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 | 第五章【学习目标】综合思维: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及其成因。区域认知:结合相关资料,说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地理实践力:结合相关资料,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范围并分析其划分的主导因素。两分钟看遍中华大地年味年俗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28℃16℃南北纬度因素地理差异显著—气温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递减1 600mm800mm400mm200mm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地理差异显著—降水海陆因素地理差异显著—地势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西部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自然环境差异人文环境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西牧东耕南稻北麦地理差异对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影响中国人口的分布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中国主要城市的分布东密西疏地理差异对生活习俗的影响哈尔滨的冬季看冰雕 打雪仗 滑冰广州的冬季赏花 赛龙舟 游泳地理差异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南甜北咸 东辣西酸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是很有名的,糖是他们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成。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人们饮食口味差异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频繁,带动了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作为辣味菜代表的川菜火爆全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类活动差异项目 差异农业 具有西 牧 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 表现为 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 高 西部 低南北作息时间的差异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昼夜长短变化大广州: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昼夜长短变化小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 (高于0℃或低于0℃)年降水量主要地形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低于0℃高于0℃800毫米以下800毫米以上平原、高原高原、平原、丘陵有无旱地水田小麦水稻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旱田和水田分界线河流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植被类型河流流量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北方:南方:北方:南方:为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共同的影响因素: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归纳活动:分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河流流量小南方河流流量大气温降水气 候区域的划分有哪些方法?思 考221、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中国的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行政区划:2、按照经济区域划分(1)按照农业区划分(2)按照工业区划分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中国主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3、按照自然区域划分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CAB思考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观察图中的界线A,并与图等降水量线相比较:(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降水因素ABC1 600mm800mm400mm200mm2.观察界线B并与右图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比较:(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B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气候(气温、降水)接近0℃800mm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月0°C等温线相接近3. 观察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边界线基本吻合?(2)确定界线C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C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人文地理差异自然地理差异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中国的地理差异北方地区地理差异显著四大地理区域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气温降水地势(共31张PPT)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任务一 分析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1.自然环境差异方向 差异自南往北 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自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 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自西向东 地势呈 状分布,逐级下降 结论: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降低少阶梯2.人类活动差异项目 差异农业 具有西 东 、南 北麦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 交通线 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高,西部低牧耕稻3.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差异项目 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耕地类型 以 为主 以 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 一年两熟至 主要农作物 、大豆等 、油菜等 传统民居 特征 屋顶坡度较 ,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 交通运输 以 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旱地水田两年三熟三熟小麦水稻小高陆路水运任务二 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a 、b 、c 、d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区域 分界线 主导因素北方地区与 西北地区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图中Ⅰ线) 北方地区与 南方地区 一线(图中Ⅱ线) 青藏地区与 其他地区 —祁连山脉— (图中Ⅲ线) 2.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400降水秦岭—淮河气温和降水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地形主题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差异主题·探究案[自主探究]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温度带和主要干湿地区1.对照图2,探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包括的主要地形区。区域名称 主要地形区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2.对照图1及图3、图4,探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包括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区域名称 主要温度带 主要干湿地区北方地区 ,东北部分地区为湿润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半湿润区亚热带、热带湿润区中温带、暖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合作探究]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1.讨论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体和哪条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参考答案:大体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其划分依据主要是降水。2.观察图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说出该界线通过的主要山脉和河流名称,并观察图1,讨论该线与哪条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讨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通过秦岭和淮河。与1月 0 ℃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划分的主要依据:气温和降水(气候)。3.我国青藏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第几级阶梯 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体和什么分界线一致 其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级阶梯。和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大体一致。划分依据主要是地形。[迁移应用] 给下面图片找到各自的“家”,看看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①青山绿水,鱼米之乡 ②牛羊好比珍珠撒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美丽的布达拉宫参考答案:图片①中呈现青山绿水,稻田广布,说明降水多,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图片②为大草原景观,牛羊多,以畜牧业为主,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片③是河面冰封的雪景,并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描写“北国风光”的诗词,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图片④是拉萨布达拉宫景观,位于青藏地区。图示记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与位置评价一 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 下图表示分布在Q纬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读图,回答1~2题:1.图示Q纬线上,地理差异最小的是( )A.饮食文化 B.海拔高低C.温差大小 D.纬度高低2.流经Q纬线附近的大河是( )A.黄河 B.长江C.珠江 D.澜沧江DB3.下表说明我国人口(2020年)分布的特点是( )A.人口分布均匀B.人口分布不均C.西部人口密度大D.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B省级行政区域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791 652 16 3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叙述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人类活动特征的是( )A.从农业方面看,具有南麦北稻的特征B.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C.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北部高,南部低D.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稀疏,西部地区密集B评价二 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差异5.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中( )A.甲地区为旱作农业区B.甲地区为水田农业区C.乙地区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D.乙地区的河流结冰期长A6.小丽在终南山景区看到一则标语“人杰地灵名胜迹,和合南北贯东西”,联想到地理课堂上学习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A.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评价三 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读图,回答7~9题:7.丙地区和丁地区的分界线最接近(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B.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D.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B8.乙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季风活动 D.地形地势9.(跨学科·语文)“天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蟹肉香”的景象多发生在( )A.甲地区 B.乙地区C.丙地区 D.丁地区DD10.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B.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C.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D.我国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D 某学校曾经以研学旅行为目的组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旅”的活动。