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 第二单元《山水抒怀》第2课《林泉之心》教案+学习任务单--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 2024)七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 第二单元《山水抒怀》第2课《林泉之心》教案+学习任务单--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 2024)七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义务教务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美术 七年级 第二学期 人美版 第二单元《山水抒怀》
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的第二个单元,主题为“山水抒怀”,分为“观照自然”“林泉之心”和“山水新声”三课。内容围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山水,培养对自然的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学生将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理解山水画中的意境与情感表达,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每一课都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山水之美,学会用画笔抒发内心的情感。
大 观 念 在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章法与布局、画山石的笔墨技法,了解古代画家在创作时不只画出一时一景,还要画出所思和所想,从而对中国画产生较深刻的理解,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与媒介,让千年山水精神发出时代新声。
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能了解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布局与笔墨特点;能运用美术语言以及分析、比较等方法欣赏、评述山水画作品;能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领略不同山水画画家的艺 术风格,感悟山水画的意蕴和文化内涵; 2. 艺术表现:能掌握至少三种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山石皴法; 能了解山水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以及山水精神的创新表达。 3. 创意实践:能创作有意境的山水画小品;能使用现代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出富有中国山水画意蕴的立体美术作品。 4. 文化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山水精神”和“山水新声”的理解。能理解山水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山水画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欣赏不同地域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理解山水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教材分析: 第一课“观照自然”:学习经典山水画的构图与布局,运用皴法等技法表现山川。要求学生具备中国画基础、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第二课“林泉之心”:学习在山水画中表达个人情感,根据审美追求描绘自然,展现内心世界。需要学生对自然有深刻感受,能表现人与自然和谐。 第三课“山水新声”:从新视角探索中国山水画创新,了解当代艺术家如何用新材料、媒介表达传统山水画精神,感受当代艺术与传统碰撞。要求学生理解作品文化内涵及材料媒介特性。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形成阶段,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接触较少,但好奇心强,乐于尝试和探索。他们对于自然美的感知有一定的基础,但如何将这种感知转化为艺术表达,还需要系统的指导和实践。此外,学生对新材料、新媒介的使用充满兴趣,这有助于他们在传统山水画的学习中融入创新元素,表达出“山水新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逐步深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和技法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山石皴法以及如何在作品中表达个人情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将自然观察转化为艺术表达,同时在传统山水画的学习中融入创新元素,表达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新声”。
教具准备:教师需准备中国山水画作品图片、山水画技法演示视频、山水画教学挂图、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以及现代绘画材料和媒介,如丙烯颜料、水彩、画板等,以满足学生探索不同材料和媒介的需求。
单元情境创设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古代的画家很早就发现艺术创作其实是对自然的观照与转化的过程。 他们将独特的文人气质与山水画相融,在笔墨间流露出内心感悟。他们从对山川地貌的观察中创造出山水画技法,以游目骋怀之姿走进自然,又走回自己内心。 课前互动游戏:看中国山水画,猜古诗词 采用古诗词大挑战的方式,考验同学们看图猜诗词,能猜出几首?通过游戏,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领略到山水画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丰富情感,为接下来的单元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林泉之心》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能够了解山水画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能够了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如何表现的。 2. 艺术表现:能够掌握山水画中表达个人情感的基本技法,尝试在山水画中表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出内心的情感世界。 3. 创意实践:能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情感表达的山水画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探索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材料媒介。 