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长江三角洲地区 同步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长江三角洲地区 同步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基础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的( )
A.辽中南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京津唐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
2.图中的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3.图中B所代指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4.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下列对其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湿热,黑土肥沃 B.江海交汇之地,交通便利
C.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D.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亚运会)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表示杭州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杭州市举办亚运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气候温和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 C.经济水平较高 D.基础设施发达
7.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可以品尝当地名菜( )
A.剁椒鱼头 B.北京烤鸭 C.西湖醋鱼 D.井冈烟笋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下图是长江三角洲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巨大的价值是( )
A.灌溉与发电 B.养殖与发电 C.供水和发电 D.供水和运输
9.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得益于( )
①通讯技术的发展②农业的发展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④科技的迅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特色是( )
A.林海雪原 B.水乡风情 C.石林溶洞 D.大漠驼铃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图,该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旖旎的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鱼米之乡”和旅游目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属于图示地区人文环境特色的是( )
A.热带经济作物广布 B.江南园林文化深厚
C.平顶碉房居民常见 D.温带草原牧业发达
12.位于图示地区的旅游景点是( )
A.周庄水乡文化区 B.颐和园皇家园林 C.日月潭旅游胜地 D.都江堰
13.读长江三角图,完成下列填空。
(1)城市:① ② ③ ④ ⑤ 。
(2)河湖:⑥ ⑦ 运河⑧ 。
(3)海域:⑨ ⑩ 。
(4)省级行政区:A 市B 省C 省。
(5)铁路线:D 线E 线。
【提高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
B.长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长三角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缓解了能源紧张的现状
D.长期以来,长江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塑造了低平的三角洲平原,提供了土地资源。
2.“轨道上的长三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同城效应”,关于同城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除城市间的差异,有利于城市的合并,减少城市的数量
B.促进城市资源共享,有利于区域合作,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C.人们生活和工作在不同城市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D.发达的交通,提高了矿产资源运输速度,有利于发挥长三角重工业中心的带动作用
3.图中经过甲乙丙三座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
A.沪杭线 B.浙赣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处江海交汇之处,东临渤海和黄海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D.水乡风貌,别具特色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
A.上海 B.杭州 C.南京 D.苏州
6.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煤、石油等能源丰富 ②江海联运,交通便利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舟山群岛(下图)位于浙江省北部海域,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夏秋季节多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舟山群岛的描述,可信的是( )
A.位于北纬30°,西经122.5°附近 B.地貌为山地丘陵,由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
C.岛屿众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 D.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南海
8.舟山群岛传统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户小,建造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河流长短 D.气候条件
“中三角”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组合沿长江、环洞庭湖的27个地级城市,“一江两湖”整体协作,形成跨省域的经济一体化城市集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劳动力素质高 D.自然资源丰富
10.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人口密集,农产品的商品率低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11.阅读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和长三角经济地位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1)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借助 条件,这里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
(2)长江三角洲区域形成了“一轴两翼”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右图),其中“轴”是指 ,“两翼”可辐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甲 地区等。请简述长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
(3)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更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请从交通、商贸、技术协作等方面,分析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西电东送”提供电力,优化能源结构,营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环境,为此我国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风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建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努力争取 年前实现“碳中和”。
(2)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有 (答出一点即可)。
(3)下列不是“西电东送”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带来益处的选项( )
A.优化能源结构 B.缓解能源紧张
C.改善环境质量 D.加剧自然灾害发生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①是 市。
(5)体验低碳生活,让环保理念成为自觉行为,请写出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基础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的( )
A.辽中南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京津唐地 D.珠江三角洲地区
2.图中的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3.图中B所代指的海域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答案】1.B 2.B 3.C
【解析】1.从图中湖泊(太湖)及入海口处形成的冲积岛(崇明岛)可以看出,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从图上可以看出,图中的河流是长江。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边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环境良好,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量为537.79亿立方米,长江干流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730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江流经上中游后,在江西湖口折向东北,进入下游河段,在江苏江阴始入三角洲平原,在上海吴淞流入东海。从图上可以看出B所代表的海域是东海。图中B所代表的海域是东海,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下列对其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湿热,黑土肥沃 B.江海交汇之地,交通便利
C.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D.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答案】C