下面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及研学路线示意图及甲、乙两地区景观图。据此回答 11~12题:11.图示研学路线所经过的两个站点城市吐鲁番和朱日和均( )A.位于地势第一阶梯B.位于东部季风区C.位于西北地区D.位于北方地区C12.观察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区景观可判断(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B.乙地区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C.甲地区房屋屋顶坡度较陡,有利于雨季排水D.乙地区房屋墙壁薄、窗户较大,有利于通风散热A13.(2024广安)(跨学科·语文)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14.(区域认知)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比较项目 A地区 B地区主要地形类型 丘陵、低山 主要耕地类型 旱地主要食物 面食主要糖料作物 甘蔗 (1)比较地理差异,完成下表内容。高原、平原水田米饭甜菜(2)A、D两大地区中的 地区某高原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典型,石漠化现象严重。B、C两大地区中,有我国最长内流河分布的是 。(3)成都某旅游者,在一次游记中对旅游线路中的三个地区(图中“△”标示)突出自然特征分别描述为:“山高谷深路艰险,春夏秋冬四重天”“雪山连绵入天际,时在七月遇高寒”“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据此判断,游记描述的旅游线路是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中的 。 AC④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学习目标】综合思维: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及其成因。区域认知:结合相关资料,说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地理实践力:结合相关资料,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范围并分析其划分的主导因素。【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自主学习】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气温逐渐 。 (纬度位置因素)(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 (海陆位置因素)(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状分布,逐级 。 (地形因素)2.人类活动差异:(1)农业分布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差异: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4)饮食习俗地区差异:苏州、无锡、上海人喜欢吃 ;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居民口味偏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 ;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5)广州人与黑龙江作息时间差异: 差异造成的,哈尔滨气候寒冷,昼短夜长;广州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合作探究】地理差异显著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以前学过知识,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描述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2.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大,人类生产生活会受影响吗?3.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有些山脉和河流两侧事物差异大,往往称为重要的分界线。根据上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秦岭-淮河一线意义。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差异 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主要地形河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气候类型学习活动2:【自主学习】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地区、 地区、 地区和 地区。2.分界线:(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 一线,大致与 等温线的分布接近,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接近,因此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即气候因素。(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向西延伸,主导因素是 (夏季风的影响)。(3)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第 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主导因素是 。【合作探究】四大地理区域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综合体,如果综合自然和人文因素,该对我国怎样进行划分呢?2.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探究:界线A大致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界线B的主导因素探究:(1)界线B大致与图中哪一条等温线一致?(2)界线B大致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3)界线B与哪一座山和哪一条河大致重合?(4)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界线C的主导因素探究(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2)确定界线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思维拓展】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位于 地区,它位于 ( 范围);我们这里 (地形、气候、河 流 、 植 被 等 典 型 自 然 风 光);我们这里有 ( 生产、生活等人文特色)。欢迎到我家乡来!【知识自我建构】【学后反思】【参考答案】学习活动1:【自主学习】地理差异显著1.(1)降低 (2)递减 (3)下降2.(2)东密西疏(4)甜 咸 喜辣 (5)纬度【合作探究】地理差异显著1.(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南部长夏无冬,北部长冬短夏。(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我国饮食也有地方差异,酸、甜、辣各有不同;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在东密西疏;经济水平表现在东部高,西部低。3.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 小于800mm 大于800mm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 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学习活动2:【自主学习】四大地理区域1.北方 南方 西北 青藏2.(1)秦岭—淮河 1月 0℃ 800 气温和降水(2)400 降水(3)一、二 地形【合作探究】四大地理区域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2.A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这条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3.通过读图可知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一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与秦岭和淮河大致重合。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气候。4.界线C与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基本吻合,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及其成因。2.结合相关资料,说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差异。3.结合相关资料,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范围,并分析其划分的主导因素。(1)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照片,由学生说出差异。(2)从年均温、年降水量、海拔等方面提问我国在这些方面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3)从传统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说出不同地区的差异。学习活动一 地理差异显著【自主学习】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气温逐渐 降低 。(纬度位置因素)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递减 。(海陆位置因素)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 下降 。(地形地势因素) 2.人类活动差异:(1)农业分布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差异: 东密西疏 。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部高,西部低。(4)饮食习俗地区差异:苏州、无锡、上海人喜欢吃 甜 ;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居民口味偏 咸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 喜辣 ;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5)广州与黑龙江的人们作息时间差异是由 纬度 差异造成的。 【合作探究】 读教材P2“图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从气温、降水、地势等方面描述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参考答案:(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南部长夏无冬,北部长冬短夏。(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大,人类生产生活会受影响吗 参考答案:我国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我国饮食也有地方差异,酸、甜、辣各有不同;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3.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有些山脉和河流两侧事物差异大,往往称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上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 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主要地形 平原与高原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 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学习活动二 四大地理区域【自主学习】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北方 地区、 南方 地区、 西北 地区和 青藏 地区。 2.分界线:(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 一线,与 1月 0 ℃ 等温线的分布接近,与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接近,因此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气温和降水 ,即气候因素。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向西延伸,主导因素是 降水 (夏季风的影响)。 (3)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第 一、二 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主导因素是 地形 。 【合作探究】 读课件P21—23图,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综合体,如果综合自然和人文因素,该对我国怎样进行划分呢 参考答案: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2.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探究:界线A大致与我国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界线A大致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这条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3.界线B的主导因素探究:(1)界线B大致与图中哪一条等温线一致 (2)界线B大致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界线B与哪一座山和哪一条河大致重合 (4)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通过读图可知界线B大致与1月0 ℃等温线一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最接近,与秦岭和淮河大致重合。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气候。4.界线C的主导因素探究:(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界线C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基本吻合,主导因素是地形。 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位于 地区,它位于 ( 范围);我们这里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典型自然风光);我们这里有 (生产、生活等人文特色)。欢迎到我的家乡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两分钟看遍中华大地年味年俗.mp4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导学案.docx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授课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地理.pptx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docx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