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练习含答案,共3份)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练习含答案,共3份)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资源简介

课时精练18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分值:66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素养达标】
  我国某湖泊与河流相通,下图为“相通处附近两水文站水位季节变化图”。完成1~3题。
1.一年中,该河流补给湖泊大约有 (  )
3个月 4个月
8个月 9个月
2.河湖相通处河湖之间水流速度最快的时间点是 ( )
① ②
③ ④
3.该湖泊最可能位于 (  )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渭河平原 松嫩平原
下图示意洞庭湖流域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4~5题。
4.甲代表的水体类型可能是 (  )
地下水 冰川
海洋水 湖沼水
5.如果在洞庭湖流域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则丰水期时 (  )
①变小 ②变小
①变大 ②变大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为沙漠高原,地表波状起伏,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地下含水层水平和垂直方向渗透系数存在差异,导致地下水垂直向下流动受限,而水平流动占据优势,以地下水垂直向下流动较少的部位为边界,划分并形成局部、中间和区域多级嵌套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如图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下水流动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图示湖(淖)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
流域面积 降水总量
地表径流量 地下径流量
7.推测划分不同级别地下水流动系统的主要依据是 (  )
分水岭位置 隔水层位置
地下水来源 地下水流向
8.木凯淖尔乡居民若想获得优质稳定的地下水源,需开挖的水井深度是 (  )
100 m 350 m
700 m 1 400 m
【素养提升】
  相关系数一般用来衡量两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正负数值分别表示正相关和负相关。下图示意我国内流区内某河流出山口处1960~2015年年径流量和降水及气温与年径流量相关系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1题。
9.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 (  )
地下水 大气降水
冰川冰雪融水 湖泊水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流年径流量整体变化特征及原因是 (  )
年径流量减小 降水量减少
年径流量增大 降水量增加
年径流量增大 全球变暖
年径流量减小 过度开发
11.该河流可能位于 (  )
江南丘陵 塔里木盆地
松嫩平原 河西走廊
湖泊补给系数是湖泊流域面积与湖水面积之比,湖泊补给系数越大,湖泊受补给区内河流水情的影响越大。赛里木湖(下图)位于天山西段伊犁盆地,湖面海拔2 073米,湖泊面积458平方千米,湖泊补给系数仅为3.1左右,属于微咸水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内陆湖泊。完成12~13题。
12.导致赛里木湖湖泊补给系数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
气候 地形
河流 植被
13.湖泊补给系数较小会使赛里木湖 (  )
结冰期较长 水量较大
水位变化较小 盐度较小
长白山天池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对天池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天池为一火山口湖,从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的缺口流出,形成长白瀑布。下图示意天池区地质结构与地下水流动情况。读图,完成14~16题。
14.天池区各种类型的水体主要补给来源是 (  )
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
大气降水 浅层地下水
15.研究水量平衡时,天池水系统的支出方式主要有 ( )
①林地蒸腾 ②天池瀑布流出 ③水面凝结 ④天池水面蒸发
①② ②③
②④ ③④
16.环天池地表分水岭外侧的地下水可以跨越地表分水岭的限制补给天池,主要原因是 (  )
断裂导水 地势高差
水汽输送 侵入岩多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东西长约1 000千米,南北宽数千米至100多千米,平均海拔1 000~1 500米。因位于黄河以西,南北有山脉夹峙,故名。河西走廊多沙漠、戈壁,绿洲农牧业较为发达。兰新铁路经过境内,自古就是内地通往新疆及中亚、西亚的要道。
(1)读图,描述河流的分布状况,分析其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年变化特征。(4分)
(2)为什么我国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4分)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异同 为什么 (6分)
(4)冰川融水性洪灾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4分)
课时精练18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1.C [由图可知,一年中约有4个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补给河流,其他月份(共8个月)河流补给湖泊,C正确,A、B、D错误。]
