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包子剪子锤 教案(共三课时) 苏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包子剪子锤 教案(共三课时) 苏少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包子、剪子、锤
教学内容:听 《猜谜谣》
《猜调》
唱 《夏日的雷雨》
《包子、剪子、锤》
动 《谜语童谣》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具有山东和云南地域风格的童声对唱《猜谜谣》、童声合唱《猜调》,了解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旋律特点,感受不同速度在情绪表达方面的不同效果。
2、能用饱满、明亮、具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夏日的雷雨》、《包子、剪子、锤》
并能模唱《夏日的雷雨》歌谱。
3、能用卡农的形式进行两声部的诵读。在游戏中能对音乐的指令作出反应,随之变换动作或继续游戏进程。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能用卡农的形式进行两声部的诵读。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 《猜谜谣》
唱 《夏日的雷雨》
教学目标:1、 学会用明亮丰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夏天的雷雨》,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2、 能够用卡农的形式朗读谜语童谣,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享受学习的快乐。
3、通过本课的学习,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情绪饱满地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教学难点:1. 用卡农的形式朗读谜语童谣。
2. 准确地演唱出大切分的节奏。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猜谜语)
1、师生问好
2、猜谜游戏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教师有表情的朗读谜面(有节奏地)引导学生猜谜
(2)有节奏地朗读谜面出示课件
3、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学生用卡农的形式朗读谜语童谣,教师作点评。
二、新授《夏天的雷雨》
1.猜谜
师:我们知道莲花是属于夏天的,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谜语给大家猜猜,也是关于夏天的,教师有节奏地读出谜面(跟伴奏音乐读第一段歌词)
学生猜谜
教师有节奏地读出谜底(跟伴奏音乐读第二段歌词)
2.朗读歌词,出示课件
师: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按节奏读一读这个谜语吗?
师生问答、分组问答等
3.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猜的这个有趣的谜语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录音范唱《夏天的雷雨》。
模仿老师问题的旋律来回答。
学生模唱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2)分句学唱
师:!你们觉得怎样唱可以使这个谜语歌曲更充满神秘感?更好听?你们能用歌声表现出来吗?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分组唱歌曲
一组唱谜,一组唱答案
(4)总结歌曲所表现的天气现象,并请学生为歌曲起名字
学生为歌曲起名字,教师引导
点出课题《夏天的雷雨》
三、《猜谜谣》
1、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师: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2.播放录音泛唱,生整体感受歌曲。
师: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3.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4.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
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
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唱《包子、剪子、锤》
认 八分音符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锤》,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唱、听、说、动等多种音乐形式让学生感悟音乐,以“动”激情,以“动”悟乐。
3.通过拓展练习开阔学生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编潜能。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锤》。
教学难点:体会附点在这首歌曲情绪上渲染的点睛作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都玩过哪些游戏?(生答)
有哪些游戏是边玩边唱的呢?(钻山洞、 )
在玩游戏的时候要是再加上唱就会更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游戏,也是边玩边唱的哦!
三、学习歌曲《包子,剪子,锤》
(一)学唱念白部分
1. 播放录音
师: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游戏?(包子、剪子、锤的游戏)
(播放歌曲的念白部分)
2. 师:我们也来玩一玩。(师带领学生边有节奏的念歌词,边玩游戏)
3. 师:老师想起一个方法,我们包子、剪子、锤的游戏加在我们刚刚学习的歌曲中,好不好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加上念白完整的演唱歌曲)
4. 跟着伴奏边唱歌曲,边玩游戏。(念白部分玩包子、剪子、锤的游戏,旋律部分玩打花瓣的游戏)
(二)学唱旋律部分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我们一起来看歌谱。这一遍呢!我要让小朋友们安静地听老师来唱。一边听,一边想:三句有颜色的歌词,哪一句唱得比较连贯,听清楚了吗?(师范唱)
师:谁来说说看!(绿色的那句)一起唱这句,看看自己能不能唱好?.
2、师:有的小朋友都已经很想唱这首歌了,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首歌曲唱一遍,注意老师的速度会很慢,我们细心一点,慢慢唱!(师生齐唱)
3.师:好的,特别是刚才那句很连贯的那句唱得很好,但其他几句我们应该唱得跳跃一点,下面老师唱一句,你们跟着唱一句,跟好老师来唱!(听唱法教唱)
师:请小朋友注意这个“玩一玩”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像“0”的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休止符”。要唱得短促一点
小朋友的表情都很好,但是你们那个高兴的感觉没有在你歌曲中表现出来,听老师唱一句(范唱全曲)是不是更欢快一点。
4. 我们能不能再欢快一点?我们来试试!
四、生唱着歌曲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猜调》
动 谜语童谣
教学目标: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
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云南的民歌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形式多样,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云南少儿歌曲。
2、 听赏《猜调》
3、 提问: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这首民歌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这是一首云南儿童玩游戏时对唱的歌曲,演唱时因为对方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4、 学唱歌曲
(1) 师生以对答的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2) 跟伴奏学唱歌词
(3) 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 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师生问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
5、猜谜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6、儿歌诵读:谜语童谣
(1)将单行的谜语完整诵读出来。
(2)老师配合诵读第二声部,形成两声部的卡农。
(3)学生理解后,分两组,进行卡农的诵读练习。
(4)随伴奏音乐诵读。
(5)加入打击乐器诵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