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基础题】《周恩来回延安》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时,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多千米,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黄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D.滑坡和泥石流2.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种优质牧草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答案】1.A 2.C【解析】1.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A。2.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甲处地势陡峭,需要修建挡土坝和护坡;乙处坡度较缓,可以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丙处不宜修建梯田发展农业,应该退耕还林还草,故选C。3.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反映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A.地表土质 B.植被疏密 C.坡度陡缓 D.降水强度【答案】B【详解】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读图可知,实验证明地表植被越密集,水土流失越轻,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不能看出土质、坡度和降水方面的影响,故选项B正确。故选B。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曾描述“黄土高原是人类最不适宜生存的地方”。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孔隙度较大、质地疏松、透水性强,具有较高湿陷性,抗冲刷能力差,加之降雨比较集中,导致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其显著的改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黄土高原的治理,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实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黄土高原文化丰富多彩,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A.窑洞 B.秦腔 C.腰鼓 D.竹楼【答案】4.D 5.D【解析】4.人们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积极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在黄土高原地区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剧植被的破坏,是不合理的做法,故D①④正确。故选D。5.黄土高原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故A不符合题意。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与凤翔),成熟于秦,故B不符合题意。 腰鼓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被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故C不符合题意。竹楼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不属于黄土风情,故D符合题意,故选D。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6.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正确的是( )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冲刷严重;②土质疏松,易溶于水;③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④开发历史久,长期的过垦过牧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秦岭 D.巫山【答案】6.C 7.A【解析】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因为该地区土质疏松易溶于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严重,但年降水量不到800毫米;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加上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垦殖和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故选C。7.由图可知,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该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山脉以西是黄土高原,以东是华北平原,故选A。8.治理黄土高原“跑水、跑土、跑肥”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A.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 B.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C.保护植被,开展植树种草 D.加固沟渠,水道裁弯取直【答案】C【详解】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长期以来受到人为的破坏,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跑水、跑土、跑肥”现象严重,治理的根本措施是要保护植被、开展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故C正确。其余三项都不是根本措施,排除ABD,故选C。9.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C.大力发展采矿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答案】D【详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种植业、采矿业会使黄土高原生态遭到人为破坏,不利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ABC错误。故选D。10.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A.地表崎岖、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住房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C.下游河床、水库淤塞,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答案】D【详解】水土流失,导致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村庄,使土壤肥力下降,使河流含沙量加大,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故ABC正确;水土流失对地表造成巨大的危害,并不会造成地质灾害(地震)、和气象灾害(台风),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水源不足,( )严重A.水土流失 B.生态脆弱 C.夏季旱情 D.春季旱情【答案】D【详解】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少,且蒸发量大,工农业用水量大,故春季旱情严重,水资源短缺。结合题意。故选D。12.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当地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可燃冰 B.石油 C.天然气 D.煤炭【答案】D【详解】黄土高原表层是色彩单调的黄色,地下色彩却是丰富的,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高原”,是21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D正确;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海域,排除A;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排除B;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新疆等地,排除C;故选D。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3.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用是( )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14.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13.B 14.D【解析】13.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从图中可知,该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图中水库在拦住泥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经渭河汇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结合题意。故选B。14.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的主要措施有: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这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等等,都是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黄河自古多忧患,尤其是“地上河”,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资料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裂隙较多,地形坡度大,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使得黄土高原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资料3: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河进行调查研究。下图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实验结果”。(1)黄河“地上河”主要发生在 (上/中/下)游河段。下列关于“地上河”成因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河床抬升②流速减慢③含沙量大④河道宽阔平坦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2)根据资料3,判断各要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植被覆盖率越 (高/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坡度越 (大/小),水土流失越严重。(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 (两点即可)。(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针对黄河在中下游河段的不同表现,提出合理建议。中游: ;下游: 。【答案】(1) 下 C(2) 低 大(3)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地形坡度大;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黄土高原土质疏松。(4)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列举具体治理措施也可以,如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需回答两点以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下游:加固堤坝【详解】(1)黄河下游素有“地上河”之称,主要是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流经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河道宽阔,坡度变缓,河流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所以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④②①,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黄土高原植被少,土质疏松,夏季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根据资料3,读图可知,土质越疏松、植被覆盖度越低、坡度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3)根据资料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①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裂隙较多,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③黄土高原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4)治理黄河的措施有:上游植树种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中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梯田、建挡土坝等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修堤筑坝,加固堤坝。