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依法行使权利【统编版八下道法精品课件29张PPT含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依法行使权利【统编版八下道法精品课件29张PPT含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统编八下道法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25年春八下道法同步精品课件含视频(统编2024版)
3.2依法行使权利
第二单元 第三课理解权利义务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1
3
4
5
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6
新课导入
2
新课导入
视频: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
时长:1分4秒
情境思考:作为消费者一员,我们该怎样维权?
通过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使学生明白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行使权利的界限,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培养法治观念。
通过对公民维权方式的学习,使养成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学习目标
行使权利有界限
第一目
利用网络制造谣言:
近日,云南大理一网民在某平台发布视频称:“真人真事:一个奶奶在家带五个月的小孙子,三个人找她打麻将,自家的狼狗饿了,断了链子,把小孩吃了……”经大理网安部门核查,近期并未发生此类事件,视频内容为虚假信息。罗某某涉嫌编造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当地警方依法给予行政拘留5日处罚。
提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有言论自由权,但是制造谣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探究一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新知学习
情境思考:从依法行使权利的角度分析,罗某某为何受到处罚?
四川成都一两岁幼童遭烈性犬撕咬伤情严重,引发社会关注。犬主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为了得到更好治疗,受伤女童已转至医院,由医疗专家组进一步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烈性犬伤人事件:
提示:公民有养犬的权利,但是要做到文明养犬、依法养犬。材料中烈犬伤人,严重损害他人权益,因此犬主人受到惩罚。
探究一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情境思考:犬主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说明了什么?
探究一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韩潇是某地的一名公务员,赴外地旅游期间,通过手机交友软件与当地一网友结识,相谈甚欢。回到家中后,韩潇经常在网上向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并不时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对方随即向韩潇介绍,称自己的堂哥“陈逸”能够提供兼职,帮助其赚取外快。随后,“陈逸”添加韩潇为微信好友,并要求韩潇提供当地的一些敏感信息,并承诺支付报酬。韩潇应允后,“陈逸”进一步以金钱为诱惑,指挥韩潇搜集党政机关涉密文件。对方对韩潇提供的文件资料极为重视,为确保安全,专门对韩潇进行了间谍培训,教授其沟通联络、传递情报的具体手法,并派专人向韩潇提供经费以及手机、SIM卡等通联工具。此时,韩潇在已经明知对方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的情况下,为获取高额报酬,仍铤而走险继续搜集提供涉密文件。案发后,韩潇因犯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人民币。
情境思考:韩潇被判刑并罚款说明什么?
提示:公民有使用网络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权利,但韩潇的行为泄露国家机密,危害了国家的利益,因此受到处罚。
动手查阅宪法,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要求。
不得用言论进行诬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动;
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行使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公民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任何人不得利用结社自由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健康、妨碍国家安全的活动等;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探究一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课堂笔记
行使权利有界限的原因、宪法规定及要求。(教材P43)
(1)原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要求: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②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
第二目
探究二 公民应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
情境一:王霖年满18周岁,打算参加县人大代表选举,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他要怎样才能行使自己的权利?
出示身份证进行选民登记
参加投票选举
选举法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
情境二:在选举期间,王霖恰好需要外出,该怎么办?
提示: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情境思考:这些规定说明了什么?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维权不当,反成侵权?
情境三:易某某购买了某小区的商品房,在交房之际,因房子延期交付,易某某多次在个人抖音账号发布视频,编造炒作该商品房“房屋墙壁开裂、刚装修的厕所淌水”等虚假信息,致使原告方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权益受损,原告遂将易某某诉至法院。
经承办法官调查核实,确定易某某是该小区业主,其发布的视频与存在的事实严重不符。承办法官通过向易某某分享讲解一些法院宣判的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不实言论的典型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当事人讲明利害关系,经过多次调解协商,易某某及其家属认识到维权措施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的错误,同意向原告赔偿损失10000元,并就不实视频侵害原告权益进行书面道歉,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提示: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权。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探究二 公民应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
情境思考:易某某维权不当反成侵权,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最正规最权威,维权的最后屏障
第一种方式
第三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
第四种方式
不成
不成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情境思考:你知道正确的维权程序吗?
