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M连锁品牌茶饮以优质、平价和独特宣传方式闻名,广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M连锁品牌茶饮开启全球标准化战略,并于成都建立亚洲总部,沿着“先东南亚,后韩日澳”的出海路径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扩张。如图为M连锁品牌茶饮亚洲总部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M连锁品牌茶饮拓展海外市场将亚洲总部设在成都的主要优势是( )A. 茶饮原料优质 B. 劳动力丰富 C. 国际影响力强 D. 交通运输便利2. 与欧洲相比,东南亚成为M连锁品牌茶饮拓展海外市场首站的原因是( )A. 经济水平较高,消费能力强 B. 制造能力弱,茶饮产品少C. 饮食文化接近,拓展难度小 D. 乳畜业发达,市场需求大3. M连锁品牌茶饮采取全球标准化战略的好处是( )A. 获取优质原料 B. 保证产品品质 C. 完善交通渠道 D. 开发多元产品关中(陕西省中部)山地传统民居以夯土砖墙和带窗阁楼为主要特点,近年来被不断增加的现代民居所取代,但现代民居能耗高的问题让人们将目光重新投向了传统民居。如图示意关中山地传统、现代民居的外观与平面,以及夏季未使用空调情况下的室内外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与现代民居外墙相比,关中山地传统民居厚重生土墙体的主要优势是( )A. 防御野生动物侵袭 B. 减少室内温度波动C. 防止雨水渗透侵蚀 D. 增加室内使用面积5. 关中山地现代民居取代传统民居的主要原因是( )A. 隔热性能优越 B. 建材容易获取 C. 空间布局合理 D. 建造成本较低6. 参照传统民居,为降低夏季能耗,现代民居设计时应( )①增加外墙的厚度 ②加装更大功率空调 ③顶层增设隔热层 ④减少房屋占地面积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如图示意日本各城市多年平均酷暑日、积雪日、多降水日日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日本城市酷暑日、积雪日、多降水日的日数分布反映出( )A. 积雪日数高值城市沿日本海分布 B. 北部酷暑日数和积雪日数较少C. 酷暑日数高值城市内陆多于沿海 D. 积雪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8. 导致日本多降水日和积雪日日数高值城市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季风 ②地形 ③河湖分布 ④距海远近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9. 从减缓和适应不利气候条件影响的角度,推测日本各城市( )A. 北部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缓 B. 南部无须储备除雪工具C 日本海沿岸对通风散热要求更高 D. 太平洋沿岸防洪建设标准更高涠洲岛地处北部湾东北部,是我国境内最年轻的火山岛,玄武岩(由流动性好的岩浆冷凝形成)广布。涠洲岛气候湿润,但海边的崖壁上生长着耐旱仙人掌(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涠洲岛海边陡崖的形成过程为( )A. 岩浆喷出-海水侵蚀-重力崩塌 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海水侵蚀C. 岩浆喷出-板块张裂-断裂下陷 D. 岩浆侵入-板块挤压-断裂下陷11. 涠洲岛海边崖壁上遍布仙人掌的主要原因是( )①火山灰质土壤,较为贫瘠 ②岩石疏松多孔,不利于储水③海岸带多风,蒸发旺盛 ④水热条件优越,利于植物生长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黄河下游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高度)长度达800km。部分悬河段大堤内较为开阔,两岸群众进入大堤内开垦甚至定居,并在主河槽两侧自发加建自建堤,自建堤内形成了高于堤外悬河河床的二级悬河。二级悬河河床存在高差,一旦自建堤决堤后,会形成直冲黄河大堤的横河、斜河。如图为该悬河段河流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黄河悬河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 水量大,侵蚀严重 B. 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烈C. 汛期短,河滩裸露 D. 流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13. 推测群众修建自建堤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善黄河河水水质 B. 便于滩地内发展生产C. 提高黄河输沙能力 D. 增强黄河大堤防御能力14. 二级悬河对黄河防汛影响是( )A. 减小黄河汛期防汛范围 B. 提高河道行洪、滞洪能力C. 加剧黄河大堤冲决风险 D. 减轻黄河下游防洪压力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熟制并存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年一熟和一水一麦区域不断缩减,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成为华北平原作物熟制的主流。如图示意华北平原不同地区出现过的各类熟制及作物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推测历史上华北平原一年只收获一次农作物为主的区域有( )①河北北部 ②河南南部 ③临河洼地 ④南部丘陵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平原作物熟制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温度显著提高 B. 水源大幅增加 C. 劳动力大量增加 D. 农业技术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使之拥有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安徽合肥是综合性加工制造业城市,拥有机械、电子、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医药等37个工业行业。近年来,合肥市依托自身优势,提出以市场交易带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理念,打造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如图示意合肥市位置,下表示意再制造产业与传统制造产业主要区别对比。区别 再制造产业 传统制造产业面向对象 废旧产品 新产品生产方式 批量化生产 批量化生产生产技术 新技术修复 新技术生产产品性能 达到或升级超过原产品 生产新品(1)对比传统制造产业,说出再制造产业的主要优势。