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学校正在开展以“青春·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积累经典诗文,传承优秀文化
1. 同学们围绕经典诗文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10 分)
小语:我发现古诗中处处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1)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王维独坐竹林,调弄古琴的高雅。
小文:“予独爱(3) 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 ”是周敦颐洁身自好,正直清廉的体现。
小语:“(5) 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隐含了杜牧的兴亡之忧。(《泊秦淮》)
小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的“(7) 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对生活道路坎坷艰辛的生动表达。
小语:《贾生》中的“(9) ___________________,(10) ___________________ ”托古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鸿儒,指博学的人。
B. 《驿路梨花》的标题借用了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
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包括座右铭、墓志铭、居室铭等。一般是不需要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有点儿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任务二:走进名著天地,感受青春力量
3. [2024 山东聊城期末] 名著阅读。(5 分)
可是,就在A和大副向这唯一的一根触角扑上去时,那怪物突然间从它腹部的一个液囊中喷出一股墨黑墨黑的液体来。顿时,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场肉搏战持续了一刻钟。章鱼战败了,死的死,伤的伤,终于退回水里,消失在大海之中。
A 满身血污,一动不动地站在舷灯旁,凝视着吞噬了他的第二个伙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眶里滚了出来。
(1)以上文字选自《海底两万里》,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A 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2 分)
(2) “这次战斗”指小说中的哪个精彩片段?请简要叙述该片段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该情节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3 分)
任务三:弘扬传统美德,提升个人素养 
4.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10 分)
【材料一】在集体层面,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的集体行为,而传统美德可以促进这样的行为。通过集体行为,使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实现社会公平、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弘扬文化等。因此,传统美德是我们共同遵循的道德指导,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材料二】品读优秀文学作品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驿路梨花》里,众人默默修qì 小茅屋,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叶圣陶重视语文,追求语言的严jǐn,让我们感到以身作zé,鞠躬尽cuì 的美好品格;梁启超告诉我们,那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悲天悯人的诸圣诸佛的内心都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在尽自己的责任……
【材料三】正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之一。历史上就有许多正直的人,比如屈原。他为官时,致力于建设公正的社会秩序,从不妥协于权贵和世俗的诱惑,总以百姓的利益为中心,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由于奸臣当道,屈原迭遭放逐,终投汨罗江而死。直至今日,屈原依然被人们视为一个忠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正直人物,他的思想也得到了世世代代的传承。
(1)【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写出修改意见。(2 分)
(2)给【材料二】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驿路(  ) 修qì(  ) 严jǐn(  )
以身作zé(  ) 鞠躬尽cuì(  ) 悲天悯人(  )
(3)请你找出【材料三】中的两个助词(重复不计):___________、 ___________。(2 分)
(4)今天我们依然要弘扬传统美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请你谈谈我们应如何弘扬传统美德。(3 分)
二、阅读(42 分)
(一)[2024 福建永春第一中学开学考试] 古诗阅读。(5 分)
过山农家
顾 况①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唐代诗人,善画山水。其诗平易流畅,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②嗔:嫌怨。
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四个镜头。
B. 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可以看出山农爽直的性格。
C. “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 作者在本诗中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之情。
6. 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补全下面的脚本。(2 分)
画面内容 画面声音 预期表达效果
板桥人渡泉声 山溪、木板桥、诗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间的幽静和诗人的心旷神怡
茅檐日午鸡鸣 茅屋、阳光、人、鸡 悠长的鸡鸣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4 山东济南高新区期末] 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见教材《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有删改)
【注释】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②啜:饮。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谈笑有鸿儒”中“鸿”的意思是“大”,“素琴”指“不加装饰的琴”。
B. “惟吾德馨”中的“馨”本指“能散布很远的香气”,在【甲】文中指“德行美好”。
C. 根据语境判断,【乙】文第一句中的“修竹”的“修”的意思是“修理、整修”。
