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基础题】1.下列对下图区域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①是太行山,是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C.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D.④为秦岭,东西走向,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2.下列景观反映了黄土风情的是( )A.B.C.D3.以下省级行政区不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是( )A.陕西省 B.甘肃省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全国共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读黄土高原某地景观图及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4.从图中信息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A.西高东低,地面崎岖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地面坦荡,起伏和缓 D.峰峦绵延,山势雄浑5.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区属于(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6.根据“风成说”的观点,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山脉 C.植被 D.降水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认可。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红色革命圣地——延安位于( )A.沙黄土带 B.沙漠带 C.黏黄土带 D.黄土带8.该图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之一。据图可以推测出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A.自北向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9.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图示地貌名称为( )A.黄土塬 B.黄土岇 C.黄土梁 D.黄土坡“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A.洞内干燥 B.窑洞门口多向北C.多占用良田 D.造价较高11.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其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日照充足C.水源丰富 D.昼夜温差小12.下图所示为黄土高原四大地貌景观,其中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在( )A.黄土塬 B.黄土梁C.黄土峁 D.黄土川13.读黄土高原示意图,结合书本P23-25,回答下列问题。(1)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东起② 山脉,西至③ 岭,北连⑤ 高原(大致以④ 为界),南抵①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 ,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 、 、 等。(3)黄土来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 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 说”被广泛认同。该理论认为,黄土的老家位于 ,在 风的作用下沉积在黄土高原。(4)黄土地貌:黄土土质 ,极易遭受 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 ,形成 、 、 、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提高题】下图为黄土高原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2.当地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的是( )A.冬季寒冷、风沙大 B.夏季多雨、气温低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河流多而且水量大3.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处农耕区向牧区过渡地带B.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C.煤矿资源丰富,被称为“乌金高原”D.黄土的“老家”就是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陕西省有46个县市分布有煤炭,总储量的99%集中在陕北、渭北地区。结合陕西省局部地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有关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森林资源丰富 ③属于干旱地区 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呈北多南少的趋势 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C.西安市水资源夏季最紧张 D.旱涝、台风、风蚀沙地灾害严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片古老的的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6.图中表示太行山脉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7.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羊肚头中、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B.黄土高原是流水冲积形成的C.这里有塬、墚、峁、川等独特的黄土地貌景观D.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和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此种古代民居反映了当地环境特点( )A.长冬无夏,气温年较差小 B.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C.气候干旱,缺少木材 D.地处西北地区,降水稀少9.地坑院设计的突出优点是( )A.保护环境 B.外形美观 C.冬暖夏凉 D.便于排水10.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风成说”得到广泛的认可。下列说法不能作为“风成说”证据的是( )A.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B.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11.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黄土是风携带的沙尘当风力减弱时沉积形成,往往土层深厚肥沃、松散但又具有直立的特点,不易倒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下图示意不同颗粒带的分布。(1)位于黄土高原上黄土带内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黄土高原颗粒带大体沿___________方向延伸,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直径越来越___________,说明黄土为来自西北风携带的沙尘逐渐沉积形成。(3)阻挡风沙进一步向东、向南前进的山脉分别是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山脉,因此这两条山脉便成为了黄土高原的东部、南部界线。(4)从农耕和住宅两个方面分析黄土的哪些特点有利于中华文明在黄土高原诞生。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基础题】1.下列对下图区域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B.①是太行山,是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C.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D.④为秦岭,东西走向,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答案】B【详解】读图可知,该区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又称乌金高原,A正确;①是太行山,是我国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B不正确;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C正确;④为秦岭,东西走向,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穿越的地方,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2.