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①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改进、应用与传播。(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②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天文、理学、文学和史学成就。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文化繁荣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向,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学习难点:理学的主张和影响。
【课前预习】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人物:北宋毕昇
发展:后来又发明了木活字,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活字转轮排字盘。元朝中期,锡活字印刷出现。
传播:13世纪时,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
演变历程
①先秦时期: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
②北宋时期:利用人造磁铁制成罗盘。
③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传播:经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3)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演变历程:
①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②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③宋元时期:火药更多地应用于战争
④元朝:发明了火铳
传播:经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天文学的发展
1、沈括
(1)时代:北宋
(2)成就:创制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改进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
2、苏颂
(1)时代:北宋
(2)成就:创制水运仪象台,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数百年。
3、郭守敬
(1)时代:元朝
(2)成就:研制出简仪等近20种天文仪器;编制《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四、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2)诗人:南宋陆游
2、元曲
(1)基础:说唱、戏曲艺术
(2)形式:散曲和杂剧
(3)杂剧家: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著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王实甫等。
五、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作者:司马光
2、时期:北宋
3、体裁:编年体通史
4、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意义?
解析: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印书成本,有利于图书的普及和文化传播;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探究二:问题:小组讨论:根据材料思考,理学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解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促进了个人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升,有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性格;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探究三:问题:【唯物史观】说一说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形式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解析:通俗化、自由化、平民化;
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探究四:问题:小组讨论:【唯物史观】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
解析:政治: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元朝实现大一统,社会相对安定;
经济: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系: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历史: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
个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新。
探究五:问题:【家国情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路上的青少年,你认为应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解析: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积极继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课后检测】
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促进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使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因此,材料强调了指南针发明和应用的作用,C项正确;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排除AD项;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排除B项。故选C项。
2.(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 )
A.科举制的创立 B.造纸术的发明 C.八股文的推行 D.印刷术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反映了书籍数量的大规模发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雕版印刷的成熟和活字印刷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为宋朝政府大量发行各类书籍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排除A项;造纸术的发明是在汉朝,排除B项;八股文的推行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主要表明( )
A.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B.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C.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 D.秦朝汉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
【答案】C
【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转换为秦汉,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宋代诗词也经常提及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些都说明诗词中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深厚的家国情怀,C项正确;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不是题干表达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边境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历史社团开展探究式学习,搜集了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人物的资料、该社团研究的主题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搜集了关汉卿、马致远、白补等人物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团研究的主题是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白补、郑光祖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C项正确;唐诗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排除A项;宋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排除B项;小说是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有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等人,排除D项。故选C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①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改进、应用与传播。(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②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天文、理学、文学和史学成就。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文化繁荣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向,增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学习难点:理学的主张和影响。
【课前预习】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人物:北宋
发展:后来又发明了 ,元朝科学家 发明活字转轮排字盘。元朝中期, 印刷出现。
传播:13世纪时,传入 ,后来传到 及东南亚地区,又经 传到 ,经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 。
影响: 。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指南针
演变历程
①先秦时期:利用天然磁石制成 。
②北宋时期:利用 制成 。
③北宋末年:中国海船上开始 指南针。
传播:经 传到了欧洲
(3)影响:对 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
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演变历程:
①唐朝时:中国人
②唐朝末年:火药 到 领域
③宋元时期:火药更多地
④元朝:发明了
传播:经 传到了欧洲
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 产生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天文学的发展
1、沈括
(1)时代:北宋
(2)成就:创制历法“ ”;著有 ;改进浑仪、漏刻等天文观测仪器。
2、苏颂
(1)时代:北宋
(2)成就:创制 ,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数百年。
3、郭守敬
(1)时代:元朝
(2)成就:研制出 等近20种天文仪器;编制 ;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 年。
四、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词人: 、李清照、辛弃疾
(2)诗人:南宋
2、元曲
(1)基础:说唱、戏曲艺术
(2)形式:散曲和杂剧
(3)杂剧家: ,代表作是《窦娥冤》,著名的杂剧家还有 、 等。
五、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作者:
2、时期:北宋
3、体裁: 体通史
4、内容:记述了从 到 共1300多年的历史。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意义?
探究二:问题:小组讨论:根据材料思考,理学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探究三:问题:【唯物史观】说一说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形式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探究四:问题:小组讨论:【唯物史观】辽宋夏金元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
探究五:问题:【家国情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路上的青少年,你认为应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课后检测】
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2.(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宋朝政府大量颁行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各类书籍,满足各级学校的教学需要,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反映了( )
A.科举制的创立 B.造纸术的发明 C.八股文的推行 D.印刷术的发展
3.(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唐诗通常会把时空背景转换成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宋词经常提及不为两宋控制却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中国西北地区,如辛弃疾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这主要表明( )
A.唐诗宋词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B.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C.家国情怀是超越时空的情感 D.秦朝汉朝边境贸易较为兴旺
4.(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历史社团开展探究式学习,搜集了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人物的资料、该社团研究的主题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