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①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基本内容,并辩证分析其所带来的利与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②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认识到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历史解释、)③了解明朝的民族关系,知道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明朝强化皇权的举措;奴儿干都司。学习难点:明朝强化皇权带来的影响。【课前预习】明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 (明太祖)都城: (南京)夺位①背景:建文帝继位,采取“ ”政策。②人物:明太祖之子燕王 发动“ ”,夺取帝位,他就是 。③加强北方防御:迁都强化皇权背景:元朝灭亡是由于 和 。措施中央:① ,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 负责。②将大都督府分为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③明太祖成立 ; 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地方:取消 ,设“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3、影响: , 大大加强。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变化①内容:考题必须出自“ ”“ ”。考题解释必须以 的《 》等为标准。②格式:2、影响:八股文 , , , 。四、民族关系1、对女真的管理:明成祖设立2、对蒙古的管理:①措施:1571年,明朝封蒙古 为王,并达成 和 的协议。史称“ ”②影响: 明朝与蒙古约200年的 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小组讨论】元末群雄逐鹿,为何出身贫寒的朱元璋能够问鼎天下?探究二:问题:【历史解释】根据材料说一说官员上朝礼仪发生的变化,并归纳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探究三:问题:回顾历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采取的统治措施是什么?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探究四:问题:【唯物史观】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明朝强化皇权的利与弊。【课后检测】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某位皇帝曾训谕其子孙以后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这位皇帝是(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2.(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中国通史纲要》记载:“他设立了叫做’锦衣卫’的侦缉组织,专门罗织官员吏民的罪名,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的灾难。”材料中的“他”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 )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 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4.(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①知道明朝的建立,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基本内容,并辩证分析其所带来的利与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②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认识到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历史解释)③了解明朝的民族关系,知道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明朝强化皇权的举措;奴儿干都司。学习难点:明朝强化皇权带来的影响。【课前预习】明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南京)夺位①背景: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②人物: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③加强北方防御:迁都北京强化皇权背景: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措施中央:①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③明太祖成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明宪宗成立西厂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3、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大加强。三、科举考试的变化1、变化①内容:考题必须出自“四书”“五经”。考题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等为标准。②格式:八股文2、影响: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四、民族关系1、对女真的管理:明成祖设立奴儿干都司2、对蒙古的管理:①措施: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史称“隆庆和议”②影响:结束了明朝与蒙古约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小组讨论】元末群雄逐鹿,为何出身贫寒的朱元璋能够问鼎天下?解析:避敌锋芒,积蓄力量,后发制人。分化瓦解、攻心为上。探究二:问题:【历史解释】根据材料说一说官员上朝礼仪发生的变化,并归纳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解析:由坐到站再到跪;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探究三:问题:回顾历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采取的统治措施是什么?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解析:秦: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巩固封建统治探究四:问题:【唯物史观】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节课所学,分析明朝强化皇权的利与弊。解析:利: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使明初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弊:君主专制的强化,容易形成皇帝专权,出现偏颇决策;而思想上的专制则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阻碍了中国文化、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课后检测】1.(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的某位皇帝曾训谕其子孙以后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这位皇帝是(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答案】D【详解】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大大加强。由材料“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可知该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D项正确;汉高祖、唐太宗和宋太祖均没有废除丞相,排除ABC项。故选D项。2.(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中国通史纲要》记载:“他设立了叫做’锦衣卫’的侦缉组织,专门罗织官员吏民的罪名,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的灾难。”材料中的“他”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他设立了叫做‘锦衣卫’的侦缉组织,专门罗织官员吏民的罪名,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的灾难。”结合所学可知,为监视官民,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A项正确;明成祖成立东厂特务机构,排除B项;康熙帝、乾隆帝是清朝的皇帝,曾大兴文字狱,与锦衣卫的设立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帮助皇帝处理文件)。”这反映了明朝( )A.中央机构完善 B.皇权空前强化 C.文学日趋繁荣 D.文臣地位提高【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设立阁臣”“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建立了内阁制度,阁权强大时负责票拟奏章,但内阁始终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都由皇帝决定,内阁制度的建立使皇权进一步强化,B项正确;题干并未反映出中央机构完善,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文学,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文臣的地位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可知,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秦朝的“焚书坑儒”还要严重,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D项正确;综上所述,材料主旨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不是明八股取士的原因、形式、目的,所以排除ABC项。故选D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原卷版).docx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