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木蘭诗学习要点: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重点)2.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难点)3.学习木兰这位巾帼英雄自立、自强的高尚品质。(重点)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谁说女子不如男听过这首曲目吗?说的是谁?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 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 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 哪一点儿不如儿男新课导入唱段中的女英雄是花木兰——女性中的英雄人物。“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巾帼”借指妇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吧。新课导入花 木 兰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新课导入壹背景知识作 品 简 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乐府 双 璧《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课文导入乐府汉朝的音乐机构,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课文导入贰认字识词认字识词唧 杼 军帖 可汗 鞯 辔 鸣溅溅jīzhùtiěkèhánjiānpèi燕山 胡骑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jiānjiūróngshuòtuò策勋十二转 百千强 扶将 阿姊zhuótiēbàngyānjìbìnzhuǎnqiángjiāngzǐxūn著我旧时裳 鬓 帖花黄 同行 傍地chángxíng什么叫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通假字2.对镜帖花黄帖—贴,tiē, 粘贴。3.出门看火伴火—伙,huǒ,伙伴。1.著我旧时裳著—着,zhuó,穿。本诗中的通假字愿为市鞍马策勋十二转市,名词用作动词,译为“买”。策,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记下”。词类活用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朔气传金柝赏赐百千强胡骑表示多数。古义指父亲。北方。有余。战马。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出郭相扶将著我旧时裳双兔傍地走不愿意。希望。外城。穿。跑。字词解释1、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2、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3、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4、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动词,买名词,集市文告通“贴”,粘贴愿意希望带领搀扶一词多义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应为“愿为(此)市鞍马”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特殊句式叁课文翻译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课文赏析朗读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杵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爹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爹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爹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诸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课文赏析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轮流翻译,理清全文大意,教师对重点语句进行补充讲解。交流讨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翻译句子:课文赏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翻译句子:课文赏析学生欣赏改写《木兰诗》交流讨论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我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回家的感觉,就是爽!路旁的树绿多了,花也开了,处处洋溢着春的生机。 马儿,快些,在快些,快点回到我的家乡。 突然,一个熟悉的村庄出现了,哎,那不是我的阿爷阿娘吗? 我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呼唤着:“娘,木兰回来了,您的木兰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阿爷也不禁老泪纵横。 我搂着双亲,激动万分。爷娘的额上多了许多皱纹,阿娘的腰也弯了,阿爷拄着个拐棍,我知道那是多年担心挂念我的缘故。岁月不饶人哪,一晃十多年了。 美文改写 还是那个村庄,还是座房子,只是人已经变了许多。 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她望着我,又惊又喜。 “姐姐!”“小妹!”似乎生疏了,但终于又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只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望着小弟,我笑开了花。 美文改写美文改写 堂屋不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我来到了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我赶紧脱下战袍,换上了美丽的红装,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十多年了,还没穿过我的女装呢…… 梳理完毕,轻移莲步,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阿爷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我拿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他们才认出我, 哈哈! 美文改写肆课文赏析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思考这两句在语意表达形式上有何特点?研读赏析:课文赏析上下句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这是互文的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文中运用互文手法描写的句子还有哪些?找出来并解释。意思: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意思:打开每间房门,进去看看,坐坐。意思: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课文赏析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顶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复沓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比“不闻…… ,但闻……。”对偶对偶修辞手法文中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解释。请概括本诗主要情节代父从军,踏上征途奔赴前线,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赞美,讴歌英雄一、二、三、四、情节结构概括各段的内容。1-23456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写木兰还朝辞官。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用比喻作结。7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物赏析勤劳、善良热爱亲人和平、爱美 女儿性情淳朴、谨慎 巾帼英雄机智、勇敢淡泊名利报效国家 英雄气概坚毅、忠孝体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首先,诗中花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人物赏析《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课堂小结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中心思想布置作业尝试改写《木兰诗》(共62张PPT)穆桂英秦良玉梁红玉花木兰9 木兰诗《木兰诗》 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由北宋的郭茂倩编写的。木兰 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助读资讯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 。“乐府双壁”:南朝《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完整。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乐府诗的特点云鬓机杼鞍 鞯朔气金柝霍霍著阿姊唧唧辔头溅溅啾啾胡骑读一读字词识记jīpèijiānjìjiūshuòtuòhuòzhuóbìnzhùān jiānzǐ云鬓机杼鞍 鞯朔气金柝霍霍著阿姊唧唧辔头溅溅啾啾胡骑初读古文,把握节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初读古文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结合注释,理解大意。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叹息声又对着门织织布的梭子只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忽然间)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译文军中的文告想的是什么思念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和“阿爷”一样,都指父亲愿意为了买泛指马和马具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问木兰想的是什么,在思念什么?(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译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马鞍下的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早晨水流声胡人的战马马叫的声音到东市买了一匹好马,到西市买了马鞍和鞍垫,到南市买了嚼子和缰绳,到北市买了马鞭。(木兰)早晨辞别了父母,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译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北方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军战士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归来。