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下 7.美丽乡村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美版七下 7.美丽乡村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艺术 美术》第七课《美丽乡村》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美丽乡村的特色,包括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融合。
引导学生认识乡村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基本步骤,培养学生对空间规划和设计的初步认知。
通过欣赏与分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分析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贵州省西江镇千户苗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小箬村的独特艺术魅力。
理解并掌握以浙江省杭州市东梓关村为例的乡村规划四个步骤。
2、难点
从艺术和文化角度深入解读不同乡村的特色形成原因。
能够运用乡村规划的理念,对简单的乡村场景进行初步规划分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对乡村的印象,引出本节课主题 “美丽乡村”。
(二)美丽乡村示范
1、浙江省安吉县余村
展示余村的青山绿水、整洁的村舍图片。介绍余村从 “卖石头” 到 “卖风景” 的绿色发展转变历程。
分析余村如何将自然生态与乡村建筑和谐统一,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
2、贵州省西江镇千户苗寨
呈现千户苗寨层层叠叠的木质吊脚楼在山水间的壮观画面。讲解苗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如吊脚楼的结构特点与适应山地环境的智慧。
展示苗寨的传统服饰、歌舞等人文元素,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文化为乡村增添的独特魅力。
3、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小箬村
展示小箬村五彩斑斓的房屋图片,介绍其成为 “童话小镇” 的创意改造过程。
分析色彩在乡村环境营造中的作用,以及这种独特的色彩风格如何吸引游客,带动乡村发展。
(三)美丽乡村改造 - 以浙江省杭州市东梓关村为例
1、前期调研
讲解调研的内容,包括东梓关村的历史文化、自然地形、村民需求等。展示一些调研时拍摄的照片和记录资料。
强调前期调研是乡村规划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现状,才能做出合理规划。
2、方案讨论
展示规划团队针对东梓关村提出的不同初步方案,讲解方案讨论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如如何保留原有村落肌理、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等。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组织简单讨论。
3、草图绘制
展示规划草图,讲解草图绘制是将方案构思可视化的过程,包括建筑布局、道路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初步描绘。
分析草图中线条、比例、符号等元素的运用。
4、模型和效果图制作
展示东梓关村的规划模型和精美的效果图,对比模型与草图的差异,讲解模型和效果图如何更直观地呈现规划效果。
说明模型和效果图在与村民沟通、展示规划成果方面的重要性。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介绍的三个美丽乡村示范案例的特色,以及东梓关村乡村规划的四个步骤。提问学生对美丽乡村的新认识,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自己身边的乡村环境,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善。
(五)课后作业
1、观察记录:让学生选择自己家乡附近的一个乡村区域,观察其环境现状,包括建筑风格、道路状况、公共设施以及自然景观等方面,并用文字和简单的手绘草图记录下来。
2、规划建议:根据课堂所学的乡村规划知识,针对观察到的乡村区域,提出至少 3 条合理的改造规划建议,例如优化某块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改善村庄道路的通行便利性、提升村庄入口景观的吸引力等。要求学生详细阐述每条建议的依据和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