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特征 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国家统一: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也不断发展中外联系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考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实施 情况 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共同繁荣 发展 措施 意义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续表)共同繁荣 发展 措施 意义(1)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2)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国家实施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类别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区别 设立区域 香港、澳门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特定区域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经济政策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 实现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考点2 “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 背景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影响 (1)对中国: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两岸关系的改善 (2)对世界:为国际社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3)香港、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续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史实 (1)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举措 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成果 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持续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 易错易混: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早用于解决香港问题。2.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一国两制”构想有区别。 考点3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解决台湾 问题的基本方针 政策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过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 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经过 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举行“三通”启动仪式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经过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是历史的 必然趋势 (1)从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看:反对分裂,实现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事实说明,团结统一则国昌民富,敌对分裂则国弱民贫 (2)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从可行性看:“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6)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经济上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些都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国际法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联合公报》等国际文献,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续表)对台湾问 题的认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4)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而努力1.(2024·湖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D)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D.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2.(2023·鄂州改编)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8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 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义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反分裂国家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推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4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意义:从制度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人民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2分)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分)事件:抗日战争胜利。(1分)(3)材料三体现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2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最大现实威胁:“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1分)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38—B39习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题特征 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国家统一: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也不断发展中外联系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 考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实施 情况 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共同繁荣 发展 措施 意义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续表)共同繁荣 发展 措施 意义(1)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2)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国家实施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类别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区别 设立区域 香港、澳门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特定区域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经济政策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有“一定的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 实现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考点2 “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 背景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影响 (1)对中国: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两岸关系的改善 (2)对世界:为国际社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3)香港、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续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史实 (1)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举措 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成果 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持续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 易错易混: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早用于解决香港问题。2.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一国两制”构想有区别。 考点3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解决台湾 问题的基本方针 政策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过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 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经过 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举行“三通”启动仪式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经过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是历史的 必然趋势 (1)从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看:反对分裂,实现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事实说明,团结统一则国昌民富,敌对分裂则国弱民贫 (2)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5)从可行性看:“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6)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经济上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些都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国际法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联合公报》等国际文献,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续表)对台湾问 题的认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4)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而努力1.(2024·湖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D)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D.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2.(2023·鄂州改编)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8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 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义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反分裂国家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推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4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意义:从制度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人民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2分)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分)事件:抗日战争胜利。(1分)(3)材料三体现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2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最大现实威胁:“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1分)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38—B39习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讲本目录主题特征 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国家统一: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也不断发展中外联系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确立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______________制度。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2)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实施 情况 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意义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繁荣 发展 措施 意义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共同繁荣 发展 措施 意义(1)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2)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同繁荣 发展 措施 意义(1)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__ (2)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国家实施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西部大开发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 类别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区别 设立区域 香港、澳门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 特定区域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经济政策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 自治权” 有“一定的 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类别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区别 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 实现和平统一 解决民族问题 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 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一国两制” 背景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提出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影响 (1)对中国: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两岸关系的改善(2)对世界:为国际社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作出了贡献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3)香港、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史实 (1)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__________________(2)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举措 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成果 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持续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易错易混: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最早用于解决香港问题。2.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一国两制”构想有区别。海峡两岸的交往课程标准: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解决台湾问题的 基本方针 政策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过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__________”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 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经过 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举行“三通”启动仪式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经过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祖国统一是历 史的必然趋势 (1)从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看:反对分裂,实现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事实说明,团结统一则国昌民富,敌对分裂则国弱民贫(2)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祖国统一是历 史的必然趋势 (4)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5)从可行性看:“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6)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经济上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些都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祖国统一是 历史的必然趋势 (7)国际法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联合公报》等国际文献,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对台湾问 题的认识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4)我们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而努力1.(2024·湖南)“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 )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D.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D2.(2023·鄂州改编)追求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8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 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义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反分裂国家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推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4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意义:从制度层面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台湾人民为什么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使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2分)原因:《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分)事件:抗日战争胜利。(1分)(3)材料三体现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目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2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最大现实威胁:“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1分)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38—B39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4中国现代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原卷版).docx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4中国现代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师版).docx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4中国现代史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讲解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