【提高题】1.治理黄土高原的工程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修建梯田C.退耕还林 D.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答案】B【详解】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和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属于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ACD错误;修建梯田属于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B正确;故选B。2.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破坏农田和村庄B.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C.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D.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答案】B【详解】结合学过的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包括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使黄河含沙量增加,导致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破坏农田和村庄,故ACD不符合题意,地震、台风和水土流失无关,故B符合题意,本题选B。“峁连着梁,梁连着沟,看不见成片的稼禾,也看不到农人。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绿色都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形不成规模……”这是肖亚洲在《厚土》一书里对山西石楼县农村的描述。读黄土高原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关于“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绿色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半干旱、干旱区,植被稀疏 B.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C.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易受侵蚀 D.人类不合理的采矿、砍伐活动4.为缓解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缓坡地削高填低,改为平地 B.半坡拦蓄泥沙,打坝淤地C.陡坡发展苹果、梨等果树种植 D.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答案】3.A 4.D【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干湿地区分布图为背景,涉及黄土高原概况、治理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3.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可知,“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绿色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强调的是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黄土高原的成因是由于该区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易受侵蚀;人类不合理的采矿、砍伐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故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保塬、护坡、固沟;平整土地,修建水库;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根据文字的描述,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及治理措施。读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组实验表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应在黄土高原大量植树种草B.第二组实验表明:地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应削高填低改变地形C.第三组实验表明: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应改变当地的降水强度D.以上三组实验表明:自然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与人类活动无关【答案】A【详解】植树种草可以保持水土,故A正确,改变地形工程量巨大,不可行,故B错,降水强度人为干扰不了,故C错,历史上人类对黄土高原的植被进行破坏,人类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故D错。故选A。6.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但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读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毁林开荒是其主要的人为原因之一B.暴雨加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C.为减少河流泥沙,可在图中陡坡地带修建梯田D.为更好地利用土地,可在图中缓坡地带修建厂房,大力发展工业【答案】A【详解】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毁林开荒是其主要的人为原因之一,A正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疏,是其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B错误;为减少河流泥沙,可在图中陡坡地带植树种草,C错误;为更好地利用土地,可在图中缓坡地带修建梯田,合理发展农业生产,D错误。故选:A。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如住窑洞,贴窗花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传统生活方式落后 B.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C.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 D.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9.“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A.多施有机肥 B.在沟里打坝淤地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答案】7.D 8.B 9.D【解析】7.图上的剪纸展示的是窑洞。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故选A。8.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B符合题意,故选B。9.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依据题意。D正确,故选D。近年来,陕西省针对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堆,采取了台阶式平整治理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益和经济效益,图为台阶式平整治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牧草和灌木最主要的环境作用是( )A.减少噪音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11.废石堆治理过程中,当地选用牧草而不是野生杂草,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降低成本 C.美化环境 D.发展牧业【答案】10.C 11.D【解析】10.根据图示,在表层覆土处种植牧草,在下部废石种植灌木,这能够对裸石和覆土起到固定作用,发挥了水土保持的作用,C项正确;减少噪音、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主要是净化空气方面的作用,排除ABD项;故选C项。11.在表层覆土区域种植牧草和野生杂草均能起到保持水土面积,但是野生杂草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牧草能够发展养殖业,在保持水土的同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故其目的在于发展牧业,D项正确;保持水土、 降低成本、 美化环境只是具备生态功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排除ABC项;故选D项。12.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情况,下列脱贫致富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大力开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打坝淤地,让高原山水绿起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②因地制宜推广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高产马铃薯等,让人民吃得饱,有余钱③减少开垦耕地;坡耕地改为梯田,陡坡退耕还草、还林④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网络与外界密切联系和合作交流⑤改造老窑洞建设新窑洞,让人民住得更舒适更宽敞明亮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答案】B【详解】黄土高原有脱贫致富措施中,①大力开展黄十高原的水十保持工作,植树种草,淤地打坝等,让高原山水绿起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③减少开垦耕地,坡耕地改为梯田,陡坡退耕还草、还林;④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互联网的作用,通过网络与外界密切联系和合作交流和⑤改造老窑洞建设新窑洞,让人民住的更舒适更宽敞明亮,都是正确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坡度较大,没有合适水稻生长的地形和水分条件,故不适合种植杂交水稻,②错误,故选B。13.【区域认知话省区】陕西省自北向南有厚重沧桑的黄土高原,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和气候温润的秦巴山区,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流经该省的黄河每年夏季含沙量大增而变得更浑浊,今年5月因含沙量减少而出现“绿水”现象。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2)2022年3月16日,我国北方出现沙尘天气,宝鸡、渭南等城市被沙尘席卷时,汉中、安康却可以安享好天气,主要是北部有高大的 山脉,阻挡了沙尘南下。(3)关中平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水资源短缺。请为缓解该区水资源短缺提一条建议: 。(4)与渭河相比,汉江无结冰期的原因是 。(5)每年夏季黄河含沙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今年5月黄河出现“绿水”现象,主要是长期以来在黄土高原采取植树造林、 (举一例工程措施)等治理措施。【答案】(1)沿河分布(2)秦岭(3)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等(言之有理即可)。(4)汉江流域1月均温在0℃以上(或汉江流域位于亚热带)。(5) 夏季降水量大,水土流失加剧 修挡土坝(或缓坡修梯田、打坝淤地)【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2)2022年3月16日,我国北方出现沙尘天气,宝鸡、渭南等城市被沙尘席卷时,汉中、安康却可以安享好天气,主要是北部有高大的秦岭山脉,阻挡了沙尘南下。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3)关中平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严重。为了缓解关中平原水资源短缺,可以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源输送到关中平原,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浇灌,生活上节约用水等。