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井冈翠竹七年级下册袁鹰第一课时七年级下册作者简介袁鹰,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作家。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曾发表过《白杨》《筏子》等优秀作品。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背景链接井冈山位于江西省的西南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因其革命历史名扬天下,成为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这里诞生了井冈山精神,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略、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本文写于1960年10月,正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全国人民都在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作者袁鹰来到井冈山,看到人们不怕辛苦,不怕疲惫,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开发和建设这片土地,联想到井冈山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于是写下了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以井冈山郁郁葱葱的毛竹为象征,来歌颂井冈山精神。1.生字词的正音和辨形自主探究深坳 梭 镖 砍伐 修长摇撼 殷 切 功 勋 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魂飞魄散 悬 崖 绝 壁 幽 谷 荒 滩àosuō biāofáxiūhànyīnxūnyùdiéhún pòxuán yá jué bìyōu huānɡ tān2.词语释义修长:细长。梭镖:装有长柄的两边开刃的尖刀。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摞在一起的样子。形容层次很多。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绞尽脑汁:形容用尽心思,动足脑筋。悬岩绝壁:形容山势险峻。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音准,句通,勾画疑点。同桌交流困惑,尝试解决问题。整体感知2.再读课文,为全文划分段落层次第一部分 (1-2) 井冈翠竹的神采第二部分 (3-9) 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神勇第三部分 (10-13) 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的奉献精神整体感知3.归纳文章中心课文通过记叙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同阶段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无限赞美和敬佩之情,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整体感知4.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精读第2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井冈翠竹的?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赏析:作者按从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翠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翠竹比作岗哨、奇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翠竹的形态美,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翠竹仿佛具有战士般的精神气质。合作探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在腥风血雨中被压、被烧、被砍;依旧挺立,依旧生长,彰显无限生机,过了二十年依旧青翠稠密。不!这更是井冈山革命战士们的真实写照。这里只是在写竹子吗?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竹子遭受了怎样的困境,在困境中有何表现 合作探究不!这更是井冈山革命战士们的真实写照。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热爱祖国,甘于奉献。合作探究2.结合上下文思考,第六自然段“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中,“再重的担子”指的是什么?表面:指的是给红军队伍送的粮食。深层:竹扁担挑起的实际上是全体在战场搏杀的红军队伍,他们靠着竹扁担上的粮食要给中国挣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合作探究3.第8段层层推进,渲染出毛竹旺盛的生命力。想一想,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表面写毛竹生命力之旺盛,实际上在写井冈山人民在红军下山后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表达了对他们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和气节的赞颂之情。合作探究4.全班交流,深化理解,翠竹还有没有包含更深层次的意义 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解决了战士们生活和战斗的实际需求,还体现出井冈山人民和革命战士们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精神,既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又承载着那段艰苦而伟大的岁月。合作探究5.初步探究,描写井冈翠竹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品质、特征或行为。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描写井冈翠竹的坚韧、用途广泛等特点,来比喻井冈山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英勇无畏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借物喻人合作探究尝试找出文中借物喻人的句子,和同桌交流。借物喻人检测小结1.课文围绕“井冈翠竹”写了哪些内容 2.井冈山的翠竹在革命时期有哪些重要用途 (至少说出三种)参考答案1.井冈山五百里林海中的翠竹风貌;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作用;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2.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重要用途有搭帐篷、做梭镖、当罐盛水、当碗蒸过饭、做扁担、做吹火筒、摆竹钉阵等。课时作业1.给加点字词注音。梭镖( ) 殷切( ) 功勋( ) 陡峭( )稠密( ) 深坳( ) 砍伐( ) 摇撼( )2.解释下列词语。(1)绞尽脑汁:(2)意气风发:(3)郁郁葱葱:(4)悬崖绝壁: biāoyīnxūnqiàochóuàofáhàn形容用尽心思,动足脑筋。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课时作业3.联系实际,敞开心扉,简要说说你从《井冈翠竹》中学习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写作手法和内容、精神多角度思考)答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答案不唯一。井冈翠竹七年级下册袁鹰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井冈山的翠竹在革命时期有哪些用途 参考答案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重要用途有搭帐篷、做梭镖、当罐盛水、当碗蒸过饭、做扁担、做吹火筒、摆竹钉阵等。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依靠竹子盖房落脚、通过竹滑道运送毛竹等。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表达效果。