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 8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2 分)班级开展“发现对称之美”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其中,完成学习任务。1.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在东方的文化画卷里,对称之美宛如璀璨明珠,闪耀着千年的智慧。日月呼应,阴阳相济;左右上下对称,南北东西相和。从巍峨宫殿的雕梁画 dòng 到精巧园林的曲径通幽,从传统服饰的华美纹绣到诗词歌赋的音律声韵,对称之美无处不在。它是一种视觉的和谐,一种 zhì序的体现,更能给我们带来艺术美的熏陶。(1)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①雕梁画 dòng( ) ②曲( )径通幽 ③zhì( )序 ④熏陶( )(2)与画线词“阴阳相济”中“济”字意思相同的选项是( )A 悬壶济世 B. 刚柔并济 C. 人才济济 D. 同舟共济2. 对称美在诗文中也多有体现,请完成任务。(1)补全横线上的句子,第③句还需填写作者。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②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对称美之》)④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⑤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一组体现“对称美”的句子)(2)从以上诗文中任选一句,将其抄写在下方扇面上,体现“对称美”。___________。3. 指出下面两幅图对称类型,并任选一幅,简述对称之美(A)夫子庙大成殿 (B)云锦纹样对称类型:(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请用一组对称句式描绘校园冬景。(不少于 15 字)冬日的校园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45 分)(一)古诗文阅读(15 分)【甲】西江月·送别①[宋]苏轼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②。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③。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④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⑤。(选自《苏轼词编年校注(全三册)》,中华书局,2007 年版)[注释]①苏轼在杭州离任时,写这首词给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林子中与苏轼常有诗词唱和,交往密切。②长安:指代北宋京都开封。③湖山公案:苏轼吟咏西湖的诗作。④使君:指林子中。⑤与把新诗判断:意思是苏轼请林子中鉴别评判自己的新作。【乙】送江任序(节选)①[宋]曾巩或九州岛之人,各用于其土②,不在西封,在东境。士不必勤,舟车舆马不必力,而已传其邑都,坐其堂奥。道途所次,升降之倦,凌冒之虞③,无有接于其形,动于其虑。至则耳目口鼻百体之所养,如不出乎其家;父兄六亲故旧之人,朝夕相见,如不出乎其里。山川之形,土田市井风谣习俗辞说之变,利害得失善恶之条贯,非其童子之所闻,则其少长之所游览;非其自得,则其乡之先生老者之所告也。所居已安,所有事之宜,皆已习熟,如此故能专虑致勤职事,以宣上恩,而修百姓之急。其施为先后,不待旁咨久察,而与夺损益之几,已断于胸中矣④。岂累夫孤客远寓之忧,而以苟且决事哉!临川江君任为洪之丰城,此两县者,牛羊之牧相交,树木果蔬五谷之垄相入也。所谓九州岛之人各用于其土者,孰近于此?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饫听⑤其人民之事,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慧之材、廉洁之行,以行其政,吾知其不去图书讲论之适,宾客之好,而所为有余矣。盖县之治则民自得于大山深谷之中而州以无为于上。吾将见江西之幕府,无南向而虑者矣⑥。于其行,遂书以送之。南丰曾巩序。(选自《唐宋名家文集:曾巩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注释]①本文为曾巩送江任由临川转赴丰城任职所作的赠序。未选入的部分陈述“易地为吏”之弊,节选部分赞赏“就地为吏”之利。②各用于其土:各自任用本地人做官。③凌冒之虞:执行公务时对风险的顾虑。④以上是说就地为官吏者对各项事务都很熟悉,办事能胸有成竹。⑤厌闻饫(yù)听:意思是充分听取。⑥无南向而虑者矣:北宋时期,“南向”可理解为远离家乡、在外地任职。作者认为在江任治理下,江西将不再有官员因远离家乡、易地任职而忧虑。5.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则其少长之所游览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 而与夺损益之几 益慕圣贤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 孤客远寓之忧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D. 