下列景观反映了黄土风情的是( )A.B.C.D【答案】D【详解】读图,A是泼水节,是傣族的文化,A错误;B是速度赛马,是比马匹奔跑速度、骑手驾驭马匹能力的一种竞技活动,主要是草原地区的赛马文化,B错误。C是骑马,也主要在草原地区,C错误;黄土高原的黄土风情有信天游、安塞腰鼓、窑洞、羊肚头巾。D是扎着羊肚头巾吹奏唢呐,戴这个羊白肚手巾可以用来遮挡风沙,唢呐是黄土高原的一种乐器,D正确;排除ABC,选D。3.以下省级行政区不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是( )A.陕西省 B.甘肃省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D【详解】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第二级阶梯之上,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区域面积比较辽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位于黄土高原。故选D。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全国共划分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读黄土高原某地景观图及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4.从图中信息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A.西高东低,地面崎岖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地面坦荡,起伏和缓 D.峰峦绵延,山势雄浑5.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区属于(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答案】4.B 5.C【解析】4.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在流水的冲蚀下,沟壑纵横,从图中也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5.从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全年降水较为丰富,且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大约在400—800mm之间,属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的半湿润区。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6.根据“风成说”的观点,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山脉 C.植被 D.降水【答案】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风从西北内陆地区搬运来大量沙尘,被山脉阻挡,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逐渐堆积形成了深厚的黄土,集中分布形成黄土高原。故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选B。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认可。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红色革命圣地——延安位于( )A.沙黄土带 B.沙漠带 C.黏黄土带 D.黄土带8.该图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之一。据图可以推测出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体是( )A.自北向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答案】7.D 8.C【解析】7.由图中城市分布可以看出,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是位于黄土带,是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故选D。8.“风成说”是指黄土高原的黄土是西北风从西北内陆地区吹来,受到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而形成了世界是黄土最深厚的地区,根据这一学说,可以推测出黄土随风流动的方向大致是由西北向东南,故选C。9.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图示地貌名称为( )A.黄土塬 B.黄土岇 C.黄土梁 D.黄土坡【答案】C【详解】由图可知,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顶面平坦,被沟谷分割,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所以为黄土梁地貌,故C正确;黄土塬是西北口语称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成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故A错误;黄土峁是西北口语称黄土丘陵为“峁”,故B错误;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带称为黄土川,黄土高坡是黄土高原的口语称呼,故D错误。故选C。“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0.当地传统民居窑洞的特点是( )A.洞内干燥 B.窑洞门口多向北C.多占用良田 D.造价较高11.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其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日照充足C.水源丰富 D.昼夜温差小【答案】10.A 11.B【解析】10.黄土高原的窑洞,主要是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且黄土层深厚,黄土的直立性好,适合窑洞开挖,加上黄土高原地处北温带,窑洞门口向南利于光热的吸收,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的天气更为干燥,光照更加充足,光合作用强,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因此,黄土高原比山东半岛所产苹果口感更甜,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下图所示为黄土高原四大地貌景观,其中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在( )A.黄土塬 B.黄土梁C.黄土峁 D.黄土川【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可知,A是黄土塬,B是黄土梁,C是黄土峁,D是黄土川,以前的黄土高原就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所以导致其急需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又由于当地是轮荒,所以导致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性非常大。由于黄土的特殊性,非常容易被侵蚀,所以形成了现在支离破碎的地表,如图ABC,所以黄土高原的治理,根本是控制人口。川地是黄土高原农业中心地方。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排除ABC选项,故选D。13.读黄土高原示意图,结合书本P23-25,回答下列问题。(1)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东起② 山脉,西至③ 岭,北连⑤ 高原(大致以④ 为界),南抵①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 ,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 、 、 等。(3)黄土来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 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 说”被广泛认同。该理论认为,黄土的老家位于 ,在 风的作用下沉积在黄土高原。(4)黄土地貌:黄土土质 ,极易遭受 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 ,形成 、 、 、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答案】(1) 太行 乌鞘 内蒙古 长城 秦岭(2) 摇篮 窑洞 信天游 白羊肚头巾(3) 黄土 风成 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 西北(4) 疏松 流水 沟壑纵横 塬 墚 峁 川【详解】(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东起太行山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山脉。因此②太行山脉;①秦岭;⑤是内蒙古高原;③乌鞘岭;④长城。(2)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白羊肚头巾、窑洞、信天游等。