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四个“一天比一天”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摹出一幅在日益艰苦的环境中,人们的干劲日益增强,劳动成果不断积累的场景,表现了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和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句子1: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自主探究把竹子当做人来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能听到竹子的呼喊,感受到竹子渴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急切心情,也进一步拉近了竹子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竹子与人们的紧密联系以及竹子所蕴含的精神。句子2:毛竹呼啦啦地响,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自主探究句子3: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这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其中“穿”“钻”“滑”“转”“流”“挤”“走”等动词运用得十分精当贴切,既写出了滑道曲折,山深谷幽,峰回路转之状;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走上工作岗位,参加祖国建设的情景,欢快而流畅,把新一代井冈山人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革命热情表达得酣畅淋漓。2.借助典型句子,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竹子在革命时期的多种用途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对革命的无私奉献,他们像竹子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付出,为革命提供支持和保障竹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这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品质,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在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和艰难困苦的环境时,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的精神合作探究作者借井冈翠竹这一具体事物,来比喻和歌颂井冈山人民以及广大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伟大革命精神,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使抽象的精神品质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看似普通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历史、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的,进一步理解“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易考点分析借物喻人的手法及其作用教师点拨答题方法与步骤:1.阅读全文,找准所借之物,即描写主要对象。2.分析外在特征,通过事件挖掘其内在品质。3.品读文章,提取所喻之精神、态度。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了……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答题模式:易考点分析借物喻人的手法及其作用合作探究文中是如何具体体现井冈山人民和中国人民精神的?建设时期联系当下革命时期井冈山人民用竹子制作工具支援革命,如布置三十里竹钉阵勇敢、智慧支持革命 无私奉献建设者们克服艰难,翻山越岭、顶风冒雪修建竹滑道、砍伐毛竹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面临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挑战坚韧不拔 勇往直前教师点拨1、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精选所借之“物”,描述其特点。→→升华所喻之“人”,概括其精神特征。→→由物及人,抒发人生感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联系当下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层次描写/论述写作小技巧古代事例—现代事例—身边事例正面事例—反面事例—时政事例合作探究作为新时代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井冈山精神?生活方面社会实践学习方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遇难题不放弃,努力钻研,攻克学习难关,提升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建设祖国积累力量生活中培养坚韧不拔品质,面对挫折保持积极乐观,不气馁退缩,勇敢应对生活挑战,健康成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关心、帮助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传递正能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发光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井冈山地处江西省西部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罗霄山脉的中段。20世纪20年代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这里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激励了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从此,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文化自信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文化自信诗词拓展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赏析:这首词属记游之作,描绘了毛泽东重游革命故地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上片纪行,叙事写景,描写井冈山气象一新、生机盎然的壮美风貌,抒发故地重游的感慨。下片述情言志,抒发革命领袖勇攀高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远大而壮烈的情怀。课后拓展能力拓展1.观看一段井冈山战争时期的视频,体会井冈山精神。2.以“我心中的井冈翠竹”为主题开展演讲。检测小结1.回忆本文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不同作用的描写,以及对竹子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的赞美,来比喻井冈山人民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检测小结2.文中“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赞美了井冈翠竹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对翠竹及其所象征的井冈山精神的赞美,鼓励人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奋斗,升华主题。检测小结3.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井冈山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发扬井冈山精神,助力中国梦。具体在学习方面,传承艰苦奋斗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遇难题不放弃,努力钻研,攻克学习难关,提升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为建设祖国积累力量。作业设计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井冈山青翠挺拔、无私奉献、顽强不屈的毛竹,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奉献精神。请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一种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