D. “忽得十日五日之暇”和“无暇顾及”中的“暇”的意思一样,都可以理解为“空闲”。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有仙则名 沾水则高下不平
B. 无案牍之劳形 水无常形
C. 无丝竹之乱耳 惟劳苦贫病之人
D. 何陋之有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9. 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对 芳 兰 啜 苦 茗 时 有 微 风 细 雨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11.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4 分)
(三)[2024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三模] 现代文阅读I。(10 分)
①“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全军挂像英模”之一的林俊德院士,扎根大漠戈壁奋战了50 余个春秋。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在铸造国家核盾的艰辛征程中,生命不息而冲锋不止的 是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
②从林俊德追寻至老一代“ 两弹一星”元勋们,从王进喜拉近到改革开放时期的“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英,他们的人生是一首建功国家大业的英雄交响曲,也是一部以身许国的精神教科书。这些英模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格,彰显的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也展示着共产党人许党报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诗人艾青在诗作中这样感慨:我们的祖先,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因为这种“不屈辱”的许国精神,在民族危难时,自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舍生取义者;在民族受凌时,自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者;在实现民族理想时,自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革命者。回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程,28 年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无数英烈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彪炳史册。仅贺龙元帅的宗亲中,就有数千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爱国以鲜血书写,报国用生命相许,何等的壮怀激烈。
④以身许国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有哲人说,许国是生命的燃烧,报国是事业的奋斗。唯有燃烧,方能让人生出彩;唯有奋斗,才可为国家建功。“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从“导弹之父”钱学森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两弹一星”功勋到“感动中国人物”,一个个英模以忘我诠释许国,用奋斗践行报国,生命在许国报国的伟业中熊熊燃烧。邓稼先领军的团队,用一代人的拼搏,完成了一些强国需五代科学家接力攻关的核武器研制工程。这种忘我报国,何其可歌可泣。
⑤以身许国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共和国的锦绣河山,需要无数儿女无怨无悔地守以坚韧、付以辛劳、献以智慧。舍小我、谋大我者必以天下为己任,忧患着大我的忧患,快乐着大我的快乐,憧憬着大我的憧憬,幸福着大我的幸福。王继才在孤岛中坚守30 余年,用自己的坚韧和奉献,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钟扬在青藏高原跋涉16 个春秋,用自己的艰辛和智慧,留下创造美好未来的4000 多万颗种子;李保国在太行山扶贫35 个年头,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造就千百群众的福祉……正是这样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许国者,撑起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脊梁。
⑥“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多少英雄儿女为国家的富强而埋名献身。当今时代,奋斗是最生动的许国,奉献是最可贵的报国。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赤子,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书写俯仰无愧的报国华章。
(有删改)
12. 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第①段通过举林俊德的事例,引出了“以身许国”的话题。
B. 第④段中用“一代”与“五代”的对比,诠释了邓稼先团队燃烧生命、忘我报国的壮举。
C. 第⑤段中列举了王继才、钟扬、李保国的事例,证明了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D. 结尾引用“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的诗句强调了中华儿女奉献祖国、不图名利的精神。
13. 根据全文,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
14. 下面是有关黄大年的材料。此材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哪段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黄大年回归报国。他带领科研团队努力攻关科研难题,为国家解决了许多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他在工作岗位上日夜奋战,每一分每一秒都未曾浪费过,把所有心血都用在了科研项目上。仅用5 年时间,他的团队就研发出西方国家需20 年才能做成的地球深部探测装备。
(四)[2024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中考模拟] 现代文阅读Ⅱ。(15 分)
绽放闪光的青春
葛 竞
①青春是人生足迹里浓墨重彩的一段,一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阳光,也有风雨。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词——闪光。而青春的序曲,总是从童年开始的。
②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小学一年级时,我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把脑袋里的灵感变成好玩的故事。到了三年级时,我已经写了上百个故事。我从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成功地发表在了杂志上。我记得十分清楚,故事的名字叫《浮冰上的小鹰》。一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鹰,被一阵狂风从巢里卷落到结满了冰的湖面上,小鹰还不会飞,但它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一次次拼命地扇动翅膀尝试飞翔。从寒冷的深夜直到次日的黎明,小鹰终于歪歪扭扭地展翅高飞了,飞向了属于自己的未来。现在回想起这篇小故事,我总感觉它是在讲述我的青春经历:在压力中找到动力,沉下心来,不畏艰难,终会起飞。