孰近于此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鱼我所欲也》)6.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盖 县 之 治 则 民 自 得 于 大 山 深 谷 之 中 而 州 以 无 为 于 上。7.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兄六亲故旧之人,朝夕相见,如不出乎其里。8. 小萌同学以《西江月·送别》为底本设计一个短剧,请你帮忙完成创作。杭州府衙,二人完成新旧两任交接手续。苏轼将刚写的《西江月·送别》赠给林子中。林仔细读罢,苏轼请林子中评判。林子中(①__________)“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两句甚妙:②__________。苏轼(呵呵一笑)③__________。9. 如果苏轼读到《送江任序》,对曾巩所赞赏的“就地为吏”会持什么看法呢?请结合《西江月·送别》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二)小说阅读(14 分)良知未泯[美]欧·亨利①莫利穿过联邦广场,怜悯地瞅着成百个懒洋洋地靠在公园长椅上的人。男人们满脸胡子茬,像牲口一样呆头呆脑;女人们扭动着身体,两条腿悬在人行道上,离地面有四英寸高。莫利心想,假如我有几百万美元,我就把公园里的椅子都改矮一点,让坐在上面的妇女的脚能碰到地。那之后,我也许会向城镇提供图书馆。②莫利衣着整洁仔细,衬衫前胸被他浆熨得平整且笔挺。尽管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但他怜悯地看着那百来个肮脏的不幸的人,当黎明到来时,他们的口袋仍旧空空如也。可那时候,莫利会有足够的钱。以前日落的时候,他口袋空了,日出的时候,又鼓了起来。③他先来到麦迪逊大街,走进一位牧师的房子,拿出了一封伪造的介绍信。经确认,这是一笔被延误的汇款,莫利签字后,净赚了五美元。当他在一间烟雾缭绕的屋里赌了十分钟后,就只剩了四十分币。他出了门,一时不知去哪儿好。④街对面,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正朝一家药房走去,他手里紧紧捏着些什么。⑤莫利和蔼可亲地叫住了他。⑥“你叫我吗?”孩子说,“妈妈派我去药房。她给我一块钱买瓶药水。”⑦“哟,哟,哟!”莫利说,“你成了大人,能替妈妈做事了。我得陪我的小大人一起去,免得他被车撞了。”⑧莫利牵着孩子的手进了药房。他把包着钱的药方递过去。⑨“纯水一品脱,”他对药剂师说,“氯化钠十谷①。配成溶剂。别宰我,我知道水库里所有氧化氢的加仑数,另一种成分,我吃煮土豆的时候老是用来洒一点。”⑩“一毛五分钱,”药剂师配好药方,眨眨眼睛说,“看来你懂药物学。通常的价钱是一元。” “那是蒙傻瓜的。”莫利笑着说。 他小心地把包好的瓶子搁在孩子怀里,陪他走到街角上,把八毛五分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那是他的化学知识给他带来的增值。 “注意来往车辆,孩子。”他对那个小受害人说。 两辆有轨电车突然从相反的方向朝孩子开来。莫利冲到电车中间,揪住孩子的脖子,不让他受惊乱跑。然后过了马路,叫那个孩子回家。 莫利进了一家餐馆,要了一份牛腰肉和一品脱不太贵的葡萄酒。想到之前的顺利,他暗自得意,“‘门面’,”他低声说,“起作用的是‘门面’。它是王牌。牧师、小孩统统都上当了。” 莫利悠闲地走出餐馆,口袋里只剩孤零零的一毛钱,他必须在人流中撒网打条大鱼,维持他下一步生活的需要。 杂乱的马车和电车中间冒出一个长着稀疏的灰胡子、衣服不合身、拿着一把大雨伞的老头,跑上人行道,停在莫利面前。 “劳驾”他说,“我向你打听一个人,你知不知道这里有个叫索尔·斯马瑟斯的人?他是我的儿子,我从埃伦维尔来看他。我把他住处的街道和门牌号的纸条弄丢了。” “我不知道,先生,”莫利眯缝着眼睛,掩饰眼里的喜悦,“我不认识姓斯米瑟斯的人,我劝你去问——” “他长得很壮实,”老头抱有希望地说,“沙黄色的皮肤,二十九岁,缺了两颗门牙,身高五英尺左右——” “哦,斯马瑟斯!”莫利喊道,“索尔·斯马瑟斯?他就住在我的隔壁。我刚才以为你说的是‘斯米瑟斯’呢。” “斯马瑟斯先生”,莫利说,“请千万让我带你去索尔家。不过,你过来时我正要穿到街对面,去喝一杯姜啤。那么在我们乘车之前,希望你和我先去喝一点……” 一小时后,莫利坐在麦迪逊广场一张清静的长椅上,嘴里衔着一支两角五分的雪茄,上衣的里袋多了一百四十元皱皱巴巴的钞票。他轻松地望着浮云掩映的月亮。一个低着头、衣衫褴褛的老人坐在长椅的另一端。 不一会儿,老人挪动了一下,看看长椅上的同伴。他从外表上似乎看出莫利不像是通常在长椅上过夜的人。 “好心的先生,”他带着哭音说,“你能不能施舍一角甚至几分钱给一个——” 莫利给了他一元钱,打断了他的哀诉。 “老天保佑你!”老人说,“我一直想找个工作——” “工作!”莫利大笑说,“朋友,你真傻。毫无疑问,世界对于你像是一块不毛的岩石。但我不同,我有求于世界的,它都给我。” “现在我得走了,”莫利站起来扣好上衣说,“希望你能找到工作。” 莫利走到街角上,准备去对面那家灯火辉煌的旅馆过夜。他仰天缓缓吐出雪茄烟雾。是啊,月亮多好呀。 时钟敲九下时,一个刚成年的姑娘站在街角上等电车开来。她像是放了工,匆匆赶回家。她的眼睛清澈纯洁,穿着朴素的白色衣服,一心等车,没有东张西望。 莫利认识她。八年前,他们是同桌。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感情——只是天真岁月的友情而已。 但是他拐到小街上一个僻静的角落,把突然发烧的脸贴在灯柱的冷铁上,含混地说:“天哪!我不如死了的好。”