【详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水运发达,地势低平,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长,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黑土肥沃是指东北地区,与交通和人口稠密关系小,故选C。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亚运会)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表示杭州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杭州市举办亚运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气候温和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 C.经济水平较高 D.基础设施发达
7.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可以品尝当地名菜( )
A.剁椒鱼头 B.北京烤鸭 C.西湖醋鱼 D.井冈烟笋
【答案】5.D 6.B 7.C
【解析】5.甲是南京,乙是苏州,丙是上海,丁是杭州。故选D。
6.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所以杭州能举办亚运会,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匮乏。所以ACD正确,B错误。故选B。
7.剁椒鱼头是湘菜,北京烤鸭是北京的名菜,西湖醋鱼是当地名菜,井冈烟笋是江西名菜。故选C。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下图是长江三角洲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巨大的价值是( )
A.灌溉与发电 B.养殖与发电 C.供水和发电 D.供水和运输
9.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得益于( )
①通讯技术的发展②农业的发展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④科技的迅猛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特色是( )
A.林海雪原 B.水乡风情 C.石林溶洞 D.大漠驼铃
【答案】8.D 9.C 10.B
【解析】8.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水能资源不丰富,发电价值不高,AB措误。长江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养殖条件,但不是主要的价值,养殖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员献率低,C错误。长江为长江三角洲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需水量大,供水功能突出,该地区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需求量大,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有巨大的水运价值,所以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巨大的价值是灌溉、供水和运输,D正确。故选D。
9.“区域一体化"是指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注要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力量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使得区域内的生产和生活日益便利化、快捷化。一体化区域内可以实现"一小时”的生活圈,区域内经济、文化、交通逐步整合、融合;①③④符合题意;农业的发展不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原因,②错误。C正确,ABD惜误,故选C。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河湖众多,水田成片,属于典型的水乡风貌。林海雪原指的是东北地区,石林溶洞指的是云费高原,大漠驼铃指的是西北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图,该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旖旎的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鱼米之乡”和旅游目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属于图示地区人文环境特色的是( )
A.热带经济作物广布 B.江南园林文化深厚
C.平顶碉房居民常见 D.温带草原牧业发达
12.位于图示地区的旅游景点是( )
A.周庄水乡文化区 B.颐和园皇家园林 C.日月潭旅游胜地 D.都江堰
【答案】11.B 12.A
【解析】11. 图示地区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地处亚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广布,A错误;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江南园林文化深厚,B正确;平顶碉房在我国的青藏地区比较常见,C错误;温带草原牧业发达的地区是西北地区的内蒙古高原,D错误。故选B。
12.图中所示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周庄水乡文化文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正确;颐和园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日月潭位于台湾岛,都江堰位于四川省,BCD错误。故选A。
13.读长江三角图,完成下列填空。
(1)城市:① ② ③ ④ ⑤ 。
(2)河湖:⑥ ⑦ 运河⑧ 。
(3)海域:⑨ ⑩ 。
(4)省级行政区:A 市B 省C 省。
(5)铁路线:D 线E 线。
【答案】(1) 上海 杭州 南京 无锡 扬州
(2) 长江 京杭运河 太湖
(3) 黄海 东海
(4) 上海 江苏 浙江省
(5) 京沪 沪昆
【详解】(1)①是上海,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②是杭州,号称“中国丝都”,是著名的观光旅游城市。③是南京,简称宁,有“六朝古都”的美誉。④是苏州,东临上海,西拥太湖,是江苏省东南门户。⑤是无锡。        
(2)⑥是长江,中国第一大河。⑦是京杭运河,是中国开凿最早的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⑧是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3)⑨是黄海,⑩是东海。长三角东临黄海和东海。
(4)长三角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A是上海市,B是江苏省,C是浙江省。
(5)上海位于京沪线和沪昆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D是京沪线,E是沪昆线。
【提高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
B.长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C.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长三角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缓解了能源紧张的现状
D.长期以来,长江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塑造了低平的三角洲平原,提供了土地资源。
2.“轨道上的长三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同城效应”,关于同城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除城市间的差异,有利于城市的合并,减少城市的数量
B.促进城市资源共享,有利于区域合作,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C.人们生活和工作在不同城市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D.发达的交通,提高了矿产资源运输速度,有利于发挥长三角重工业中心的带动作用
3.图中经过甲乙丙三座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
A.沪杭线 B.浙赣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答案】1.C 2.B 3.D
【解析】1.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故A正确,不合题意;长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故B正确,不合题意;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其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三角地区水能资源不丰富,故C错误,符合题意;长期以来,长江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塑造了低平的三角洲平原,提供了土地资源,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2.“同城效应”并不能消除城市间的差异,有利于城市的合并,减少城市的数量,故A错误;形成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间“同城效应”的最主要条件是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该地区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快捷,从而促进城市资源共享,有利于区域合作,提高城市的影响力,故B正确;“同城效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C错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3.依据位置,读图可知,甲为南京市,乙为常州市,丙为苏州市,经过三座城市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该线自北京市至上海市。故D正确,沪杭线是上海至杭州、浙赣线是杭州至株洲、京广线是北京到广州,故ABC错误,故选D。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处江海交汇之处,东临渤海和黄海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物产丰富,鱼米之乡 D.水乡风貌,别具特色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 )
A.上海 B.杭州 C.南京 D.苏州
6.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煤、石油等能源丰富 ②江海联运,交通便利
③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④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4.A 5.A 6.B
【解析】4.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处,东临黄海和东海,所以A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势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河网密布,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呈现出水乡风貌,别具特色。所以BCD正确。故选A。