(4)与渭河相比,汉江无结冰期的原因是汉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地区,1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而渭河位于温带地区,1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每年夏季黄河含沙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水土流失加剧;今年5月黄河出现“绿水”现象,主要是长期以来在黄土高原采取陡坡植树造林种草,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修挡土坝,缓坡修梯田、打坝淤地等治理措施。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基础题】《周恩来回延安》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时,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多千米,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黄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D.滑坡和泥石流2.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种优质牧草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3.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示意图,该实验反映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A.地表土质 B.植被疏密 C.坡度陡缓 D.降水强度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曾描述“黄土高原是人类最不适宜生存的地方”。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孔隙度较大、质地疏松、透水性强,具有较高湿陷性,抗冲刷能力差,加之降雨比较集中,导致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极其显著的改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黄土高原的治理,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实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黄土高原文化丰富多彩,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A.窑洞 B.秦腔 C.腰鼓 D.竹楼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6.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正确的是( )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冲刷严重;②土质疏松,易溶于水;③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④开发历史久,长期的过垦过牧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秦岭 D.巫山8.治理黄土高原“跑水、跑土、跑肥”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A.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 B.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C.保护植被,开展植树种草 D.加固沟渠,水道裁弯取直9.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C.大力发展采矿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0.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A.地表崎岖、沟壑纵横,破坏交通和住房 B.肥沃土壤大量流失,影响农业生产C.下游河床、水库淤塞,易产生洪涝灾害 D.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11.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水源不足,( )严重A.水土流失 B.生态脆弱 C.夏季旱情 D.春季旱情12.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当地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可燃冰 B.石油 C.天然气 D.煤炭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3.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用是( )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14.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黄河自古多忧患,尤其是“地上河”,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资料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裂隙较多,地形坡度大,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使得黄土高原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资料3: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河进行调查研究。下图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实验结果”。(1)黄河“地上河”主要发生在 (上/中/下)游河段。下列关于“地上河”成因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河床抬升②流速减慢③含沙量大④河道宽阔平坦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2)根据资料3,判断各要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植被覆盖率越 (高/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坡度越 (大/小),水土流失越严重。(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 (两点即可)。(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针对黄河在中下游河段的不同表现,提出合理建议。中游: ;下游: 。【提高题】1.治理黄土高原的工程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修建梯田C.退耕还林 D.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2.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破坏农田和村庄B.地震、台风加剧,生态环境恶化C.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D.下游河床抬升,水库淤积,易产生洪涝灾害“峁连着梁,梁连着沟,看不见成片的稼禾,也看不到农人。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绿色都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形不成规模……”这是肖亚洲在《厚土》一书里对山西石楼县农村的描述。读黄土高原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关于“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绿色被黄土切割得一块一块”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半干旱、干旱区,植被稀疏 B.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C.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易受侵蚀 D.人类不合理的采矿、砍伐活动4.为缓解上述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缓坡地削高填低,改为平地 B.半坡拦蓄泥沙,打坝淤地C.陡坡发展苹果、梨等果树种植 D.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5.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及治理措施。读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第一组实验表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应在黄土高原大量植树种草B.第二组实验表明:地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应削高填低改变地形C.第三组实验表明: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应改变当地的降水强度D.以上三组实验表明:自然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与人类活动无关6.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但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读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毁林开荒是其主要的人为原因之一B.暴雨加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C.为减少河流泥沙,可在图中陡坡地带修建梯田D.为更好地利用土地,可在图中缓坡地带修建厂房,大力发展工业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如住窑洞,贴窗花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8.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传统生活方式落后 B.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C.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 D.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9.“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A.多施有机肥 B.在沟里打坝淤地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近年来,陕西省针对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堆,采取了台阶式平整治理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益和经济效益,图为台阶式平整治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牧草和灌木最主要的环境作用是( )A.减少噪音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11.废石堆治理过程中,当地选用牧草而不是野生杂草,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降低成本 C.美化环境 D.发展牧业12.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情况,下列脱贫致富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大力开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打坝淤地,让高原山水绿起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②因地制宜推广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高产马铃薯等,让人民吃得饱,有余钱③减少开垦耕地;坡耕地改为梯田,陡坡退耕还草、还林④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网络与外界密切联系和合作交流⑤改造老窑洞建设新窑洞,让人民住得更舒适更宽敞明亮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13.【区域认知话省区】陕西省自北向南有厚重沧桑的黄土高原,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和气候温润的秦巴山区,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流经该省的黄河每年夏季含沙量大增而变得更浑浊,今年5月因含沙量减少而出现“绿水”现象。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2)2022年3月16日,我国北方出现沙尘天气,宝鸡、渭南等城市被沙尘席卷时,汉中、安康却可以安享好天气,主要是北部有高大的 山脉,阻挡了沙尘南下。(3)关中平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水资源短缺。请为缓解该区水资源短缺提一条建议: 。(4)与渭河相比,汉江无结冰期的原因是 。(5)每年夏季黄河含沙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今年5月黄河出现“绿水”现象,主要是长期以来在黄土高原采取植树造林、 (举一例工程措施)等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3 黄土高原(第2课时) - 学生版.docx 6.3 黄土高原(第2课时)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