2.C [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位差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时间点③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最大,流速最快,C正确,A、B、D错误。]
3.A [该区域河、湖水位较高的季节为夏季(5~10月),而且在7月前后水位低。随着锋面雨带的季节移动,7、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常出现“伏旱”天气,所以该湖泊最可能位于江汉平原地区,A正确;成都平原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受盆地地形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6~10月),河、湖水位较高,B错误;渭河平原7、8月为雨季,河、湖水位较高,C错误;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较多,河、湖水位较高,D错误。]
4.A [读图可知,甲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都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最可能是地下水,A正确;洞庭湖流域没有冰川融水的直接补给,也没有海洋水的直接补给,B、C错误;洞庭湖水为湖沼水,D错误。]
5.C [如果在洞庭湖流域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容量增大,调蓄功能增强,丰水期时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且洞庭湖容纳的长江水会增多,即①变大。故选C。]
6.D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为沙漠高原,降水少,少量的降水迅速转变为地下径流,所以地表径流量、流域面积不是湖(淖)面积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A、C错误;降水总量在图示范围内相差不大,B错误;图示湖(淖)以地下径流补给为主,因此主要受地下径流量影响,D正确。]
7.C [该系统以地下水垂直向下流动较少的部位为边界,与地表分水岭关系较小,A错误;图示地区地下有含水层,缺少隔水层,B错误;三个级别水流系统是嵌套关系,区域级可以接受所有垂直向下流动的水流,中间级接受局部级和地表向下渗流的水流,局部级只接受地表向下渗流的水流,故地下水的来源是其主要划分依据,C正确;地下水的流向有水平流动和垂直向下流动,不是其主要划分依据,D错误。]
8.C [从地下水埋藏深度来看,该地自地表向下700 m的位置属于区域级地下水汇流层,地下水分布范围广,稳定性最好,受地表污染物影响最少,C正确,A、B、D错误。]
9.B [从图中可以得出,该河流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故该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B正确;该河流年径流量变化较大,说明补给水源不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是河流相对稳定的补给水源,故排除A、D;20世纪90年代以前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多与气温呈负相关或相关系数为正值时系数较小,而冰川冰雪融水与气温呈正相关,C错误。]
10.C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流年径流量在图中表现为波动中上升,说明年径流量有增大趋势,排除A、D;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量相关系数下降,而气温相关系数上升为正相关,且系数值超过降水,说明气温引起的冰雪融水补给量超过降水量,B错误,C正确。]
11.D [由图中年径流量相对较低并结合材料“我国内流区内某河流出山口处”可知,该流域位于降水量较少的内流区,排除A、C;该河流应位于山区,且山地冰川和高山降水较为丰富,B错误,D正确。]
12.B [湖泊补给系数是湖泊流域面积与湖水面积之比,湖泊的流域面积是由分水岭(山脉脊线)围成的汇水区域。由题可知,赛里木湖位于伊犁盆地,四周群山环绕,流域封闭且面积较小,故导致赛里木湖湖泊补给系数较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正确,A、C、D错误。]
13.C [由材料“湖泊补给系数越大,湖泊受补给区内河流水情的影响越大”可知,赛里木湖湖泊补给系数较小,流域面积较小,汇入水量较小,湖泊水量较小,B错误;受补给区内河流水情的影响较小,水位变化较小,C正确;赛里木湖结冰期长主要是因为纬度较高,海拔高,温度低,A错误;赛里木湖盐度较小主要是因为有淡水补给,温度低,蒸发量小,D错误。]
14.C [长白山天池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根据长白山天池的位置可知,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量较大,水体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C正确,A、B、D错误。]
15.C [天池水系统水量支出以天池瀑布流出、天池水面蒸发为主,②④正确;天池处海拔较高,植被稀少,林地蒸腾较弱,不是主要支出方式,①错误;水面凝结能够补给一部分水体,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
16.A [从题干可知,地表分水岭外侧的地下水能够补给天池,主要原因是断裂产生的裂隙,能够引导地下水补给天池,A正确;结合天池地质构造和地下水流动情况,地势高差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地下水迁移受水汽输送、侵入岩影响较小,C、D错误。]
17.(1)河流较少且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山谷地区,多为内流河。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流量大,形成夏汛。
(2)西部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雨水对河流补给少。西部地区山地较高,存在山地冰川,夏季温度急剧升高,冰川大量融化,形成汛期。
