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2025年中考历史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板块三 中国现代史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材知识梳理整合 精讲本目录主题特征 国防建设:创建了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外交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了中美、中日建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外联系 广大亚非拉国家实现独立和振兴,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促使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国防与军队建设课程标准: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陆军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海军 建立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海军建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建设 (1)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制的核潜艇(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华东军区辽宁舰空军建设 (1)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战场上取得辉煌战绩(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2)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3)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易错易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而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课程标准:了解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奉行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和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参加在印度尼西亚的______召开的亚非会议方针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影响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万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概况 _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971中美建交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尼克松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_》。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建交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联合公报中日建交 概况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全方位外交 方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地位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易错易混:1.中美双方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不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缓和是中日建交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1.(2024·湖南)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2.(2022·黄冈)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A3.(2023·鄂州)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A.中苏关系恶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万隆会议召开D.中美建交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D4.(2023·十堰)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B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40—B41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主题特征 国防建设:创建了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外交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了中美、中日建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外联系 广大亚非拉国家实现独立和振兴,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促使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考点1 国防与军队建设课程标准: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陆军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海军 建立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建设 (1)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制的核潜艇 (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空军建设 (1)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战场上取得辉煌战绩 (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3)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易错易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而不是新中国成立后。 考点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课程标准:了解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和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 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参加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方针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影响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考点3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美建交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形势的 变化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建交 概况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 建交全方位外交 方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地位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易错易混:1.中美双方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不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缓和是中日建交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近现代外交的变化1.(2024·湖南)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A)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2.(2022·黄冈)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A)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3.(2023·鄂州)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D)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A.中苏关系恶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万隆会议召开D.中美建交4.(2023·十堰)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B)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40—B41习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主题特征 国防建设:创建了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等,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外交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了中美、中日建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外交政策不断成熟中外联系 广大亚非拉国家实现独立和振兴,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创造了有利条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促使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考点1 国防与军队建设课程标准: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国防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陆军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海军 建立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建设 (1)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制的核潜艇 (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空军建设 (1)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战场上取得辉煌战绩 (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导弹部队的发展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3)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易错易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而不是新中国成立后。 考点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课程标准:了解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外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和印度总理、缅甸总理共同倡导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 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参加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方针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影响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考点3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中美建交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形势的 变化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建交 概况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 建交全方位外交 方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地位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易错易混:1.中美双方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不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缓和是中日建交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近现代外交的变化1.(2024·湖南)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A)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2.(2022·黄冈)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A)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3.(2023·鄂州)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D)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A.中苏关系恶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万隆会议召开D.中美建交4.(2023·十堰)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B)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温馨提示:学完至此,请完成精练本B40—B41习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5中国现代史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原卷版).docx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5中国现代史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教师版).docx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训练精讲本】3.5中国现代史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讲解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