和解
含义: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①适用范围: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②优势:快速、简便。
③协商办法: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外卖员小王在送餐途中,电瓶车在过马路转弯时与另一辆车发生剐蹭,因为剐蹭比较轻微,车主张某并未过去责难小王,双方在互相没有受伤,也没有任何财产随时的情况下达成和解,小王赔付张某300元。
调解
含义: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①依据: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
②调解过程: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进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③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2023年6月25日,被告王某驾驶小型轿车与原告吴某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在呼和浩特回民区某路段相撞,后经交警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吴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事后双方多次沟通无果,无奈吴某诉至回民区人民法院。
  回民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干警认真审阅案件材料后,认为该案具备调解基础,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优先启用诉前调解程序。调解员刘俊英受理案件后,为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纠纷,多次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并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结合案情实际,调解员从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等角度释法明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全力化解当事人的心结,慢慢消除了双方的对立情绪。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握手言和,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和解和调解区分
和解:“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和沟通,就产生纠纷的事项达成共识和就纠纷的解决做出一致的决定的过程和结果。主要依赖于协商。
调解:“调解”是指纠纷的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的介入下,通过谈判达成和解、解决纠纷的过程和结果。

视频:何为仲裁
时长:1分42秒
仲裁
仲裁
含义: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①适用范围: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②依据:仲裁协议、法律
③仲裁过程: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决约束。
  李某以其与王某签订的《借款合同》为依据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王某还款100万元。某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王某向李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诉讼
含义: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类型:民事诉讼: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
刑事自诉:某些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
行政诉讼:行政机关的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权益。
曾乙于某发型店邀请曾甲“掰手腕”,曾甲表示拒绝,曾乙再次邀约曾甲,曾甲遂参加了掰手腕活动。活动过程中,曾甲受伤。曾乙将曾甲送至医院接受治疗,曾甲住院诊断为右侧肱骨下段骨折,住院30天,共计花费医疗费29054.16元。曾甲诉至法院,请求曾乙赔偿其医疗费等各项损失。
课堂笔记
公民应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教材P44)
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①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依法行使权利
维护权利守程序
行使权利有界限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做法
维权方式(和解、调节、仲裁、诉讼)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
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1.(2024四川)近年来,微短剧凭借时长短、节奏快、剧情紧凑吸引了许多观众。然而,不少微短剧需要充值会员或付费购买才能观看全部内容,但观众充值后,经常遇到剧集变短、无法观看、二次付费等问题。上海陈女士就陷入了这种“陷阱”,她应该(  )
①拨打电话,寻求消协帮助
②自认倒霉,再不看微短剧
③加强监管,打击不良商家
④联系商家,追回多付钱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随堂练习
B
→说法正确
→说法错误
→说法错误,这是对执法者的要求
→说法正确
2.(2024福建)下列对下图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  )
A.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B. 该消费者通过诉讼的方式依法维权
C. 消费者协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 商家不得采用“扫码”形式让顾客点餐
→未体现
→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
→说法错误。商家不得强制顾客
“扫码”点餐
C
3.[2024云南26(2)]截至2023年6月,国内短视频用户规模约为10.26亿人。与此同时,自媒体造假现象也引发关注。
为吸粉引流,自媒体从业者徐某某与薛某编造“秦朗丢失寒假作业”的视频,散布虚假信息。同时,部分网民不分真伪、轻信盲从,导致事件不断发酵。因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其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可见,自媒体和网民都需要反思,勿让谎言成为流量密码。
【答案】①行使权利有界限。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自媒体在运营过程中散布虚假信息,扰乱了公共秩序,超越了行使权利的边界,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网民面对网络热点时,要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合理利用网络, 学会“信息节食”;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勿让谎言成为流量密码。(6分)
结合材料,运用依法行使权利与合理利用网络的相关知识,说说你对“勿让谎言成为流量密码”的理解。(6分)
限定知识
设问类型
1.记背课本P43-46正文。
2.实践活动:采访几位同学,了解他们生活中被侵权后维权的案例和方式。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