(2)分析合肥市打造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的自身优势。(3)为促进合肥市以市场交易带动再制造产业发展,请提出合理建议。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探究山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关键因子的关系,以及土壤因子在植物群落构建与多样性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提升的基础。如图示意贺兰山东坡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下表示意贺兰山东坡不同海拔土壤性质资料。海拔/m 有机碳/(g·kg ) 全氮/(g·kg ) 全磷/(g·kg ) 土壤含水量/%1457 1255 1.50 0.45 0.221785 1921 1.90 0.44 2.392090 7957 5.97 087 13.322440 5683 5.75 0.80 10.722920 8284 9.99 0.97 21.23平均值 4787 4.67 0.69 8.74(1)描述贺兰山东坡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丰富度的分布特点。(2)说明贺兰山东坡海拔1457-2920m处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单峰变化的原因。(3)分析贺兰山东坡海拔2920m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原因。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萨拉乌苏河全长约110km,地处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部,东亚冬、夏季风的交汇地带,流经鄂尔多斯高原典型的沙漠-黄土过渡带。该河河面(水面)宽度仅数米,但河谷谷深有几十米,宽有数十至百余米。河谷两岸陡立,第四纪地层广泛出露,水平层理清晰可见。研究表明,该地不同地层中碳酸钙含量差异明显,其碳酸钙主要来源于周围高地的淋溶作用。萨拉乌苏河流域发现了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下图示意萨拉乌苏河某河段位置和该河段附近代表性地层剖面。(1)说明萨拉乌苏河图示河段深、宽河谷的形成过程。(2)从气候变化角度,说明图示时期河湖相地层与古流动沙丘地层相间分布的原因。(3)比较E、F地层中碳酸钙含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简述萨拉乌苏河流域古文化遗址分布较多的有利自然条件。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题答案】【答案】1. D 2. C 3. B【4~6题答案】【答案】4. B 5. C 6. B【7~9题答案】【答案】7. C 8. A 9. D【10~11题答案】【答案】10. A 11. C【12~14题答案】【答案】12. B 13. B 14. C【15~16题答案】【答案】15. B 16.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原材料丰富,生产成本低;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2)距长三角地区近,地理位置优越;为省会城市,具有人才、科技优势,利于再制造产业技术发展;工业基础好,再制造产业原材料丰富。(3)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增强再制造产品的稳定供应;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完善交通,加强与周边联系,增加原料来源,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18题答案】【答案】(1)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各高度,物种丰富度都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各类植被物种丰富度在海拔2090m达到最大;乔木层在东坡较低海拔(海拔2090m以下)和较高海拔(海拔2440m以上)物种丰富度为0。(2)贺兰山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低海拔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限制灌木生长;随着海拔上升,降水增多,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上升;随着土壤水分进一步增多,海拔2090-2440m出现乔木层,林冠层对林下植被有遮蔽作用,种间竞争导致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下降;海拔2440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随着海拔上升,水热条件变差,不利于灌木生长,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下降。 (3)海拔2920m处,植被以生命周期较短的草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根系茂密,植物残体补给多,转化的有机碳多;海拔高,气温低,有机碳分解慢,利于有机碳的积累。【19题答案】【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强烈,形成深切河谷(河谷深度大);高原地势较平缓,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河道摆动,侵蚀崖底,陡崖受重力坍塌后退,河谷展宽。(2)(地处东亚冬、夏季风的交汇地带)夏季风强时,降水较多,气候温暖湿润,形成河湖相沉积地层;冬季风强时,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形成古流动沙丘沉积地层;暖湿的夏季风和干冷的冬季风相互交替,河湖相地层与古流动沙丘地层相间分布。(3)E地层碳酸钙含量低于F地层。原因:F地层物质为河湖相沉积,反映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多,周围高地碳酸钙淋溶量较多,流水搬运、堆积较多。(或E地层物质为古流动沙丘沉积,反映当时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周围高地碳酸钙淋溶量较少,流水搬运、堆积较少。)(4)气候较干旱,靠近萨拉乌苏河,便于获取水源;河谷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动植物丰富,鱼类多,便于渔猎,食物充足;多深切河谷,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局部小气候更温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