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高效课堂】7.1影响深远的人精神 同步探究学案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人文精神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养成积极生活态度。 健全人格: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责任意识: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任务 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知道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提升精神境界思维导图课前预学1.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①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 的探索和 的涵养。②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 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 、 作用。③中华人文精神承载着 的道理,可以 、 ,对于丰富人的 、提升 具有重要意义。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 、 、 、 等诸多方面。① 的处世方法。② 的教化思想。③ 的美学追求。④ 的生活理念。3.怎样认识和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认识: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 ,找到 ,又保留 ,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 ,存异则让人们彼此 。和而不同,就是倡导 ,协调不同意见,但不 。意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 ,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 。4.怎样认识和理解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认识: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 的道理,可以 、感化人,成就 。意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 、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5.怎样认识和理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认识: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 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 ”。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 ,主张将人的 与外界 融为一体。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6.怎样认识和理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认识: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 ,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 。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 ,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 。课中研学素材链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字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学以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的体现和作用。[易错提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X) 中华秀优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课堂过关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以下内容共同反映了( )★《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战国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代柳宗元:“吏为民役。”A.民本思想 B.法治思想 C.德治思想 D.新型民主2.学校开展 “中华传统美德在身边” 主题活动,小李分享见闻:邻居张爷爷家经济宽裕,可日常用水节俭,物尽其用不轻易换新。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和和美美,遇分歧不争吵,心平气和沟通,彼此尊重。对此,下列“微点评”最恰当的是( )A.这是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体现B.说明没有主见的人难以自立C.自信的人更能赢得未来D.诚实守信才会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3. “文明以止”的本意是说,如果一个人(特别是统治者)的德行能够像天地日月一样正大而光明,并用礼乐来教化世人,那么,天下的人民就会被他的光明之德所感召和指引而遵从礼义,以至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这表明A.以人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能成就完美的人B.以人文化成天下利于促进民众道德素质的提高C.以人文化成天下能塑造个人独特的审美气质D.以人文化成天下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下关于陶渊明这两句诗所表达情感与品质的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体现了陶渊明自幼就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不感兴趣,向往自然山水。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他在田园生活中的一种闲适自在,心境与自然相融合的状态。C. 这两句诗表明陶渊明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因为仕途不顺才被迫归隐田园。D. 从这两句诗能感受到陶渊明安贫乐道,他的精神世界在田园生活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5.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尊道贵德的人文传统,因而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主张“陈力尚贤”“尊贤以崇德”,渐趋形成了尚贤以崇德的思想文化传统。这告诉我们A.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道德情操的涵养B.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物质享受的追求C.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生活意义的探索D.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重视对科学素质的培养6.古人云:“欲是深渊。”奢靡之风盛行,使人沉溺于享乐奢侈而不能自拔,丧失了心性之正,导致的是欲壑难填,久而久之就会走上玩物丧志的道路,甚至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欲望而泯灭天良。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要A.弘扬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B.树立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C.掌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D.强化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1)结合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2)上述理念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课中研学①体现: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②作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课堂过关A 2、A 3、B 4、C 5、A 6、D7、(1)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