4. 文化理解:能够认识到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山水画传达出来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能力。 难点:掌握山水画小品的取景方式并灵活运用点景人物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如今对手机的依赖性极强,老师不禁好奇,在没有手机的古代夜晚,人们是如何安然入睡的呢? 从古人的对话信息中,我们提取到了“卧游”这个有趣的词语, 那么什么是“卧游”呢? 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玩,后亦指看内容生动的游记。随时都可以领略自然的风光。 (卧游的概念源自于 南朝宋的 宗炳,他在年轻时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晚年因疾病和身体原因无法亲往,于是将自己所游历过的地方画下来,躺在床上观画,通过这种方式来游览山水。) 不出门就能坐怀宇宙。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古人很特别的一种旅行“卧游”。老师给同学们制定了一份特别的“游玩攻略”,一起走进古人的山水画世界,体验一场心灵的旅行。 (导入课题《林泉之心》) (二)讲授新知 1、游玩攻略一:观潇湘奇景 首先,我们要明确本次“卧游”的目的地。请同学们欣赏中国山水画《潇湘图》,完成“游玩任务一”。 (观看视频) 撩人暮色在潇湘,同学们《潇湘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美好的江南景色。画家董源运用水墨渲染来表现薄雾轻烟中山水的含蓄与柔美,再现了江南山水的秀润迷蒙。仔细看,《潇湘图》中除了山水树木之外,还画有许多人物,虽然小巧,却显得格外生动。 (任务一)请同学们尝试用艺术作品鉴赏的四个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并结合书本上的内容赏析《潇湘图》,完成游玩任务。 问题探究1:画面描述的基本信息? 《潇湘图》是五代南唐时期,画家董源所绘的绢本设色图,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 这幅画以江南山水为背景,展现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平缓山峦和开阔江面,画中细致地描绘了山水间的人物活动和渔舟,生动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气息以及江南水乡的秀美与宁静。 问题探究2:分析画面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在技法上,《潇湘图》主要采用了“披麻皴”和“点子皴”来表现山石的质地和结构,通过墨点的疏密和浓淡来描绘山石的起伏和凹凸,使山体显得湿润而具有朦胧美。 从构图上来看,《潇湘图》利用了平远法,巧妙地处理了画面的空间关系,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方,增强了画面的深度感。 (1)在近景中,芦苇采用的是淡墨侧锋扫出,渔舟轮廓采用的是中锋浓墨勾勒,水面用淡墨晕染; (2)在中景中,屋舍仅用简笔勾出屋顶,行人如豆粒大小,与山体形成强烈对比。 (3)在远景中,山体以“长披麻皴”来表现,如丝绸般绵延,远处的山体轮廓柔和圆润无尖锐棱角。 整幅作品画面中的留白处理,如云雾的渲染,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意境和氛围。 问题探究3:这幅作品的主题表达了什么? 《潇湘图》的主题是展现江南山水的宁静与和谐,画面中的山峦、树木江水和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图景。这种“平淡天真”的山水画风格,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题探究4:这幅作品的地位及你的评价? 《潇湘图》被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典范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五代时期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典范之一。 2.游玩攻略二:寻画中人与自然 接下来,我们要规划“卧游”的路线。我们可以从一幅幅山水画中,找到那些连贯的景象,想象自己正沿着这条路线前行。时而攀登山巅,俯瞰群山连绵;时而漫步林间,聆听鸟鸣虫唱;时而驻足溪边,静观鱼儿戏水。在这样的旅行中,我们的心灵将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愉悦。 (任务二)同学们仔细看看,画中有哪些人,在做什么呢?(有的人在捕鱼,有的人在泛舟,有的人在游玩) 如果你是画中的人,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你会选择在哪里居住?又会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描绘你心中的山水呢?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体现。 在中国山水画中,自然与人和谐共生、互为依存。请你仔细观察《潇湘图》,想一想画中的人与山水是如何产生联系的呢 其实很多时候,在山水画中,人物通常会以点景的形式出现,这些人物被称为“点景人物”。他们的存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什么是点景人物? 点景人物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构成要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堂练习活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点景人物练习”, 可以是你熟悉的人物,也可以是你想象中的形象。请注意人物的比例和动态,让他们与山水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和谐共生的画面氛围。 (可以观看视频学习画人物小舟,并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山水画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丰富情感。) (2)山水画的主题分类 那么,根据点景人物的不同活动与行为,山水画可划分为访友、雅集、游赏、读书、劳作和行旅等主题。 课堂练习活动:请同学们根据点景人物的活动行为,找到山水画所对应的名称及作者。 访友 雅集 游赏 读书 劳作 行旅 文徵明《兰亭修契图》、朱衫雨《云山游赏》、上睿《携琴访友图》、上睿《携琴访友图》、文徵明《兰亭修契图》、朱衫雨《云山游赏》 3.游玩攻略三:探古人对话心灵 当然,在“卧游”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带上我们的“旅行装备”。这里所说的“装备”,不仅是指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还包括我们对山水画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我们要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这些作品,感受它们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用我们的心灵去与古人对话,理解他们在创作这些作品时的所思所想。 (1)什么是山水画小品。 古人再创作山水画小品时,是以一种取材于生活小景的创作题材。画家笔墨随情而至、情感应景而发,以此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 山水画小品一般多采用小景和近景等局部造景的方法,讲究构图上的奇趣,再融入对比、虚实、疏密、取势、留白等技巧。 (2)山水画小品的艺术特色 (任务三)分小组合作探讨,分析本页山水画小品的艺术特色,观察人与景物的关系,从中体会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第一、二组:分析萧云的山水画小品《山水图册之一》的艺术特色,观察人与景物的关系,从中体会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问题一:画面中人物在做什么 姿态是悠闲、孤独还是沉思 参考答案:凝望远山,姿态闲适 问题二:人物与周围景物(山、水、树、亭)的位置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人物被置于画面低矮处,远山、疏林、流水环绕,形成“以虚托实"的对比。 问题三:画家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空灵悠远的意境表达了画家孤寂的心境。 第三、四组:分析石涛的山水画小品《仙山水图册之一》的艺术特色,观察人与景物的关系,从中体会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问题一:画面中人物在做什么 姿态是悠闲、孤独还是沉思 参考答案:手持鱼竿钓鱼,自由自在。 问题二:人物与周围景物(山、水、树、亭)的位置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画中人物在桥上独自垂钓。与山石、树木相比,虽渺小却又成为了自然景致的一部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问题三:画家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他以“寻仙”为隐喻,流露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追寻精神净土的渴望。 第五、六组:分析沈周的山水画小品《卧游图册之一》的艺术特色,观察人与景物的关系,从中体会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问题一:画面中人物在做什么 姿态是悠闲、孤独还是沉思 参考答案:山间行游,随意自在。 问题二:人物与周围景物(山、水、树、亭)的位置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身处山水小桥、林木景致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态。 问题三:画家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传达出一种宁静悠远、人融于自然的意境。 山水画小品可以是册页、扇面等各种形式。若在合适的位置配以诗句、款、印, 是不是会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呢? 4.游玩攻略四:绘山水画小品 最后,当我们完成了这次特别的“卧游”之旅后,我们还可以尝试用自己的画笔来记录下这次旅行的美好瞬间。 山水画小品虽小,但意境深远,是画家情感一世界的浓缩表现。 我们可以尝试模仿古人的技法,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山水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同学们可以使用现代AI技术,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词,将古诗中的景色通过AI生成一幅山水画小品,来直观的感受诗人的林泉之心。
课堂实践
找出表现山水的优美诗句,展开想象,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 要求:画面需包含山石、树木和流水等基本元素,通过画面表达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如宁静、欣喜、怀念)。
课堂小结
这次的卧游体验如何? 通过这样的“游玩攻略”,我们不仅可以在山水画的世界中畅游无阻,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次特别的“卧游”之旅中收获满满。
课后拓展
结合诗词意境,说一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芙蓉国里尽朝晖》这两幅作品表达了怎样的山水精神。你是否能从中感受到“从古之个人情感到今之家国情怀”这种山水精神的嬗变呢?
课前反思
学生们通过“卧游”的方式,不仅领略了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还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心灵去与古人对话,理解他们在创作时的所思所想在讲授新知环节,我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潇湘图》,让他们了解了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主题表达。学生们积极参与问题探究,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艺术作品鉴赏方法,深入理解了这幅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通过“点景人物练习”,学生们也更好地体会到了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到了山水画所蕴含的和谐共生理念。
游玩攻略学习任务单
游玩攻略一:观潇湘奇景
任务一 赏析《潇湘图》 方法 基本问题
描述 画家
材质
内容
分析 技法
构图
解释
评价
游玩攻略二:寻画中人与自然
任务二 1.通过人物小舟的绘画练习,更好地理解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山水画所蕴含的深远意境和丰富情感。
2.请同学们根据点景人物的活动行为,找到山水画所对应的名称及作者。
游玩攻略三:探古人对话心灵
任务三 分析萧云的山水画小品《山水图册之一》的艺术特色,观察人与景物的关系,从中体会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问题一:画面中人物在做什么 姿态是悠闲、孤独还是沉思
问题二:人物与周围景物(山、水、树、亭)的位置关系如何
问题三:画家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游玩攻略四:绘山水画小品
任务四 尝试模仿古人的技法,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山水画作品。
要求:画面需包含山石、树木和流水等基本元素,通过画面表达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如宁静、欣喜、怀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