(3)相同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都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点: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春初时节,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形成春汛;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冰川大量融化,河流形成夏汛。
(4)主要发生在夏季。若夏季(7、8月份)出现较强的高温天气过程,高空0 ℃层高度迅速抬升,高山积雪或冰川快速融化,形成河流洪水。课时精练19 洋流
(分值:58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素养达标】
  读图,回答1~3题。
1.该海峡是 (  )
英吉利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马六甲海峡 麦哲伦海峡
2.推测该海峡海上风浪最大的月份是 (  )
1月 4月
7月 10月
3.潜艇由该海峡进、出地中海分别需要 (  )
上浮浅水中,上浮浅水中
下潜深水中,下潜深水中
上浮浅水中,下潜深水中
下潜深水中;上浮浅水中
读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洋流 (  )
①④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
②③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
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为暖流
在中低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流动
5.图中 (  )
甲海区风急浪高 乙处污染物不易扩散
丙地常年温暖干旱 丁处多海雾影响航行
读大西洋北部某洋流(M)示意图,完成6~8题。
6.洋流M (  )
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自东北流向西南
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7.与M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  )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8.受M洋流影响,N地河流 (  )
流速变缓 流量趋稳
含沙量减少 枯水期变长
【素养提升】
  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近海及附近海域的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某季节中国近海及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我国东部海域沿岸流的主要驱动力是 (  )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冬季风 夏季风
10.黑潮暖流的分支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密度差异 海陆分布
风向变化 海表温度
11.该季节,图示海域洋流对我国沿海气候的主要影响是 (  )
增温增湿 降温增湿
增温减湿 降温减湿
北冰洋表面环流主要由贯穿北极流和波弗特环流组成(如图)。贯穿北极流从俄罗斯沿岸海域经过北冰洋中部流向弗拉姆海峡,将西伯利亚河流和陆架衍生的微量元素运输至北冰洋中部;波弗特环流水团源自白令海洋流的延伸,受波弗特高压影响而旋转。据此完成12~14题。
12.贯穿北极流越过弗拉姆海峡进入大西洋之后 (  )
能为海域降温 能为大气增湿
浮冰面积增大 对海洋生物影响小
13.在高压系统的影响下,波弗特环流 (  )
顺时针辐散 顺时针辐合
逆时针辐散 逆时针辐合
14.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贯穿北极流势力增强,但贯穿北极流的物质输送反而减少,主要是因为 (  )
入海径流减弱 极地东风增强
运输方向改变 浮冰规模减小
山东半岛毗邻渤海和黄海,半岛周边海域存在一个环流系统,主要是由南下的山东半岛沿岸流和北上的黄海暖流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据此完成15~16题。
15.受半岛沿海环流的影响,图示表层海水温度 (  )
①东高西低 ②西高东低 ③北部高南部低 ④南部高北部低
①③ ②④
①④ ②③
16.该季节,洋流边界两侧的等温线弯曲状态呈 (  )
边界东侧向北凸出,西侧向南凸
边界两侧均向北凸出
边界东侧向南凸出,西侧向北凸
边界两侧均向南凸出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洋流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世界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具有区域差异。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为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厄加勒斯暖流。
(1)概括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洋流的分布特点。(2分)
(2)分析厄加勒斯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的形成原因。(4分)
(3)说明厄加勒斯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对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调节作用。(4分)
课时精练19 洋流
1.B [该海峡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结合经度判断为直布罗陀海峡,B正确;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A错误;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C错误;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智利南部,D错误。]
