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七章 河南省乡土地理 读河南省地形图,回答1、2题。1.图中南阳和驻马店纬度相当,冬季南阳相对于驻马店更温暖,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2.下列有关河南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完全属于北方地区B.完全属于南方地区C.跨南方和北方地区D.跨北方和西北地区 读河南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完成3、4题。3.读图可知,郑州年降水量可能为 ( )A.520毫米 B.620毫米C.720毫米 D.820毫米4.郑州所属于的干湿地区和对应植被景观为 ( )A.湿润区 森林 B.半湿润区 森林草原C.半干旱区 草原 D.干旱区 荒漠 读河南省水系图,完成5、6题。5.读图推断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C.海河流域 D.长江流域6.河南省跨黄河的 ( )A.上游 B.上游和中游C.中游和下游 D.下游 (2024·新疆学业考)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郑州—济南)全线贯通运营,山东、河南两省高铁实现手拉手,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读图完成7、8题。7.济郑高铁和京广高铁交会的铁路枢纽是 ( )A.北京 B.西安C.徐州 D.郑州8.早晨在郑州喝胡辣汤,中午在西安吃肉夹馍,体现出高铁的特点之一是 ( )A.价格低 B.速度快C.机动灵活 D.运量小 (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河南南阳方城县丹参种植历史悠久,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方城丹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读方城县所在地理位置示意图及丹参生长资料卡,完成9~11题。9.由丹参生长习性推测,除方城县外,其还有可能分布在河南省 ( )A.南部盆地 B.东北部山地C.东部平原 D.西部山地、丘陵10.方城县种植丹参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B.地形坡度适中,利于排水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D.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1.为促进丹参产业发展,方城县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占用耕地种植,增加丹参产量②普及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③深度加工,研发丹参相关产品④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品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我国耕地资源紧缺,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作种植结构的“非粮化”。下图为河南省2020年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12.三门峡市非粮化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起伏大②大量种植亚热带水果③为了保护生态环境④种粮收益较低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3.为保障粮食安全,开封市降低非粮化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大种粮补贴B.开垦草地、林地C.进口粮食D.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粮食单产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南省的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60年前,这里常有风沙、盐碱、内涝之患。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带领人民栽泡桐、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还为兰考人民的未来发展留下一个“绿色银行”。以徐场村为代表的一些村镇,依靠乐器制作,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图1为河南省地形图,图2为兰考县位置示意图。【昔日风沙窝】 河南省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20世纪60年代前,这里冬春风沙肆虐,贫困凋敝。兰考人民创造性地采用挖取沙下淤泥覆盖沙丘,然后在其上大量种植泡桐等树木的方式治理风沙、盐碱,被戏称为“先贴膏药后扎针”。到80年代,兰考县田间地头的泡桐林已长成参天大树。(1)分析兰考县冬春季节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原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框图。① ,② 。【今日民族乐器第一村】 徐场村以传统手工技法打造,乐器品质优良,是远近闻名的“中国乐器村”。制作的古筝、古琴,畅销国内外,年产各类民族乐器10万多台(把),年产值达1.8亿元,电子商务年产值就达到6 000万元,每天下午多家快递物流都会上门服务,到村内接收村民向全国各地寄发的民族乐器,村民足不出村就实现了民族乐器的生产销售。(2)指出徐场村发展乐器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至少两点)【许河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许河乡地处兰考县东部,东邻山东省,S31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其中耕地2 957.3公顷,全乡约一半的耕地存在灌溉问题,只能“靠天收”。许河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琉璃井在内的县级物质文化遗产和许氏彩塑、屋兽、砖雕在内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许河乡经济发展措施。(至少3点)第十七章 河南省乡土地理 读河南省地形图,回答1、2题。1.图中南阳和驻马店纬度相当,冬季南阳相对于驻马店更温暖,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D)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2.下列有关河南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C)A.