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识字3 “贝”的故事 课时 2内容 分析 本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全文共有2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引出“贝”字。第2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被人们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做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做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教学中,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效率。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从一个汉字就能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语言运用: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贝”的相关知识。 思维能力:明白“贝”的演变。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中华文字的形态美。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 “贝” 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佩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重点 识记字词,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难点 能讲述“贝”的故事,了解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课前 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卡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1. (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图片)引导提问:“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海边的经历。 2. (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贝壳:“这就是贝壳,大家喜欢它们吗?” 引出课题(展示课题:“贝” 的故事)【学生活动】 1. 回忆在海边的所见所闻,积极分享,如看到了海浪、沙滩、贝壳等。 2. 观察贝壳图片,表达对贝壳的喜爱之情,对 “贝” 的故事产生好奇。【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海边情景和贝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为学习课文营造轻松的氛围。环节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活动】 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大家先听朗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会写字做上标记!” 巡视指导学生初读。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字: (1) 引导小组抽读生字,巩固生字认读,教师在各小组巡视,及时正音。 (2) 鼓励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时,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识字方法。” 在学生交流后,总结比较字形识记、同偏旁识记、组词识记等方法,如比较字形识记:田 - 由 - 甲 / 品 - 晶 / 巾 - 币;同偏旁识记:财、赚、赔、购、贫;组词识记:漂 (piào 漂亮)(piāo 漂浮) 。 3. 讲解多音字 “漂”:“我们来学习多音字‘漂’,它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大家要注意区分。” 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读音的用法。【学生活动】 1. 认真听朗读,跟读课文,标记会写字,努力读准字音。 2. 参与小组合作,抽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学习并运用不同方法记忆生字。 3. 学习多音字 “漂”,理解其不同读音和含义,进行相关组词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的读音和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环节三:指导写字【教师活动】 1. 出示生字,引导分类:“大家看这些生字,我们把它们按结构进行归类。” 将生字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等类别。独体字:贝、甲、币、与 上下结构:骨 左右结构:钱、财、购 上中下结构:壳 2. (出示课件,展示生字书写动画)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大家注意看老师写,比如‘贝’字,要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 3. 学生描红时,巡视指导:“大家开始描红,老师来看看大家写得怎么样,注意易错的地方。” 对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活动】 1. 观察生字结构,了解不同结构生字的特点。 2. 认真观察老师示范书写,倾听讲解,跟随老师书空练习。 3. 进行描红练习,注意书写规范,接受老师的巡视指导,及时改正错误。【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结构和书写技巧。环节四: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活动】 1. 布置朗读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之后可参考 PPT 填空辅助理解。 2. 引导学习第 1 自然段:“自由读第 1 自然段,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贝壳的作用、相关动物,展示贝壳图片引导描述其样子,介绍 “贝” 字的起源(出示甲骨文汉字图片) ,进行课内拓展讲解甲骨文,展示 “贝” 字的演化规律,组织猜甲骨文对应的汉字活动。 3. 引导学习第 2 自然段:“默读第 2 自然段,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用‘因为…… 所以……’的句式说说。” 引导学生发现 “赚、赔、购、贫、货” 这些字的规律,指导用 “比如” 写句子。 4. 组织讨论交流:“汉字真有趣,你还知道哪些与‘贝’有关的字?可以查查字典,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5. 引导感悟提升:“本文描写了汉字‘贝’的故事,写出了‘贝’字的演变过程以及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的缘由。告诉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体会汉字文化的价值。【学生活动】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填空,梳理课文内容。 2. 自由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贝壳图片,了解 “贝” 字起源和甲骨文知识,参与猜字活动。 3. 默读第 2 自然段,用 “因为…… 所以……” 句式回答问题,发现汉字规律,练习用 “比如” 写句子。 4. 查阅字典,与同桌交流,找出与 “贝” 有关的字,分享自己的发现。 5. 倾听老师总结,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设计意图】通过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 “贝” 的故事和相关汉字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环节五:拓展延伸【教师活动】 1. 展示各种不同时期的钱币图片:“我们来了解各种不同时期的钱币。” 简单介绍钱币的发展历程。 2. 出示 “铜镜”“珠宝” 词语,引导猜测:“猜猜红色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铜镜的‘钅’金字旁,大多与金属有关;珠宝的‘王’斜玉旁,大多与玉石有关。” 3. 讲述 “友” 字的故事:“关于汉字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友’字的故事。” 通过故事拓展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 4. 布置作业:“了解汉字的故事,讲一讲;搜集汉字故事图片和文章,剪贴制作小报。” 明确作业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学生活动】 1. 观察钱币图片,了解钱币知识,感受历史文化。 2. 思考并回答问题,理解 “钅”“王” 偏旁的含义。 3. 认真听 “友” 字的故事,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4. 课后完成作业,了解更多汉字故事,制作小报,培养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图片导入和多种学习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 “贝” 字相关知识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和拓展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 “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可能是举例不够丰富,没有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小组活动组织不够有序,没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拓展延伸部分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优化小组活动组织,明确小组分工,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拓展延伸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