2.A [该海峡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盛行西风强,海上风浪大,A正确;该海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风浪小,C错误;4月和10月处于过渡时期,有风浪,但风浪不是最大的,B、D错误。]
3.C [潜艇由该海峡进或出地中海主要借助洋流推动,通过海水盐度分布,地中海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盐度低、密度小,判断该海峡底层海域洋流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导致表层海域大西洋水面比地中海高,表层洋流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潜艇由该海峡进地中海需要上浮浅水中,B、D错误;潜艇由该海峡出地中海需要下潜深水中,A错误,C正确。]
4.C [根据海陆分布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洋流分布图。①④位于北半球,均不受东南信风影响,A错误;②为北太平洋暖流,受盛行西风影响,③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B错误;根据图中洋流分布可归纳出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为暖流,在中低纬度海区呈顺时针流动,C正确,D错误。]
5.D [甲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小,A错误;乙处有洋流流经,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错误;丙地常年受西风和暖流影响,降水多,C错误;丁处为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D正确。]
6.D [根据图中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知,图中M是北大西洋暖流,全球变暖会使得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减小,北大西洋暖流可能会随着全球变暖而减弱,A错误;洋流M自西南流向东北,B错误;上升补偿流属于寒流,北大西洋暖流不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C错误;暖流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正确。]
7.C [该地位于中高纬度地区,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位于低纬地区,不可能形成M洋流,A、B错误;盛行西风位于中纬地区,且大致与北大西洋暖流流向相同,所以该洋流是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C正确;极地东风所处纬度较高,风向与M洋流流向相反,D错误。]
8.B [根据分析M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增强沿岸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使N地河流水量增大,流量趋稳,枯水期变短,B正确,D错误;M洋流增温增温,河流径流量增大,流速可能加快,A错误;暖流增湿会使该地区降水增加,侵蚀加剧,可能使含沙量增大,C错误。]
9.C [我国沿海的黄海沿岸流、浙闽沿岸流均大致由北向南流,我国东部海域冬季主要盛行西北季风,因此主要的驱动力是冬季风,C正确。]
10.B [由图可知,黑潮暖流的多条分支(台湾暖流、黄海暖流、对马暖流),因陆地或岛屿阻挡而“分道扬镳”,B正确,C错误;图示洋流主要为风海流,与密度差异、海表温度关系不大,A、D错误。]
11.D [黄海沿岸流与浙闽沿岸流均为寒流,对沿海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12.A [贯穿北极流越过弗拉姆海峡进入大西洋之后,大部分形成东格陵兰寒流,寒流降温减湿,故A正确,B错误;进入低纬度地区,海水温度升高,浮冰面积会减小,C错误;寒流会与大西洋北上的暖流交汇,扰动海水,海底营养物质上涌,形成大渔场,D错误。]
13.A [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影响下,气流下沉,形成顺时针向外辐散的涡旋,引起波弗特环流顺时针辐散,故A正确,B、C、D错误。]
14.D [随着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更多的地表水汇入海洋,A错误;全球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北极地区的冷空气下沉变缓,极地高压带减弱,极地东风减弱,B错误;洋流方向受大气环流形势影响,环流形势并未改变,且材料中提到“贯穿北极流的物质输送反而减少”,说明只是输送物质减少,并非运输方向改变,C错误;浮冰是物质输送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增多,浮冰规模减小,因此贯穿北极流的物质输送反而减少,D正确。]
15.C [图中洋流边界西侧为沿岸寒流,东侧为黄海暖流,海水表层温度东高西低,①正确,②错误;受纬度因素影响,海水表层温度南部高北部低,④正确,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16.A [图中洋流边界西侧为沿岸寒流,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等温线向南凸出;东侧为黄海暖流,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等温线向北凸出。A正确,B、C、D错误。]
17.(1)洋流围绕岛屿基本呈环状分布;洋流均为暖流。
(2)南赤道暖流与西风漂流之间形成海面高度差;南赤道暖流向西遇非洲大陆东岸阻挡,在马达加斯加岛的分离作用下,形成两股向西风漂流方向流动的暖流,即厄加勒斯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
(3)厄加勒斯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温度较高,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汽;气流将水汽挟带至岛屿上空,在地形抬升或对流运动中,水汽凝结,产生大量降水,使该岛屿形成降水丰富的气候。课时精练20 海—气相互作用
