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五代十国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削弱君权藩镇割据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温故知新动摇统治唐朝灭亡谁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 知道北宋建立及统一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 识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能辩证分析崇文抑武方针;(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 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感受士大夫救国家于危难中的决心和情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自习教材P44-46第一、二子目,找出以下信息。5min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建立:3要素统一:时间?事件?影响?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陈桥兵变: 2、北宋时间?人物?方针 影响(积极、消极)军事上 措施? 政治 中央 措施? 地方 措施①②③ 文教上 措施①②1、陈桥兵变: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事件:时间:人物:结果:960 年赵匡胤黄袍加身赵匡胤称帝2、北宋一、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1)建立:(2)统一:960 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979年时间:事件:影响: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注意: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思考:阅读以下材料,指出唐末以来存在哪些积弊?宰相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后晋 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后周 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积弊1:方镇太重积弊3:武将专权积弊2:君弱臣强“权”主指行政权;“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兵”指的是兵权。杯酒释兵权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收其精兵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军事上二、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一: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梁溪全集》(释义: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三衙直接掌管军队。)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定期换防)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教材P45的自习,指出措施。换将换将驻 地驻 地驻 地换将将1将2将3②文臣管军务,统调分离;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收其精兵2、政治上二、中央集权的加强(1)中央:稍夺其权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示意图汉唐宋代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政治/经济上二、中央集权的加强(2)地方: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②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材料:“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通判)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分知州权力,并监察地方官吏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3、文化上二、中央集权的加强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①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进士成为“天子门生”。②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材料一: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印明代的4倍,清朝的3.4倍……——《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几官问题》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北宋)汪洙《神童诗》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文集》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结合P46自习和以下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发展给宋朝带来的影响 影响:①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②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二、中央集权的加强方针 影响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文臣管军务,统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政治 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多重机构);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 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文教上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如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崇文抑武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分化相权,加强皇权造成中央冗员、冗费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冗员、冗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二、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一:宋代之所以国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二:武人地位低下,难以激发将士们持干戈以卫社稷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士兵无法得到正规而有效的训练,军队也经营商业,武器质量低劣,导致宋军战斗力低下。——赵明明《宋朝军事“积弱”因素浅析》结合P46自习和以下材料,如何评价崇文抑武方针 评价崇文抑武方针①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文臣掌兵,军队战斗力减弱;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北宋政治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方镇太重武将专权君弱臣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重文轻武问题应对新问题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财政开支大(冗费)官员冗杂(冗官)自习教材P46-47第三子目,找出以下信息。2min三、王安石变法时间支持者目的措施效果时间 支持者目的 措施 效果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经济: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军事:保甲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三、王安石变法结果:失败。→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原因)启示: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具备勇于改革,坚决斗争精神。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与统一3要素 (典故)中央集权的加强军事:文教:政治和经济:中央、地方王安石变法第8课时?事?(局部统一:中原和南方)利: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弊:积贫积弱目的?支持者?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