(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的成因是“风成说”,风力搬运带来的,黄土的老家位于中亚、蒙古高原、西北内陆一带,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通过来沉积在黄土高原。(4)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塬、墚、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提高题】下图为黄土高原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2.当地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的是( )A.冬季寒冷、风沙大 B.夏季多雨、气温低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河流多而且水量大【答案】1.A 2.A【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简称分别是晋、陕或秦、宁、甘或陇,A正确;黄土高原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B错误;黄土高原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北,C错误;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流程较长,D错误;故选A。2.根据所学知识,图中所示高原为黄土高原,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干燥、降水少,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白羊肚头巾具有抵御风沙、防尘擦汗、夏天防晒、冬天御寒等作用;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处农耕区向牧区过渡地带B.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C.煤矿资源丰富,被称为“乌金高原”D.黄土的“老家”就是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答案】D【详解】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脉以西、西至乌鞘岭,北低长城,地处农耕区向牧区过渡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煤矿资源丰富,被称为“乌金高原”,黄土的“老家”就是现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代带,黄土是被风吹来。故ABC正确,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D。陕西省有46个县市分布有煤炭,总储量的99%集中在陕北、渭北地区。结合陕西省局部地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有关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森林资源丰富 ③属于干旱地区 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呈北多南少的趋势 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C.西安市水资源夏季最紧张 D.旱涝、台风、风蚀沙地灾害严重【答案】4.B 5.B【解析】4.读图可知,甲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资源不丰富,年降水量在400-600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5.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呈南多北少的趋势,排除A;秦岭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一致,B正确;西安市夏季降水多,水资源夏季最丰富,排除C;图示地区位于内陆,基本不受台风的影响,排除D;故选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片古老的的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6.图中表示太行山脉的数字是( )A.① B.② C.③ D.④7.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羊肚头中、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B.黄土高原是流水冲积形成的C.这里有塬、墚、峁、川等独特的黄土地貌景观D.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答案】6.A 7.C【解析】6.由图可知,①是太行山脉,②是阴山山脉,③是秦岭,④是黄河,故选A。7.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A错;按照目前的科学解析,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B错;塬、墚、峁、川等独特的地貌是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C对;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D错;故选C。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和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此种古代民居反映了当地环境特点( )A.长冬无夏,气温年较差小 B.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C.气候干旱,缺少木材 D.地处西北地区,降水稀少9.地坑院设计的突出优点是( )A.保护环境 B.外形美观 C.冬暖夏凉 D.便于排水【答案】8.B 9.C【解析】8.由材料可知,当地的民居是穴居方式,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和陕西的部分地区等地区。以上地区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故选B。9.有上题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北方地区,房子建在地面以下,冬季有利于减少西北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高,夏季有利于减少阳光的照射,较为凉爽,故选C。10.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风成说”得到广泛的认可。下列说法不能作为“风成说”证据的是( )A.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B.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答案】D【详解】黄土高原黄土风成说最有力的证据是黄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风区。因此,黄土高原正好形成在蒙古高原南缘是最好的证据。北风送土,填山没壑。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势逐渐减弱,加上南方气候湿润加速土质分化,黄土颗粒越来越细。黄土高原地面沟壑纵横,这是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故选D。11.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黄土是风携带的沙尘当风力减弱时沉积形成,往往土层深厚肥沃、松散但又具有直立的特点,不易倒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下图示意不同颗粒带的分布。(1)位于黄土高原上黄土带内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黄土高原颗粒带大体沿___________方向延伸,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直径越来越___________,说明黄土为来自西北风携带的沙尘逐渐沉积形成。(3)阻挡风沙进一步向东、向南前进的山脉分别是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山脉,因此这两条山脉便成为了黄土高原的东部、南部界线。(4)从农耕和住宅两个方面分析黄土的哪些特点有利于中华文明在黄土高原诞生。【答案】(1)兰州 太原(2)西北—东南 细(3)太行山 秦岭(4)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详解】(1)读图,可以看出位于黄土高原黄土带的省会城市有兰州和太原,它们分别是甘肃省和山西省的省会城市。(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说明了黄土的流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的,这也是黄土“风成说”的证据之一。(3)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南抵秦岭,两条山脉阻止了风沙分别向东、向南前进。(4)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崩塌,适宜开凿窑洞,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适宜作为居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 - 学生版.docx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