(分值:5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素养达标】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2题。
1.海洋将热量传递给大气的主要形式是 (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①③ ②④
①④ ②③
2.体现大气对海洋传递动能的洋流是 (  )
日本暖流 西风漂流
秘鲁寒流 赤道逆流
巴伦支海属于北冰洋的浅水边缘陆架海,是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来自北冰洋的海水和海冰会进入巴伦支海,成为北极区域海—气—冰相互作用的关键海区。巴伦支海冬季北部气温约-25 ℃,南部约-5 ℃;夏季北部气温为0.9 ℃,南部达10.9 ℃,其南部海区终年不冻,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下图为巴伦支海地理位置及其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巴伦支海南部海区终年不冻的原因是 (  )
距北冰洋较远,海冰难以到达
北大西洋暖流流入,海水增温
全部位于大陆架,海水深度浅
终年受西风影响,多暖湿气流
4.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巴伦支海海—气之间热量交换作用增强最显著的海域是 (  )
东部海域 南部海域
北部海域 西部海域
下图为“某时段世界局部海域垂直方向海水温度距平值分布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时段丙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状况及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
水温较高,信风较弱 水温较高,信风较强
水温较低,信风较弱 水温较低,信风较强
6.图示现象易导致 (  )
甲地山火频发 乙地降水增加
丙地上升气流增强 丁地沿岸易发洪涝
【素养提升】
  热带印度洋表层海温的持续异常称为印度洋偶极子,其规律与发生在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类似。当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时,称为正相位。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印度洋8月平均海温分布及纬向环流状况。完成7~8题。
7.图中甲处表层水温较同纬度海域偏低主要是因为 (  )
淡水汇入 蒸发吸热
纬度较高 洋流影响
8.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期间 (  )
非洲东部降水减少 甲处沿岸渔业减产
澳洲森林火灾减少 图示纬向环流加强
2021年5月,面积达4 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①海陆轮廓 ②极地东风 ③海水盐度 ④西风漂流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10.A-76冰山对所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
下垫面反射率减小
大气逆辐射增强
水汽输送量增大
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
斜温层是存在于大体积流体(如海洋、湖、大气)内,一层很明显的薄层,在这层内的温度随深度变化较在这层之上或下层的温度变化都快。正常年份,在风的影响下,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呈西高东低的态势,西太平洋斜温层厚度约200 m,东太平洋仅50 m左右,这种结构与西暖东冷的平均海温分布相适应,然而,在异常年份,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斜温层深度会呈现异常现象。下图为“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沿赤道太平洋海域斜温层垂直分布状况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太平洋东西两岸斜温层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海陆热力差异 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12.当太平洋东西两岸斜温层出现如图异常时 (  )
澳大利亚东岸降水明显增加
秘鲁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
秘鲁沿岸海域海雾频率减少
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频发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台风经过的海域伴随着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在开阔海域,台风过境通常会使海表水温降低。2012年8月27~28日,台风“布拉万”经过木浦海域(位于朝鲜半岛西侧,通常夏季盛行上升流)时,导致海表水温异常升高。图1示意2012年8月28日18时台风“布拉万”经过木浦海域时的风场分布。图2为2022年10月太平洋海表水温距平(距平是指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布(单位:℃)。
(1)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台风经过洋面时海表水温下降的原因。(4分)
(2)简述台风“布拉万”导致木浦沿岸海域海表水温异常升高的理由。(4分)
(3)说明图中海表水温异常对甲处海域气候的影响。(4分)
(4)说明图中乙处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给澳大利亚东部带来的气象灾害。(2分)
课时精练20 海—气相互作用
1.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①③正确。海水的温度较低,波长较长,②错误。潜热吸收不能将热量传递给大气,④错误。]