译文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问(木兰)想要什么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指上文的“可汗”木兰从前线回来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举行大典的朝堂上。朝廷为木兰记功很多次,并赏赐了很多财物。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表示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把自己送回故乡。译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穿扶持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外城磨刀的声音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同“贴”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动弹眯着眼靠近、临近跑怎么分辨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东边绣楼的门,坐坐我西边内房的床。脱下我从军时的战袍,穿上我在家时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我乌云般译文的秀发,照着镜子在额头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军中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并肩作战了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眼常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但是让)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又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译文诗中指磨刀的声音。现用以形容敌人在加紧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认。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问女何所思 愿为市鞍马 策勋十二转 当窗理云鬓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名词用作动词,买。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名词用作状语,像云那样的。疑问代词用作动词,是什么。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古义:父亲。今义:爷爷。爷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离古义:跑。今义:行走。走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郭古义:门。今义:人家、门第。户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 )市( )动词,买。名词,集市。愿为市鞍马( )愿驰千里足( )愿愿意。希望。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帖名词,文书、告示。动词,同“贴”。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将名词,将领。动词,扶持。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问女所忆何”。) 省略句:1.昨夜见军帖。(省略了主语“木兰”。)2.愿为市鞍马。(“为”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古文品读诗歌按照情节可划分为哪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大意。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准备,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样写是为了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表明战事紧迫,同时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木兰是家喻户晓女英雄,诗歌是如何刻画她的“英雄”形象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女战士形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两句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从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从军十余年,居然能巧妙掩饰女儿身份,不被发现,且同男子一样上阵杀敌。她的聪明、机智、谨慎让人称奇。父亲年迈弟弟年幼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保家卫国的责任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哪些语句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态?焦虑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细致描写了她离家越远思亲越切的心理,真实再现一个初次离家、孤单思念亲人的女子形象。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虽然立了大功,却辞官不就,只想回到故乡,享受家庭的欢乐,现出她不爱功名、热爱田园生活、至情至性的品质和特点。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回家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还原成“女儿身”,从一系列欢快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的一颗爱红妆、爱生活的女儿心。诗歌最后四句有什么作用?用比喻做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地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重详略安排,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1-3行军准备(详写)4征战生活(略写)5、6辞官回乡(详写)内容: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结构: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人物形象:更有利于突出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隐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语意表达形式上有何特点?这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争的频繁持久、战斗的激烈残酷。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表达效果: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还有哪些诗句运用互文的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层次分明地铺陈出木兰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情形,语言十分灵活和简洁。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每间房门,进去看看,坐坐。而不是开了东阁的门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梳理美丽的乌发,后在额上贴好看的花黄。找一找:诗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又叫复叠、重章叠句 ,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并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又称“联珠”,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起头。表达效果:总的来说,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特征: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且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为什么?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承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后,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1.详略得当。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十年征战、建功受封的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是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如果将十年的征战生活详细来写,就会冲淡诗的主题,也与木兰的形象不相吻合。木兰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成功,是与详略安排分不开的。2.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诗歌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形式。这首诗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流传千百年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除了第4段的文字比较典雅外,其余都保留着民歌的形式和风格,问答、排比、重叠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板书设计行军准备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机敏活泼不慕名利交代身份,揭示忧虑说明原因,决心应征积极准备,踏上征途辞官回乡谢辞高官,功成身退喜归故里,重著旧裳以兔为喻,解释原因征战生活:历尽艰辛,转战沙场《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战胜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聪明勇敢、坚毅质朴、不慕功利、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课文主题拓展发散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唐]杜 牧课堂练习1.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诗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万里赴戎机一、课内名句默写。关山度若飞2.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二、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C1.背诵诗歌,积累本课文言字词及修辞手法。2.假如花木兰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请为她拟写一则颁奖词。课外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木兰诗.pptx 木兰诗1.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