老人
悬念二
误会二
悬念三
真相
三次悬念
两次误会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以为是哈尼族小姑娘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
为了方便过路人
一波三折
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吸引读者
任务三:比较鉴赏·确定讲述顺序
小文对故事的原标题《驿路梨花》不是很满意,觉得“梨花”在讲述故事时不是重点,所以故事名称也应该换一个。你觉得应不应该换呢?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1.阅读课文,摘录并赏析与梨花相关的语句,仿照示例,概括其特征和作用。
摘录示例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赏析示例
(从副词、联想与想象、语气词等角度)
用“开满”“一片”等词,描绘洁白、繁密的梨花,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带来欣喜和希望,为后文作铺垫。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1.阅读课文,摘录并赏析与梨花相关的语句,仿照示例,概括其特征和作用。
摘录1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赏析1
借助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描写新月下纯洁、轻柔的梨花,渲染了静谧、祥和的氛围。暗示了人们喜悦的心情,象征着困境中的希望。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1.阅读课文,摘录并赏析与梨花相关的语句,仿照示例,概括其特征和作用。
摘录2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赏析2
人物“梨花”出现,与景物“梨花”建立其关联。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1.阅读课文,摘录并赏析与梨花相关的语句,仿照示例,概括其特征和作用。
摘录3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赏析3
通过想象穿着花衫歌唱的哈尼小姑娘和香气四溢的梨花融为一体、相映生辉的梦境,感受小姑娘的美丽活泼、朝气蓬勃和梨花的美好,体会景与人和谐、温馨的氛围。也借助梦境表达赞美之情。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1.阅读课文,摘录并赏析与梨花相关的语句,仿照示例,概括其特征和作用。
摘录4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赏析4
人与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美丽的梨花象征美好的品德。通过引用诗句,以“处处开”展现小姑娘、梨花的旺盛生命力。照应标题,寓意雷锋精神无处不在,升华主题。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2.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花和人,都有共同的特征,请总结说一说。
花和人
美丽美好
有生命力
有希望感
给予他人积极影响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3.结合以上内容,阐释标题“驿路梨花”的丰富内涵。
1.自然界的梨花: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
2.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热情真诚的梨花姑娘;
3.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蔚然成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5.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4.边疆人民淳朴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
任务四:探究主题·拟定故事名称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课堂小结
1.补充故事番外:“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我们身边也不乏传承雷锋精神的人物。请在故事的结尾,补充一些身边平凡的“雷锋”作为番外人物。
2.讲述故事:结合本节课所学,把《驿路梨花》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