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虎门销烟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但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甘屈辱、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阅读课本第44页的“活动园”,回答问题:阅读教材所给资料,从资料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果鸦片长期泛滥,会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危害: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国库会继续空虚,社会风气会更加恶化,军队会更没有战斗力,会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要求严惩贩卖和吸食鸦片的人,抵制鸦片的输入,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林则徐。阅读课本第45页“阅读角”的文字材料主张禁烟的清朝官员叫什么名字?想想他为什么主张禁烟?这次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主张禁烟的清朝官员叫林则徐。禁烟是因为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社会风气恶化,影响军队战斗力,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意义: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阅读课本第45页“相关链接”播放视频:《虎门销烟》走私鸦片受到中国抵制,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1840 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阅读课本第46页“阅读角”阅读课本第46页的“活动园”,思考:鸦片战争中,还有许多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让我们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吧!我了解到的鸦片战争中的故事是: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这时,天气突然变化,风雷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阵,作困兽之斗。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勇猛冲杀,直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向四方炮台逃命。我的感受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的抗英成果虽然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1842年, 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要求将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从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课本第47页的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负担,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场所,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香港交接仪式100多年后,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7月1日零时整,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香港回归的喜悦写在每个中国人的脸上,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回答课本第47页的问题: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落后就会挨打,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圆明园的诉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其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阅读课本第48页的“活动园”,想一想:维克多·雨果笔下的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两个强盗分别指英国和法国侵略者。圆明园的遭遇一方面让我认识到侵略者凶残的本质;另一方面也让今天的我们牢记历史的教训,只有国家富强才能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阅读课本第49页“阅读角”的《〈圆明园〉观后感》阅读课本第49页的“活动园”,回答: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是断壁残垣。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遗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我赞成保留遗址原貌。保留圆明园的遗址原貌,有利于警醒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阅读课本第49页的“活动园”,回答: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文献被外国探险家盗走。②近代清政府腐朽,国力衰退,导致大量文物被列强掠夺,流失海外。当今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强大,为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甲午风云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农历甲午年,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阅读课本第50页的“活动园”,回答:100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北洋水师英勇抗争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对此,你想说些什么?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表现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更要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以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发奋努力学习,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阅读课本第50页“阅读角”:《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抵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惧外敌、敢于抗争的精神,体现了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勇于牺牲的精神。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忘记英雄。阅读课本第50页“阅读角”:《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阅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1895 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以身殉国。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日签订《马关条约》阅读课本第51页的“活动园”,回答问题: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顽强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历史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课堂巩固1.在抵制鸦片输入的过程中,清朝官员( )的禁烟态度最坚决。A.邓世昌 B.关天培 C.林则徐 D.曾国藩2.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在( )。A.1839年 B.1842年 C.1840年 D.1841年3.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精华的圆明园,是在( )中被毁的。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4.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掠夺珍宝 B.火烧圆明园 C.倾销鸦片 D.扩大在华利益BDCB感/谢/观/看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0223_101947_20240225_20330520.mp4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