完全属于北方地区B.完全属于南方地区C.跨南方和北方地区D.跨北方和西北地区 读河南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完成3、4题。3.读图可知,郑州年降水量可能为 (B)A.520毫米 B.620毫米C.720毫米 D.820毫米4.郑州所属于的干湿地区和对应植被景观为 (B)A.湿润区 森林 B.半湿润区 森林草原C.半干旱区 草原 D.干旱区 荒漠 读河南省水系图,完成5、6题。5.读图推断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 (B)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C.海河流域 D.长江流域6.河南省跨黄河的 (C)A.上游 B.上游和中游C.中游和下游 D.下游 (2024·新疆学业考)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郑州—济南)全线贯通运营,山东、河南两省高铁实现手拉手,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读图完成7、8题。7.济郑高铁和京广高铁交会的铁路枢纽是 (D)A.北京 B.西安C.徐州 D.郑州8.早晨在郑州喝胡辣汤,中午在西安吃肉夹馍,体现出高铁的特点之一是 (B)A.价格低 B.速度快C.机动灵活 D.运量小 (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河南南阳方城县丹参种植历史悠久,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方城丹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读方城县所在地理位置示意图及丹参生长资料卡,完成9~11题。9.由丹参生长习性推测,除方城县外,其还有可能分布在河南省 (D)A.南部盆地 B.东北部山地C.东部平原 D.西部山地、丘陵10.方城县种植丹参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B)A.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B.地形坡度适中,利于排水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D.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1.为促进丹参产业发展,方城县可采取的措施有 (D)①占用耕地种植,增加丹参产量②普及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③深度加工,研发丹参相关产品④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品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我国耕地资源紧缺,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作种植结构的“非粮化”。下图为河南省2020年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12.三门峡市非粮化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B)①地势起伏大②大量种植亚热带水果③为了保护生态环境④种粮收益较低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13.为保障粮食安全,开封市降低非粮化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A.加大种粮补贴B.开垦草地、林地C.进口粮食D.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粮食单产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南省的兰考县位于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泛滥改道。60年前,这里常有风沙、盐碱、内涝之患。1962年,焦裕禄来到这里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带领人民栽泡桐、战风沙、治盐碱、除内涝,还为兰考人民的未来发展留下一个“绿色银行”。以徐场村为代表的一些村镇,依靠乐器制作,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图1为河南省地形图,图2为兰考县位置示意图。【昔日风沙窝】 河南省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20世纪60年代前,这里冬春风沙肆虐,贫困凋敝。兰考人民创造性地采用挖取沙下淤泥覆盖沙丘,然后在其上大量种植泡桐等树木的方式治理风沙、盐碱,被戏称为“先贴膏药后扎针”。到80年代,兰考县田间地头的泡桐林已长成参天大树。(1)分析兰考县冬春季节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原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框图。①大,②疏松。【今日民族乐器第一村】 徐场村以传统手工技法打造,乐器品质优良,是远近闻名的“中国乐器村”。制作的古筝、古琴,畅销国内外,年产各类民族乐器10万多台(把),年产值达1.8亿元,电子商务年产值就达到6 000万元,每天下午多家快递物流都会上门服务,到村内接收村民向全国各地寄发的民族乐器,村民足不出村就实现了民族乐器的生产销售。(2)指出徐场村发展乐器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至少两点)答:乐器品质高,知名度高;产量大,市场大;距离高速公路近,交通便利;利用电子网络平台,拓宽了销售市场。【许河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许河乡地处兰考县东部,东邻山东省,S31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其中耕地2 957.3公顷,全乡约一半的耕地存在灌溉问题,只能“靠天收”。许河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琉璃井在内的县级物质文化遗产和许氏彩塑、屋兽、砖雕在内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许河乡经济发展措施。(至少3点)答:发展牧业、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等,提升农业收益;兴修水利,引黄河水灌溉,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食品工业;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七章 河南省乡土地理 - 学生版.docx 第十七章 河南省乡土地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