(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王永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年版,有删改。)[注释]①谷:重量单位。10. 有同学认为把本篇小说的叙述视角改为莫利,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会更加巧妙。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11.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让每个细节出现在自己的位置上。”请结合作家余华这句话,说说画线句所描写的关于衣着的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莫利衣着整洁仔细,衬衫前胸被他浆熨得平整且笔挺。1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莫利因为帮小男孩买药,赚到了八毛五分钱,对他产生了好感,所以在小男孩遇到危险时才施以援手。B. “他必须在人流中撒网打条大鱼”运用比喻,暗示莫利希望发现一个被骗对象,从而得到一笔较大数额的钱财。C. 小说没有写莫利骗寻儿老人的过程,只写了他叼着雪茄,兜里装着钞票的结果,这种留白引发了读者的丰富想象。D. “月亮多好啊”这句环境描写,烘托了莫利此刻内心的愉悦与得意,与下文女同桌的美好形象相映衬。13. 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小说结尾的理解。【链接材料】欧·亨利式结尾指小说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结尾既能升华主题,又能造成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三)组合文本(16 分)【材料一】《儒林外史》中部分人物在南京的活动回目 地点 人物活动第二十四回水西门 鲍文卿回南京以后重操旧业—— ① 。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第三十回莫愁湖 杜慎卿和季苇萧在莫愁湖举办 ② 。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第三十三回清凉山 杜少卿携娘子游山观景,凭栏痛饮。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第三十六回国子监 储信和伊昭劝 ③ 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第四十一回秦淮河 杜少卿和武书泛舟赏月,煨茶闲谈。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第四十二回④ 汤大、汤二来南京参加乡试。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第五十三回瞻园 徐九公子邀请陈木南于积雪初霁时赏梅。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出自《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年版)【材料二】①《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提及南京的有三十六回,堪称一幅生动的明清南京社会生活的浮世绘。与《红楼梦》朦胧地写南京不同,《儒林外史》较为直观地展现了南京的文士和市民的精神品格。②在吴敬梓的笔下,南京的一些读书人有理想有抱负,同时富有同情心,仗义勇为。庄绍光、杜少卿不愿攀富结贵,不做官也要洁身自好;他们拮据时,甚至当掉衣物帮助他人。吴敬梓笔下的戏子鲍文卿也极有骨气,“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而《儒林》中那经典的故事,两个挑粪桶的工作一日后,相约“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更是“文都”南京文脉绵长的真实写照。③吴敬梓还将目光投向了南京的市井社会,从小民中寻觅出理想人物,即“四客”——盖宽、季遐年、王太、荆元。这些生活在市井中间的南京平民代表人物凭自己的技艺,谋求生活之资,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显示出可贵的性格。吴敬梓试图探索出有别于封建时代一般士人的生活常轨,指明一条背离学而优则仕的生存途径。(节选自 2020 年 12 月 13 日《现代快报》)【材料三】①“转角·遇见”是秦淮区为推广全民阅读做的公益项目。为了让市民们“转角遇见文明,转角遇见书籍”,政府依托秦淮区现存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游园绿地、文化旅游设施等,建设了一批“转角”就能“遇见”的新型阅读空间。至今已有 100 处“转角遇见”书屋,镶嵌在秦淮街头巷尾。②吴敬梓迁居南京后,自称“秦淮寓客”,居住在东水关附近。其故居即吴敬梓纪念馆,经过升级改造后,于 2019 年起作为“转角·遇见”项目的标杆站点对外开放。改造过后的纪念馆内,不仅陈列了大量关于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资料,而且还新建了阳光书房,可供游客查阅资料、举办小型阅读分享会等。(根据网络资料整合)14. 小萌对【材料一】横线上该填的内容不太确定,请帮他做出选择。