2.B [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形成洋流(风海流),四个选项中只有位于西风带的西风漂流,属于明显的风海流,B正确。日本暖流形成原因较多(北赤道暖流遇大陆而偏转北上;夏季海洋风的吹拂和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的吹拂;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且主要原因并非风力作用,A错误。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并非风海流,C错误。赤道逆流形成主要属于补偿流性质,D错误。]
3.B [读图可知,巴伦支海南部海区,距离北冰洋近,A错误;巴伦支海南部海区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温较高,B正确;巴伦支海南部海区只有部分在大陆架上,C错误;地处高纬,不会终年受西风带控制,D错误。]
4.C [根据材料可知,巴伦支海北部海区温度低,海冰密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气之间热量交换显著增强,C正确;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盛行西风减弱,北大西洋暖流减弱,西部和南部水温降低,海洋表面与大气温差减小,海洋放热效应减弱,海—气交换作用减弱,B、D错误;东部海域受岛屿阻挡影响,海—气交换作用变化小,A错误。]
5.D [由图中所示的距平值分布可知,丙地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水温低于常年平均值,由此可判断发生了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海水上泛增强,水温下降,D正确,A、B、C错误。]
6.B [结合图可知,甲地水温距平值为正值,说明水温相对升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山火频次降低,A错误;乙地水温距平值为正值,说明水温相对升高,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加,B正确;丙地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水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丁地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不易发生洪涝,D错误。]
7.D [8月份,甲处盛行离岸风(偏西风),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冷水上泛至表层,使甲处表层水温较同纬度海域偏低。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D正确,A、B、C错误。]
8.B [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印度洋东岸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澳洲森林火灾增多,C错误;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因此非洲东部降水增多,A错误;甲处水温升高,渔业减产,B正确;热带印度洋东部表层海温异常变冷,图示纬向环流减弱,D错误。]
9.A [由图可知,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主要表现为逆时针转动,一方面受到极地东风(东南风)的影响冰山上部向西运动,一方面受到陆地的阻挡,冰山靠近大陆部分无法移动,而远离大陆部分向西移动,①②正确;海水的盐度对表层海冰移动影响微弱,③错误;西风漂流影响的是纬度更低海域,④错误。故选A。]
10.D [A-76冰山使得区域反射太阳辐射率增加,A错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大气辐射和逆辐射都减少,B错误;气温降低,蒸发减弱,水汽输送量减少,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C错误、D正确。]
11.C [根据题干信息,“正常年份,在风的影响下,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呈西高东低的态势”可知,东南信风吹拂海水,暖海水流向太平洋西岸,使得太平洋东西两岸斜温层厚度存在差异,C正确;东西两侧纬度位置相差不大,均处在海洋内,海陆热力差异对其影响较小,这些不是造成东西两岸斜温层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B、D错误。]
12.A [观察太平洋东西两岸斜温层图可知,太平洋西岸斜温层厚度增加,说明出现拉尼娜现象,太平洋西岸暖海水堆积,盛行上升气流,澳大利亚东岸降水明显增加,A正确;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东南信风减弱,使得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海域海雾频率减少,太平洋西岸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频发,B、C、D错误。]
13.(1)台风经过洋面时,风力强劲,狂风加剧海水的垂向扰动,深层冷水上泛;海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增加,云层变厚,削弱太阳辐射,使海表水温降低。
(2)木浦沿岸海域盛行向岸风,将较低纬度的暖海水带至木浦沿岸海域,受陆地阻挡使暖海水堆积,沿岸上升流减弱,甚至形成下降流,导致该海域表层水温升高。
(3)甲处海域表层水温降低,(近海面气温降低,)热季缩短;近海面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减少。
(4)乙处海域表层水温较往年偏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增多;蒸发量加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加剧,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大气降水增多,暴雨引发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