③少年时的我一直坚持写作。小学六年级时我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童话集,还得了不少写作方面的奖。但是上了高中后,我的学业负担很重,父母也劝我暂停写作,专注学习。
④上高三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魔法学校》。作品中,有个性鲜明的老师,有妙趣横生的魔法课,有令人惊喜的奇妙世界。身处繁重学业中的我,把幻想出来的学校模样写进了故事里。当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严格的规矩:写作的同时,一定不能把学习落下。深夜,我常常是复习完功课,才开始写小说。写作像是我的“小甜点”,能让我在压力中喘口气。这段又苦又甜的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压力也能成为动力,困惑也能触发思考。当写作成为开启心灵之旅的通道,便不会让人感到疲倦,相反会给内心注入无限的活力。花费了不少课余时间写作的我,学习上反而更专注了。为了更好地写作,我向父母提出,大学想考艺术院校学习写作,他们很吃惊。但我却很坚定。
⑤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备考,我终于迎来了决战时刻。我顺利地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学习。2001 年,我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我二十四岁。在我的人生中,这无疑是一个难忘的时刻。会上的作家来自各地,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与他们交流,让我对写作的意义和美好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也得到了很多作家前辈的鼓励。与此同时,因为年轻,我被许多参会媒体关注,这让我有了更多机会去表达自己,也让我有了梳理自己写作经历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大家关注我,更多的是因为我是一名很年轻的作家,身上带着青春的气息,对我的青涩和懵懂也就多了几分宽容。
⑥记得有一次和一位年少成名的作家聊天,他说,他曾经在参加各种会议的时候,都是最年轻的那个,但现在已人到中年,青春不再。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青春的另一面:它让人羡慕,引人关注,纯净美好,蓄势待发;但青春也稍纵即逝,如枝头绽放的春花,如捧在手心的细沙。如何把握好人生中的这段重要时光,无愧于自己的未来?唯有在大千世界里寻找前进的方向,在重重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千变万化中坚持内心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闪光的青春。
⑦青春的闪光是可贵而美好的,然而,此后的人生更加漫长。如何持续发光,进而把这种光与热传递给更多的人,更是一道需要深思熟虑的人生考题。
⑧大学毕业后,我成了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教写作的大学老师。我通过自己的笔,把文学的美好带给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课堂,把写作的方法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那些在我青春里绽放过的美好,又化作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更多青春的花园中。人生仿佛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车,当行驶过青春这一站时,向外眺望,你不仅会看到窗外美丽的风景,窗中也会映出那张属于你的、洋溢着青春的脸。相信每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年轻人,一定能绽放闪光的青春。
(选自《人民日报》2024 年5 月3 日,有改动)
15. 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4 分)
时间 经历
一年级 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把脑袋里的灵感变成好玩的故事
三年级 写了上百个故事,《浮冰上的小鹰》在杂志上发表
六年级 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得了不少写作方面的奖
高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岁 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媒体关注
大学毕业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 分)
如何持续发光,进而把这种光与热传递给更多的人,更是一道需要深思熟虑的人生考题。
17. (1)请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对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3 分)
18. 请结合【链接材料】,从双重叙述视角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第②段和第⑤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起的作用。(4 分)
【链接材料】
在回忆性散文中,作者通过叙述、描写将回忆再现,从而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思。在此类文章中,一般存在两个“我”,一个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另一个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这两个“我”在文章特定的时空下,对人对事对物有时会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构成双重叙述视角。“过去的我”多出现在具体记叙和描写中,而“现在的我”一般出现在议论抒情语段中。从“过去的我”切换到“现在的我”一般会用到以下过渡词“现在”“至今”……
三、写作(50 分)
19. [2024 广东汕尾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上下求索的精神,寻找着青春的答案。勤学苦读是宋濂找到的答案,弃医从文是鲁迅找到的答案,科技强国是桂海潮找到的答案……青春路上,你找到了什么样的答案?
请以《寻找青春的答案》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2)不得抄袭、套作;
(3)不少于600 字。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独坐幽篁里 (2)弹琴复长啸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濯清涟而不妖 
(5)商女不知亡国恨 (6)隔江犹唱后庭花
(7)政入万山围子里 (8)一山放出一山拦
(9)可怜夜半虚前席 (10)不问苍生问鬼神
2. C 【解析】“铭”一般是用韵的,故C 项表述有误。
3. (1)儒勒·凡尔纳 尼摩船长
(2)这是“章鱼袭击”片段,在海中,“诺第留斯号”被章鱼所困,船上的人拿起斧头等与章鱼展开肉搏,最后击退章鱼。示例:尼摩船长的性格特征:英勇顽强、不畏艰险。
4. (1)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使”(或者“通过”)
(2)yì 葺 谨 则 瘁 mǐn
(3)的 了
(4)示例: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诚实、真实、公正、坦诚。我们可以从名人的身上汲取力量,比如岳飞,我们可以学习他不为外物所动的精神。
二、阅读
(一)5. D 【解析】D 项,“亲自参加”表述有误,诗人并没有亲自参加劳动。
6. (1)淙淙泉水声 (2)田园的和谐美好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二)7. C 【解析】C 项有误,“修”的意思是“长、高”。