( )A. ①卖火纸筒 ②梨园大会 ③庄征君 ④朝天宫B. ①卖火纸筒 ②斗方诗会 ③虞博士 ④朝天宫C. ①办戏班子 ②斗方诗会 ③庄征君 ④贡院D. ①办戏班子 ②梨园大会 ③虞博士 ④贡院15. 你和小萌参观吴敬梓纪念馆,看到门前的楹联,展开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和名著内容完成对话。你:瞧,这是一副用隶书写的楹联——“失意何妨千载笔,倾心自有一河风”。小萌:这副评价吴敬梓的对联写得真好!“一河风”让我仿佛感受到从秦淮河上拂过的清风。你:“风”字 内涵可没这么简单哦。我来说说自己的理解,____________。16. 吴敬梓纪念馆为何能作为“转角·遇见”项目 标杆站点?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17. 班级将在吴敬梓纪念馆举办“秦淮河畔‘遇见’秦淮寓客”主题活动,你需要完成下面两项任务。任务一:为活动设计一个主要环节,并简述理由。任务二:为活动海报设计图案及背景色。三(50 分)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大决策、战争胜负以及个人命运沉浮都具有戏剧性。现实生活中,偶然、巧合、突变等现象,也被人们理解为“戏剧性”。文艺作品,如小说、戏剧、电影中,戏剧性是指充满矛盾冲突和激烈变化的故事情节,能引发人们情感共鸣和思考。很多人喜爱“戏剧性”,在生活快要被平淡磨灭的时候,“戏剧性”就像一束光照出这个世界原来如此精彩。也有人在朋友圈,在抖音,在网络游戏里看腻了“戏剧性”,反而更愿意享受朴实而本真的平凡生活。请围绕“戏剧性”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可叙述你亲历或目睹的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并体现事件对你产生的影响、给你带来的启示;也可阐述你的观点,对“戏剧性”进行思考、分析。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 8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2 分)班级开展“发现对称之美”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参与其中,完成学习任务。【1 题答案】【答案】(1) ①. 栋 ②. qū ③. 秩 ④. táo (2)B【2 题答案】【答案】 ①.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③. 弓如霹雳弦惊 ④. 辛弃疾 ⑤. 一抹晚烟荒戍垒 ⑥. 示例 1:大漠孤烟直 ⑦. 长河落日圆。示例 2:色愈恭,礼愈至。(对称的句子,诗文皆可) ⑧. 示例:【3 题答案】【答案】 ①. 中轴对称 ②. 中心对称 ③. 示例一:夫子庙大成殿,左右平衡,一致,体现庄严的秩序之美。示例二:云锦纹样,由云纹绕中心原点旋转一圈形成,体现圆满和谐之美。【4 题答案】【答案】示例一:静谧中饱含悦动,含蓄中彰显热烈,恬静而美好,治愈而又温暖。示例二:和煦的暖阳映照着静谧的楼宇;厚重的衣衫挡不住少年的活力。二(45 分)(一)古诗文阅读(15 分)【5~9 题答案】【答案】5. D 6. 盖县之治/则民自得于大山深谷之中/而州以无为于上。7. 父亲、兄弟以及亲戚朋友,每天都能见面,就像是没有离开自己的家乡一样。8. ①. 示例:(拱手作揖) ②. 无一笔写西湖实景,却寄寓了自己对西湖景象几经变化 感慨,更令人想象西湖难以言传的美。子瞻兄大才! ③. 林君过奖了。西湖美景定能在林君笔下生辉/子中兄真是我的知音啊。(能够体现苏轼肯定林子中的才华即可)9. 示例一:苏轼会赞同“就地为吏”。从《西江月·送别》“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可能已看出作者深感仕宦奔波(易地为吏)的频繁、劳累。曾巩在《送江任序》中罗列出“就地为吏”的种种益处与便利。其中提到“就地为吏”可免除奔旅艰难困顿之劳,消去身心耗损的弊端。两者相符合。示例二:苏轼不完全赞同“就地为吏”,因为“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这句暗示了苏轼回京,虽奔波辛劳,但仕途可以有更大的发展,能造福更多的百姓。(二)小说阅读(14 分)【10~13 题答案】【答案】10. 不赞成。用莫利作为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会有局限性,让小说中的部分情节无法得到体现。其次,原文视角既可以展现更多的故事细节,也可以体现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批判态度。赞成。用莫利作为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可以让读者感觉更加真切可信,莫利的内心活动可以表现的更加充分。11. 这句话表现了莫利聪明、狡猾的个性,突出了莫利外表的整洁,与上文中提到的懒散肮脏的广场众人形成对比,这也和下文莫利口中的“门面”形成呼应,为莫利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欺骗做铺垫。(写出四点即可)12. A13. 小说结尾处,莫利在看到自己曾经的同学之后,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羞愧之情,与之前欺骗成功后的洋洋得意形成巨大反差,出人意料;但这种羞愧之情的产生也正是源于莫利内心的良善并未完全泯灭,与上文莫利同情广场众人,救孩子,给老人钱的行为相照应,所以也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既批判了游手好闲,不劳而获的思想,也呼唤人性中良知良善的回归。