5.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杭州是浙江省的行政中心,南京是江苏省的行政中心,苏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城市,这三个城市都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故选A。
6.长江三角洲地区濒海沿江,地势低平,能够实现江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科技发达,人才集中,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是这里缺乏煤、石油等矿产和能源。所以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
舟山群岛(下图)位于浙江省北部海域,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夏秋季节多台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舟山群岛的描述,可信的是( )
A.位于北纬30°,西经122.5°附近 B.地貌为山地丘陵,由钱塘江泥沙淤积而成
C.岛屿众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 D.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南海
8.舟山群岛传统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户小,建造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土壤条件 C.河流长短 D.气候条件
【答案】7.C 8.D
【解析】7.我国全部位于北半球和东经度、东半球,读图可知,舟山群岛位于北纬30°,东经122.5°附近,A错误。舟山群岛属于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整个群岛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B错误。舟山群岛岛屿众多,有寺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C正确。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东海,D错误。故选C。
8.舟山群岛夏秋多台风,为了防风的需要,当地的传统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户小,建造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条件,D正确。跟地形、土壤和河流长短无关,ABC错误。故选D。
“中三角”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组合沿长江、环洞庭湖的27个地级城市,“一江两湖”整体协作,形成跨省域的经济一体化城市集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劳动力素质高 D.自然资源丰富
10.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人口密集,农产品的商品率低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答案】9.D 10.B
【解析】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长三角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中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D正确。工业基础、水陆交通、劳动力素质等,长三角地区更占优势。故选D。
10.中三角地区主要位于我国汉江平原以及两湖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季风水田农业,其机械化水平并不高,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三角地区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B正确;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是很高,并不都是人口密集,农产品的商品率并不全低,C错误;该区域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加之矿产资源开发,其生态环境并不占据明显优势,D错误。故选B。
11.阅读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和长三角经济地位示意简图,回答问题。
(1)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借助 条件,这里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
(2)长江三角洲区域形成了“一轴两翼”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右图),其中“轴”是指 ,“两翼”可辐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甲 地区等。请简述长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
(3)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不仅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更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请从交通、商贸、技术协作等方面,分析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答案】(1) 沿海、沿河分布 成群分布快捷的交通;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 长江/长江经济带/长江沿江经济带 珠江三角洲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3)交通方面:上海是我国重要的交通中心,许多铁路、公路、河运、海运及航空线在此交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商贸方面: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其他城市(区域)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技术协作方面:上海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所在地,可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发展经济及进行技术协作。
【详解】(1)由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可知,该区域城市多沿江河湖海、沿交通线分布。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便利的交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2)由长三角经济地位示意简图可知,“轴”是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可辐射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拥有长江“ 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交通便利,区域内外联系便捷;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人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等。
(3)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商业中心、科技中心,因此能够对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企业可通过上海筹集发展资金,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是我国重要的交通中心,许多公路、铁路、河运、海运、航空运输都在此交汇,带动区域经济大发展等;上海是重要的教育科技中心,上海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所在地,人才聚集,科技力量雄厚,可利用上海的技术优势发展经济及进行技术协作。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西电东送”提供电力,优化能源结构,营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环境,为此我国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风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建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努力争取 年前实现“碳中和”。
(2)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有 (答出一点即可)。
(3)下列不是“西电东送”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带来益处的选项( )
A.优化能源结构 B.缓解能源紧张
C.改善环境质量 D.加剧自然灾害发生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①是 市。
(5)体验低碳生活,让环保理念成为自觉行为,请写出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
【答案】(1)2060
(2)风能
(3)D
(4)上海
(5)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少用塑料袋;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根据材料二“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风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有风能、水能、核能等。另外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3)“西电东送”将西部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资源短缺的东部地区,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又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减少了雾霾天气的发生,ABC选项属于“西电东送”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带来益处;“西电东送”不会加剧东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D选项不属于“西电东送”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带来益处。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4)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即图中的①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5)低碳生活方式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少用塑料袋;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