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导入新课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民族,他们多数过着游牧生活,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是我们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曾建立了一个地域辽阔且强大的政权——元朝,并统一全国,那么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进而统一全国的呢 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到蒙古族,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 新课探究(一)元朝的建立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蒙古秘史》中这样写道:“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1)蒙古族的活动范围在哪里?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可以看出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是一种什么状况?当时牧民们的最大心愿是什么?新课探究1.活动范围: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生活: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2.状况: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心愿: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新课探究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铁木真(成吉思汗)谁改变了蒙古草原混战的局面?他的贡献有哪些?贡献:1.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2.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从此,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3.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统治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互动新授蒙古统一后,随着蒙古的强大,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蒙古族的扩张,不仅在我国境内,而且兵锋最远达欧洲多瑙河流域。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新课探究如何评价铁木真?① 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从此,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这是最突出的历史功绩。② 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③ 蒙古统一后,他发动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是有侵略性质的,但也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④ 他是蒙古族杰出的首领。互动新授历史事件时间识记方法: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1127+100=1227,金灭北宋后隔了100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34,时间最好记)。互动新授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就在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于六盘山去世,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在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持续了40多年。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他继承了汗位。2.元朝的建立互动新授忽必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深感中原政治制度的先进,他即汗位后,立志改革创新。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忽必烈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尽量提炼出具体改革措施的关键词。忽必烈时间:1271年建立者:忽必烈(元世祖)国号:元都城:大都新课探究①他即位后,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 “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②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新课探究(二)元朝的统一1.元朝的统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元,1272年定都大都。③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至此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互动新授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就下面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元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 (2)同学们怎样认识蒙古灭西夏与金、元灭南宋这种战争 互动新授(1)元朝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主观上:①蒙古统治集团掌握着强大的武装。②战略战术运用正确(迂回包抄)。客观上:①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③各民族融和的加强。(2)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与金、元灭南宋等都属于民族征服战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互动新授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在元军南下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抵抗派大臣文天祥组织军队英勇抵抗。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直到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文天祥(1236-1283)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南宋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国疆域扩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是,元朝的统一是通过军事征服来完成的,蒙古贵族在征服战争中表现出的掠夺性和残酷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这势必激起其他民族的反抗。因此,文天祥抗元,反对军事屠杀和掠夺,是正义的。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但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互动新授互动新授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与汉唐疆域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幅员之辽阔,地域之广褒远超历史上任何朝代。互动新授(三)元朝的统治1.行省制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目“元朝的统治”前三段内容,阅读“行中书省”,归纳一下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目的、具体内容。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内容:第一,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第二,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新课探究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影响 新课探究它主要包括大都及其附近,大概范围为今天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地区。中书省主要是指哪些地区 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负责监察事务。中书省如何具体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新课探究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中书省之外,全国还设置了哪些行省 找到这些行省的大体位置。互动新授(1)对台湾的管理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知识,回顾历史上台湾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2.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互动新授元朝时的琉球即今天的台湾,三国时称夷洲。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先后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其中第三次是在610年。隋炀帝派武将文臣率领一万多人,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互动新授(2)对西藏的管理请同学们找到《元朝形势图(1330年)》上的宣政院辖地,即今西藏地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下:元朝建立后对西藏是如何管理的 新课探究1.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2.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意义:从元朝开始,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对西藏的管理元朝是如何对西藏进行管辖的 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有什么意义 元宣政院印互动新授在西北地区,元朝是如何加强统治的 通过对东南、西南、西北边疆地区所采取的不同的管辖方式,同学们总结一下,元朝在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方面呈现出了什么特点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探究新课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任何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逆人心而动,都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管辖边疆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稳固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为此后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根底。互动新授元朝这些开发边疆地区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元朝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是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四)元朝的民族交融互动新授戴良是元代著名诗人,材料中的“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两句,从字面上理解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进一步思考一下,材料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呢 请同学们进一步概括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 互动新授(1)大规模人口流动:元朝时,朝廷调集大批军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屯田戍边,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2)长期杂居相处:边疆各族同汉人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3)回族开始形成: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回。它是我国回族的前身。互动新授如何看待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 在元朝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汉族农民向边疆地区的迁移,不仅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经验,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农业开发;同时,边疆地区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也逐渐向农耕生活转变,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形态。其次人口流动也促进了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在相互接触和碰撞中产生了新的交融和创新。这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不仅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互动新授元朝灭亡后,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交融。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一下元朝灭亡的原因。互动新授拓展一:在我国历史上,有几个重要的由大分裂到大统一的朝代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归纳一下。中国封建社会有4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互动新授(1)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保障,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3)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沿用至今。拓展二:如何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 课堂小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并奠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基础;忽必烈建立元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分立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南宋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元朝在统一全国后,通过设立行省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治理国家;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西藏和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加强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板书设计随堂练习AD1.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A.铁木真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忽必烈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我国哪个民族的首领 ( )A.满族 B.维吾尔族 C.匈奴族 D.蒙古族随堂练习C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我们经常吟唱的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名曲——《天堂》。在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4.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定都和林,灭亡南宋 B.建立蒙古政权C.正式定国号为元,迁都大都 D.创制蒙古文字B随堂练习AAD5.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 ②改国号为大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这句诗的作者是( )A.文天祥 B.李纲 C.岳飞 D.韩世忠7.下列朝代曾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中国的是( )①秦朝②北魏③西晋④北宋⑤隋朝⑥元朝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随堂练习CCC8.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赤嵌楼9.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C.为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D.使元朝的疆域更加辽阔10.元朝设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澎湖和琉球B.河北、山东C.西藏D.岭北11.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中书省 B.中书省 C.六部 D.尚书省B随堂练习元朝时期疆域辽阔。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1)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