(三)组合文本(16 分)【14~17 题答案】【答案】14. D 15. 示例:“风”首先是风景的意思。《儒林外史》中描绘了秦淮河、清凉山、雨花台等美景,可见他首先倾心于南京美好的自然风景。“风”也是风雅的意思。《儒林外史》中,人们可以在秦淮河上泛舟赏月,煨茶闲谈,也可以在清凉山上游山观景,凭栏痛饮。可见吴敬梓倾心的还有南京人风雅的生活方式。“风”还是风骨的意思。《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塑造了杜少卿、虞博士、鲍文卿等众多行为端正、不耽名利的人物。可见吴敬梓倾心的还有许多南京人高尚、正直的品格。16. 示例:吴敬梓纪念馆是吴敬梓的故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纪念馆有大量与《儒林外史》相关的展品,对于推广这部经典作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纪念馆还为市民提供了阅读的空间与资源,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贯彻了让市民们“转角遇见文明,转角遇见书籍”的理念。17. 任务一:任务一;围绕《儒林外史》或吴敬梓设计符合主题的相关活动,如专家讲座、读书分享、戏剧汇演等,并能阐述理由。任务二:图案应包含秦淮河风光、吴敬梓本人、吴敬梓纪念馆、《儒林外史》等元素中的至少两个,2 分;背景色应回避红、黄等鲜艳富贵的颜色,而以古朴素雅的青、蓝、灰等为主,以此体现吴敬梓崇尚“风雅”的精神。示例:任务一:模拟《儒林外史》中的文人雅集,同学分别扮演吴敬梓和书中的文士,展开对话,以此活动让同学更加了解《儒林外史》中的相关情节及人物形象。任务二:背景用古雅的蓝灰色调,海报上方是《儒林外史》的封面,左下方是吴敬梓的画像,他眺望着右下方在秦淮河畔的吴敬梓纪念馆。三(50 分)【18 题答案】【答案】例文:生活中的戏剧性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导演与主角,而生活,则是最不可预测的编剧。有时,它会突然抛出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转折,让我们措手不及,却又在回味中找到生命的深意;有时,它又平淡如水,日复一日,让我们在平凡中寻觅真味。记得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我计划着如往常一样,在家中度过一个安静的下午。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页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然而,生活总爱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惊喜”。突然,门铃响起,打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他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和一份突如其来的旅行邀请站在门外。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原本平淡的周末瞬间充满了戏剧性。我们决定即刻启程,去一个一直向往却未曾踏足的小城。旅途中,我们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暴雨,被迫在一家古色古香的小客栈躲雨。雨声中,我们聊起了各自的近况,分享了那些年错过的故事,笑声与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雨停后,我们漫步在雨后的小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却又如此美好。这次意外的旅行,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平淡的生活,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戏剧性,不仅仅是电影里的情节,更是那些不经意间发生的,能够触动心灵的小事。它们让我们跳出日常的框架,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去体验不同的情感,也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然而,我也明白,生活不可能总是充满戏剧性的高潮,更多的还是平凡的日子。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其实才是最珍贵的。它们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让我们在经历风雨后,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可以停泊。因此,我学会了珍惜每一次的“戏剧性”相遇,也学会了在平凡中寻找幸福。生活,无论是波澜壮阔还是细水长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珍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