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一分钟了解辛弃疾新课导入题目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北固亭(江苏镇江)走近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虽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背景资料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作者当时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理解词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三问三答,贯穿全文,以此理解词的内容。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内容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泣鬼神。当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句问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江水悠悠,往事悠悠,心绪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无奈、伤感、抑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写法探究1.把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2.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3.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课堂小结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板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片写景:下片怀古: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课后练习1.背诵课文,并默写。2.课外阅读收集辛弃疾的词作。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如何解读咏史怀古?拓展延伸咏史怀古诗的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洛阳、汴京......历史事件地点:骊山、赤壁、新亭、华清宫、乌江亭......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典型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唐代、后蜀……其他:吴钩、《后庭花》......拓展延伸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