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3 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 1课时 激趣导入,理解诗题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多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 在重耳饥饿难耐之际,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给重耳做汤。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 不慕名利,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 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 文公感念其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节节日资料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 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这一 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 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 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 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熄灭旧火,重取 新火。在唐代,人们常在清明时节取榆柳之 火,皇帝会把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作者资料韩翊,唐代诗人,字君平, 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 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 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 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 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翊的诗笔 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 很 广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3题课前预学单《 寒 食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寒 食[唐]韩翊ché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sàn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初读古诗,理解大意书写指导:写“侯”字时不要多写一笔竖。口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hòu候hóu侯到 距 孢课中导学单口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春 城 : 指春天的京城。御 柳 : 皇城里的柳树。汉 宫 : 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 蜡 烛 : 指宫中传赐新火。五 侯 : 这里泛指权贵豪门。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那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同桌间互相交流。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 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 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2课中导学单 化诗为画,体会意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这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春季,通过“ ” 和“ ”两个字可以体会到京城景色的灵动之美。2.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长安城内,柳絮到处在 空中飞舞,柳枝随着春风摇曳着的样子。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强 斑 强◆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 为什么 柳絮的轻盈、美丽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柳条的轻盈、柔软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 语气,让人感觉全城都沉浸在春意中。课中导学单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这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春 季,通过“飞 ” 和 “斜 ”两个字可以体会到京城景色的灵动之美。2.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长安城内,柳絮到处在 空中飞舞,柳枝随着春风摇曳着的样子。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看后两句,你从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 宫和王侯贵戚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 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的画面。《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镜头的移动 烟火飘散的场景时间顺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赞颂 讽刺寒 食[唐]韩翊 读得舒缓、平和◆ 从这传烛图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瓶 熟读成诵,拓展积累抓关键词的方法白昼之景:飞花、御柳斜寒食日暮之景:传蜡烛、轻烟板书设计寒 食柳絮飞舞 柳枝摇曳 传赐蜡烛 轻烟四散迢迢牵牛星 七夕节遥远的牵牛星节日资料传说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织得一手好 彩锦,用彩锦来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 霞。织女讨厌成天呆在机房的生活,就偷偷 下到凡间,私自嫁给牛郎。之后两人过上了 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 非常愤怒,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后拗不过织 女,便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上 相会一次。每到这天,无数喜鹊飞来,用身 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鹊桥,让牛郎织女在 天河上相会。作者资料《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 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 录在《文选》中,它代表了汉代 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十九 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选自“课前预学单”第3题课前预学单《 迢 迢 牵 牛 星 》课前 预学单 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 子读通、读顺。迢 ( tiáo ) 迢牵牛星纤 ( xiān ) 纤擢 ( zhuó ) 素手札 ( zhá ) 扎弄机杼 ( zhù )盈 ( yíng ) 盈一水间 脉 ( mò ) 脉不得语选自“课前预学单”第2题迢 迢 牵 牛 星迢 迢 / 牵 牛 星 , 皎 皎 / 河 汉 女 。 纤 纤 / 擢 素 手 , 札 札 / 弄 机 杼 。 终 日 / 不 成 章 , 泣 涕 / 零 如 雨 。 河 汉 / 清 且 浅 , 相 去 / 复 几 许 。 盈 盈 / 一 水 间 , 脉 脉 / 不 得 语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画要出头。 “又” 最后一笔要变点,书 写时要小一点。口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第六笔是横折钩,不要写成 横折弯钩。“白”写得长 而细一点。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借助课本上的注释,通读全诗,理解整首诗 的大意,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写的是织女思念牛郎,表达了相 思 之 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份相思的呢 回答时先说诗意,再说自己的理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诗的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 河遥遥相望。相望却没法见面,所以能体会 到相思之情。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句诗的意思是织女伸出白皙修长的手 织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一个“弄 ” 字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 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织女的心思不在织布上,那么她在想些什么 想自己与牛郎在人间的幸福生活。想何时可以再和牛郎见面。想念自己的两个孩子。勤劳形象;孤寂、苦闷直接写出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这句诗的意思是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眼泪如 同雨水般掉落。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课中导学单口字义理解。1.给下面词语中的“章”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章:①诗歌文辞的段落;②条理;③条目;④戳记。出口成章 ( ① ) 约法三章 ( ③ ) 杂乱无章 ( ② ) 2. “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 “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 花纹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朗读指导: 注意读“纤纤擢素手”时,语调放得轻柔一点,读出柔美之感,读“札札”时,读得稍微短促一点。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织布时的情态织布的结果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 盈一 水 间 ,脉 脉不 得 语。清澈的样子。 相视无言的样子。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 朗读指导: 注意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 读得舒缓一点, “脉有多远呢 虽然两人之间 脉不得语”这一句适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 当拖长语音,读出望能相顾无言。 眼欲穿的感觉。课中导学单 叠词妙用,熟读成诵叠词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口 找出诗中的叠词,并说说运用这些叠词的好处。迢迢 皎皎 纤纤札札 盈盈 脉脉好 处 :这些叠词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 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叠词都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口 诵读《木兰辞》(节选),进 一 步体会叠词的妙用。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 叹 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 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 此替爷征。课后拓学单选自“课后拓学单”相隔之状 相思之情迢迢牵牛星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唐]王建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赏月。课前预学单节日资料 作者资料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 河南许昌)人。王建出身寒微, 一生潦倒, 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 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和张 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题材 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王建于 大和五年任光州刺史时,作《十五夜望月 寄杜郎中》,即课文中的《十五夜望月》。中秋节源自对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 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 饼、赏桂花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选自“课前预学单”第3题《 十 五 夜 望 月 》十 五 夜 望 月[唐]王建qī中 庭/地 白/树 栖 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 夜/月 明/人 尽 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初读古诗,把握大意栖: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口完成第3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 一。◆ 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鸦课中导学单口借助注释或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十 五 夜 :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中 庭 : 即庭中,庭院中。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尽 : 全、都。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 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今 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抬头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 描写的景物我想象到的 画面我感受到的 情感课中导学单 想象画面,感悟诗情口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情。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中 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庭院里,地面被月光 照得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露水悄然降临, 打湿了院中的桂花的画面。寂寥、冷清、沉静◆ 想想平时的中秋节,你们会做什么 赏月、吃月饼赏桂花思念朋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 赏月的情景。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 得含蓄蕴藉。◆ 这首诗有另外一个版本,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为什么 “落”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给人以 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 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 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平淡寡味。描写的景物庭院、地、树、乌鸦、露珠、桂花、 明 月我想象到的 画面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我感受到的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口读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情。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在你读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写望月思念的诗句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熟读成诵,拓展延伸题目 节日表达的情感《寒食》 寒食节表现一派承平气象或借古讽今《迢迢牵 牛星》 七夕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 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十五夜 望月》 中秋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口 我会填。选自“课末固学单”诗题 作者 内容 节日所写的传统 习俗《元日》 [宋]王 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放爆竹、饮屠 苏酒、换桃符《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扫墓《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口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查找有关资料,填 一 填。选自“课后拓学单”课后拓学单板书设计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唐]王建望月怀古 思念之情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