8. A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 相同。连词,就/ 连词,就。B. 不同。名词,形体,躯体/ 名词,形象,形状。C. 不同。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结构助词,的。D. 不同。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9. 对芳兰/ 啜苦茗/ 时有微风细雨
10. 凡是我画兰花、竹子、石头,都是用来慰藉天下劳苦之人的。
11. 刘禹锡与郑板桥在品格上的相同点有:①都具有高洁傲岸的情操。刘禹锡在“陋室”“调素琴,阅金经”等,郑板桥画兰、竹、石“以慰天下之劳人”,不供安享之人。
②都有安贫乐道的精神。刘禹锡虽居陋室但生活自在,郑板桥于贫苦中能自得其乐,享受自然之趣。
【乙文参考译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有幽兰,窗外有又长又高的竹子。这是何等高雅的情趣,然而能安心享受的人却不知道。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完全不知道快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贫困又生病的人,忽然得到十天五天的空闲,(就)关闭柴门,清扫竹径,面对芬芳的兰花,饮着苦茶,有时会有微风细雨,滋润着稀疏的篱笆和旁边的小路。粗俗的客人不来,好友就来了,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凡是我画兰花、竹子、石头,都是用来慰藉天下劳苦之人的,不是用来供天下安享之人享用的。
(三)12. C 【解析】C 项说法不恰当。根据第⑤段的分论点“以身许国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可知,第⑤段列举王继才、钟扬、李保国的事例,证明了以身许国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而非“证明了成功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13. 示例:以身许国是一种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根据第④段中的“以身许国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和第⑤段中的“以身许国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可知,形式上,第③段开头应套用“以身许国是一种……”的句式来写;结合第③段中所举的事例均表现了为民族舍生忘死的精神可知,第③段的横线处可补写的内容为:以身许国是一种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
14. 示例:我认为这段材料有助于我理解第④段的文字。黄大年为了国家的利益,在工作岗位上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他带领团队用5 年时间研发出了西方国家需20 年才能做成的装备。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忘我、奋斗精神与第④段的分论点“以身许国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观点一致。
(四)15. (1)开始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魔法学校》
(2)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一名教写作的大学老师
16. “考题”的意思是考试的题目。在文中指的是经历了青春之后,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中,“我”应该如何把文学的美好等传递给更多的人。
17. (1)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节奏鲜明,层层递进,突出了作者所创作的小说内容丰富、有趣等特点,表达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之情。
(2)示例: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想放弃时,我就想想自己的梦想,我马上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课堂中没有听懂的地方我不会逃避,而是结合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解决。
18. “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这种双重叙述视角,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呈现事件的意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叙述视角是“现在的我”,“过去的我”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而高兴不已,而“现在的我”还从这篇文章中分析出了“在压力中找到动力,沉下心来,不畏艰难,终会起飞”的人生感悟,更深刻地呈现了这件事的意蕴。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叙述视角是“现在的我”,“过去的我”因为年纪轻就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从而得到很多前辈的鼓励,受到很多媒体的关注,而“现在的我”却能从更深层的角度分析自己被关注的原因,即自己当时很年轻,身上带着青春的气息,从而被宽容,作者客观地呈现了这件事,从中分析出了“青春的力量”。
三、写作
19.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寻找”答案是一个过程,找到的答案是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答案”,就是指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一般是好的,正面的。以自己寻找某个答案的过程为主要写作内容,以自己从找到答案的过程里获得的感悟为文章的主旨,写出真情实感。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叙事散文。
例文:
寻找青春的答案
除非你停止努力,否则一切都没有真正终结。
——题记
墙角盛开的它告诉我,这儿还不是终点,这还不是最终的答案,请微笑,继续前行。
刚开学的一次数学周练,我考得一塌糊涂,低落、失望、紧张、担心,一切顾虑都如洪水一般向我涌来。头一次考试就没考好,我难道要重蹈覆辙吗?心底尽是不安。
走到阳台,望向窗外,人们个个急急忙忙地走着,都在为各自的生活奋斗着。扭头,忽然瞥见待在墙角的它,起初心底毫无波澜,抬脚准备离开,可不知为何,我忽然停下了脚步。
回头,走向角落,走到那株不知名的植物面前。
它开花了,白色的花。它来我家已有五六年了,我从未见它开过花,每次妈妈想扔掉它,爸爸总说再等等吧,说不定就开了呢。它开了,只不过让人等得有点儿久罢了。
白色的花瓣泛着一点儿黄,花瓣不似牡丹、玫瑰那般繁多,却也不似迎春那般稀疏,却十分好看。
我望着它,花中点点湿润的花蕊似乎是它的泪,它幸福激动的泪。我也曾一度认为它开不了花了,或许连它自己都是这么想的。但面对前几年的无人管、无人问,它似乎并不在意,它或许一直在积蓄力量,它似乎一直相信自己可以开花,它似乎一直抱着希望。如今,它终于开花了。
我明白了,前期的失败并不代表结果也会失败,也许前期的失败是在为以后的成功做铺垫,成功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上建立起来的,有了失败,才能造就成功。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活,而拼搏。或许过程很艰难,也许等待很漫长,但终有一天我们会因为曾经流下的汗水而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这,才是青春的答案!
点评 作者通过几年未开花的植物的经历,巧妙地引出了对人生、对青春的思考。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